分享

曾国藩获“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无望,却用“笨招”拿下主考官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12-23
1838年,曾国藩获得三甲殿试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尽管这个成绩看起来不错,拿了全国统考第42名,但这也意味着他没有资格进入翰林院。运气好一点,能在中央混到一个小机构的低等职位,运气不好可能就是某个偏远小县城当县令了。
曾国藩虽然天份不高,但是心气却非常高,自己寒窗苦读十年,就为了进翰林院,如今临脚一门却跨不进去,曾国藩越想越郁闷。
人一郁闷就想找个好朋友倾诉一下,曾国藩也不例外,他找到好朋友郭嵩涛诉苦,几杯酒下肚,曾国藩竟然哭了起来。郭嵩涛一见老曾哭成这样,便安慰道:“你想进翰林院,也不是完全没办法,这事,你得找个人帮忙啊。”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曾国藩一听,连忙问道:“找谁?”
郭嵩涛说:“你忘了咱们湖南老乡劳崇光了吗,他现在是御史,而且你和他关系又不错,怎么不去找他呢?
曾国藩听后,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把他给忘了,他可是这次主考官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啊,找他给主考官说说话,我这翰林不就点上了吗?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难度,打铁还需自身硬。
劳崇光虽然能在穆彰阿面前说上话,但是穆彰阿也不是什么人都看得上的,他掌控着天下人才库翰林院,没点才华和本事的人,根本入不了穆彰阿的眼。
要想让穆彰阿帮忙说话,还得靠真本事。
于是,曾国藩又把自己写的诗文交给劳崇光,让他带给穆彰阿。其实曾国藩有多少才华,从他连考7次才中秀才就可以知道,他不过是中等之资,文章也是平庸、规矩。
曾国藩的文章送进去之后,就等着劳崇光的回复,然而得来的结果却是:“中堂大人只扫了一眼,就放下了”。
曾国藩一听这话,浑身都湿透了,劳崇光拍拍他说,咱再想别的办法。
当天晚上回去,曾国藩就发烧了,躺在床上直冒汗,黑夜中,他突然想到自己的父亲,多年来费了所有 力气,才让他走到今天,不能就此放弃。于是曾国藩连夜起来,又写了几篇自认为立意高远的诗文让劳崇光带进去。
几个时辰后,只见劳崇光面无表情地从穆彰阿的府里出来,看着迎面而来的曾国藩,安慰道:“有志者,事竟成”。
事不过三,劳崇光都以为曾国藩要放弃了,而曾国藩却拿出了当年读书的毅力,一连写了十几天,搞得劳崇光都不耐烦了。
大家都劝曾国藩:算了吧,进不了翰林院,到外面去当一个小官也不错,只要做得好,没几年就升上来了。进了翰林院,可能要熬十几年才能升迁呢。
离点翰林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若是不能让穆彰阿替他说一句话,这翰林院怕是进不去了。但曾国藩完全听不进去老朋友们的劝告,仍坚持每天绞尽脑汁写文章。
这天,劳崇光无可奈何地拿着曾国藩的文章,厚着脸皮递到穆彰阿面前,本以为结果仍和以前一样,没想到穆彰阿却说:“这个人曾国藩真执着,你让他来,我见见。”
曾国藩收拾打扮、穿戴整齐和穆彰阿见面了。
穆彰阿上下打量了一下曾国藩,只见他长了一张大众脸,眼皮下垂,倒字眉,天生一副苦瓜相。
正是这张苦脸,让穆彰阿越看越喜欢,在穆彰阿看来,曾国藩资质平庸,相貌不出众,永远给人老实巴交的感觉,而且这个人非常有毅力,文章虽然写得一般,但却不哗众取宠,也不离经叛道,也不标新立异,是个不出风头的贤臣苗子。
穆彰阿在曾国藩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踏实、务实,早晚必有大作为。
第二天,穆彰阿来到道光面前,对曾国藩一顿猛夸,说现在国家正需要他这样踏实肯干的人。道光看了曾国藩的卷子,虽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既然军机大臣穆彰阿鼎力推荐,必然有可取之处,于是,道光在曾国藩的卷子上画了个圈。
正是这个圈,把曾国藩圈进了翰林院。
正如穆彰阿所料那样,曾国藩入朝之后,一路青云直上,10年之内连升7级,做到了二品侍郎。更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汗马功夫,扶大厦之将倾,挽大清于危难,成了肱骨之臣。
曾国藩的一生有太多的缺陷,而且饱受争议,有人骂他是屠夫,但也有人视他为圣人,为人处世学习的楷模。
尽管我认为他达不到圣人的境界,他读书笨、学习慢,甚至组建湘军为将领时,所使用的也是“深挖壕、打呆仗”这种笨办法,更不是“别人家的小孩”,但不可否认的是曾国藩是一个实实在在获得了成功的人,如果能从他的人生经历当中学到一些经验,对我们的成长必然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都说经商学胡雪岩,做官学曾国藩。
曾国藩除了通过不断地修自身取得成功外,他还喜欢写家书劝诫亲人,在他的劝诫下,他的后代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