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讳莫如深,塑化剂》

 阿一66 2016-08-11
《讳莫如深,塑化剂》
原创杜子建08.11 12:39阅读14914

《讳莫如深,塑化剂》

1,行动

对我而言,“塑化剂”是个致命话题。

对食品安全而言,“塑化剂”是整个人类的重大课题。

我第一次涉及“塑化剂”是跟别人的酒有关,第二次涉及“塑化剂”是跟我的酒有关。

关于塑化剂,最近几天我紧急做的是以下几件事:

1,快速封停了3200箱“老杜酱酒”;

2,快速收回已经发送到小二手上的“老杜酱酒”428箱;

3,快速收回小二已经卖出去的214箱;

4,委托15个城市的15个小二对我的“老杜酱酒”进行不同机构的塑化剂检测;

5,委派公司员工将“老杜酱酒”送交国际标准检测机构检测;

6,安排公司员工对市场上的十个知名白酒进行“塑化剂”检测;

7,查阅大量塑化剂相关资料和知识。

二,知识

塑化剂,又名“增塑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也是环境雌激素中的酞酸酯类(PAEs phthalates),其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品种是DEHP(商业名称DOP)。DEHP化学名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工业上应用广泛。

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中国台湾厂商用一种常见的增塑剂DEHP(后陆续检出DINP、DNOP、DBP、DMP、DEP等)代替棕榈油配制的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但是,业内人士指出,DEHP、DINP等塑化剂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塑化剂是大宗工业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包括塑料、橡胶、粘合剂、纤维素、树脂、医疗器械、电缆等成千上万种产品中。

比如一般常使用的保鲜膜,一种是无添加剂的PE(聚乙烯)材料,但其黏性较差;另一种广被使用的是PVC(聚氯乙烯)保鲜膜,有大量的塑化剂,以让PVC(聚氯乙烯)材质变得柔软且增加黏度,非常适合生鲜食品的包装。

另一个广泛存有塑化剂的产品是PVC制造的儿童玩具,欧盟已经明定塑料玩具中塑化剂的含量需0.1%以下,但目前台湾尚无明确规定或限制。

女性经常使用之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则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定香剂,以保持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薄膜更光滑。

三,危害

塑化剂种类繁多,各种塑化剂毒性数据差别很大,比较而言,氯化烃类塑化剂(氯化石蜡)因为含有感光物质(荧光物质)毒性较高,而柠檬酸酯类、环氧大豆油(ESO)塑化剂则被视为无毒塑化剂。

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 类中,DEHP的毒性系数T=200,大白鼠和家兔的经口LD50大于3000mg/kg体重,因此为低毒物质。法国癌症研究所用含本品0.05%的饲料饲喂四代大白鼠,结果表明无致畸性和致癌性。

其他常见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毒性: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毒性系数T=50,对动物(大白鼠、家兔、狗)的经口LD50大于8000mg/kg体重,因此为无毒物质。100mg/kg体重的剂量喂饲大白鼠五代,300mg/kg体重和500mg/kg体重的剂量饲喂大白鼠三代,动物的生殖、生长曲线、组织学检查等均为出现任何异常,也无致癌性。有研究报告称,将啮齿动物暴露于DBP中会引起睾丸萎缩,或是生殖力下降;另有研究报告则称DBP有抗癌作用。

DBP在抗癌研究中具有新的药理功能,小鼠腹膜内注射S180细胞而不注射DBP时,38天后,小鼠出现腹水肿瘤全部死亡。但注有DBP的S180细胞的小鼠存活时间延长,而且有33.3%的小鼠在3个月内很正常。骨髓悬浮液在马血清和鼠肺的培养液中加入DBP时,可白血病细胞明显减少,且迅速退化。对自身移植骨髓,净化残余的癌细胞非常有效。但是其他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则无此功能。

四,存在

由于塑料制品普遍化,我们生活中的塑化剂几乎无处不在;但凡使用塑料容器饮用试用品(桶装水/食用油/袋装食物/医疗器械等),都不可避免地微量存在塑化剂。酒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样存在微量塑化剂。

正因为塑化剂的“无处不在”,这个话题反而变得讳莫如深。因为迄今为止,在人类生活中都还没找到具体危害的标本,但每个使用者都深深担忧它给自身带来的具体危害。

准确的说法是,塑化剂对人体的具体危害在整个科学界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话题。

在2011年之前,塑化剂存在现象更为普遍,但在2011年6月5日之后,中国相关权威部门开始整治塑化剂。

2011年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生产销售含邻苯二甲酸酯(即塑化剂)的保健食品。国家食药监局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药监局(药监局),有关单位根据卫生部2011年第16号公告,决定暂停生产销售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确保产品安全。

酒类生产企业由此步入“禁塑时代”----在酒类生产过程中,一切跟酒体接触的管道/容器/器械等我开始使用金属制品代替原来的塑料制品。

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任何一家酒类企业人为添加塑化剂。

五,标准

在世界食品领域,所有的食品生产都有相关标准,酒类有酒类的国家标准。2011年12月1日,国家施行了新的酒类标准。

GB/T26760-2011作为首个专门针对酱香型白酒的国家标准,对相关工艺作了明确规定:酱香型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生产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需以高粱、小麦和水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以保障酱香型白酒质量。可见,该国标认可的勾兑方式,只剩下上述第一种,即新旧酒勾兑。

除了对勾兑工艺的规定,GB/T26760-2011对白酒中食品添加剂也做了明确规定,不允许添加非白酒发酵生产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因此,香精、色素等各类食品添加剂都被禁止添加。 

但令人惊异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关于食品饮品中塑化剂残留量迄今未有科学统一的具体标准,美国和欧盟也没有对这一有害物质进行“标准强制”。我只检索到美国在《美国玩具安全标准》中看到他们对“奶嘴”/“摇铃”/“咬圈”有“可接受含量不超过3%的规定”(详见《美国玩具安全标准》第1.3.8节)

而中国国家卫生部在2011年的第551号的《督办函》对塑化剂迁移量或残留量做出了具体限量通知。

到2014年6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对塑化剂残留量做出了进一步明示。

可以说,自“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以后,中国每一家白酒企业都开始高度重视《新标准》和《督办函》上的指导意见,想尽一切办法制止并溯源塑化剂的来路,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能够说清塑化剂的具体来源,我一度怀疑“塑料桶和塑料管”未必是塑化剂残留的真实源头。

即使如我,一开始就防了又防,但依然防不胜防。

六,挽救

既然“塑化剂”发生在我身上了,那就毫无疑问,我要承担责任。

我记得我在微博上写过:“买了我的产品,所有的问题都只是我的问题”

今天我再补一句:“买了我的产品,所有的责任都是我必须承担的责任”。

还有一句:“跟我卖酒的所有小二没有任何责任,他们的责任都是我的责任,我承担”。

因此,我第一时间快速召回了3742箱。

已经生产和召回的全部销毁。

对于其他批次的老杜酱酒是否也含有塑化剂,我们自己正在检测和追查。

已经购买并还未被召回的请快速联系我们办理退货以及赔偿。

对于塑化剂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要道歉!

深深道歉!


杜子建  2016年8月1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