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胆汤”临床应用经验讲稿

 陈鑫医师 2016-08-12

温胆汤的妙用
崔叶敏

2015.02.05

温胆汤始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篇》中:“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原方仅治胆寒的“虚烦不得眠”,为安神方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过嗜肥甘厚腻,社会的竞争激烈,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空气、食物等等污染,造成现代人症候谱发生了改变,临床疾病以痰邪做崇多见,患者体型肥胖,脂质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肿瘤患者发病率明显提高,诸多种种疾病,都有痰邪身影的存在。

随之而来的是我们治疗疾病的切入点的转换。

传统的温胆汤组成为竹茹、云苓、陈皮、枳实、半夏、生姜、炙甘草、大枣,具有温养胆气、和胃化痰功能 ,主治胆虚痰热上扰引起的虚烦不得眠等证。半夏虽可除痰化湿,但沈老认为其燥性不利于痰浊化热;生姜可祛痰,但辛温同样不利于痰浊化热;炙甘草甘味、大枣滋腻,也不利于祛痰浊,枳实虽可理气行滞,但容易破气。

据此,沈老改良了温胆汤,我们称之为沈氏温胆汤。运用沈氏温胆汤治疗治痰浊化热证、痰邪做崇的疾病取得明显效果。温胆汤主要用于实证。使用温胆汤掌握6个主症:头重、胸满、口粘、纳呆、苔腻或黄腻、脉滑。其中尤以苔腻为主,苔腻可一锤定音。我临床只要看到患者苔腻或苔黄腻,尤其苔黄腻,就会选用温胆汤,不论何种疾病。

主要有6味药组成,竹茹10g、云苓10g、陈皮10g、枳壳10g、石菖蒲10g、郁金10g。竹茹为主药,清热化痰,云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祛痰作为使药;痰浊容易引起窍闭,故而配石菖蒲透窍豁痰,郁金畅行气血,利于痰浊排除。

祛痰序贯四步:

第一步:三竹轮换:竹茹10g、天竺黄10g、竹沥水20-40ml。

第二步:佐以化湿:用茵陈(后下)10-15g、泽泻10g、金钱草15-30g。

第三步,佐以散结,用海藻10g、昆布10g、浙贝粉5g。

第四步:佐以软坚,用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海蛤壳15-20g。

取效技巧:

1、辨寒热:痰黄痰粘,舌红,苔黄腻,属热痰,加黄连5-10g、生栀子10-15g、公英10-20g、黄芩10-15g、白花蛇舌草30g、生苡仁20-30g;痰稀苔白属寒痰,选加白芥子5-10g、半夏10g、桂枝10g;狭义之痰重在消导,选加焦三仙15-30g、生内金15-30g、莱菔子10-15g、生山楂10-15g;广义之痰重在透豁,选加桔梗10g、柴胡5-10g。

2、辨证加减:气虚痰浊选加补气的白扁豆10g、仙鹤草10g、黄芪10-20g;气滞痰浊选加木香10g、柴胡5-10g、香附10g;痰瘀互结选加牛膝10-15g、丹参30g、苏木10g、泽兰10g、地龙10g、水蛭3-5g、三七粉3-5g。

3、给痰以出路:分利二便祛痰邪,利小便选加车前草30g、泽兰10g、白花蛇舌草30g、公英10-20g、萹蓄10g、竹叶5-10g、白茅根10-20g、芦根10-20g、冬瓜皮10-20g;润肠选加白菊花10g、当归10-20g、草决明10-30g、桃仁10g,制大黄10g、荷叶5-10g、莱菔子10g。

4、重视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水湿聚而为痰,故祛痰同时配以健脾醒脾之品。寒痰配伍健脾的半夏10g、化橘红5-10g、木香10g、白扁豆10g、白术10-15g;热痰配伍醒脾的竹茹10g、云苓10g、陈皮10g、生苡仁20g、连翘15g。

5、重视痰瘀互根:在临床往往容易出现痰瘀互结证,故而治疗痰邪做崇的疾病时配合化瘀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清肝疏肝理气,行气化瘀,选加生栀子10g、菊花10g、薄荷5g、夏枯草10-15g、蝉衣5g、地龙10g等;活血化瘀选加丹参30g、三七粉3-5g、川芎10g、苏木10g、桃仁10g、红花5-10g、泽兰10g等。

常用的祛痰效药:竹茹、天竺黄、枳壳、全瓜蒌、薤白、半夏、浙贝、桔梗、海藻、昆布、莱菔子、石菖蒲、郁金、苍术、厚朴、云苓、陈皮、茵陈、泽泻、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化橘红。

辨病辨证加减:

1、高血压病:钩藤(后下)15-20g,川芎10g,泽泻10g,莱菔子10-20g,夏枯草15g,海藻10g,罗布麻10g,牛膝10-15g,丹参30g。

2、脑血管病:升麻10g,葛根10g,川芎10g,泽泻10g,牛膝10g,丹参30g,草决明10-30g,路路通10g,白扁豆10g,仙鹤草10g。

3、冠心病:瓜蒌15-30g,薤白(酒浸泡)10-20g,丹参30g,苏木10g,葛根10-20g,赤芍10g,白扁豆10g,仙鹤草10g。

4、胃肠疾病:白花蛇舌草30g,公英20g,木香10g,砂仁5-10g,焦三仙30g,生内金30g,连翘10-20g。

5、妇女病:柴胡10g,香附10g,益母草10g,伸筋草10g,丹参30g,川楝子10g,元胡10g。

6、良性肿瘤:夏枯草10-20g,海藻10-15g,生牡蛎30g,山慈菇10g,丹参30g,莱菔子10-15g,生山楂10-15g,浙贝粉5g。

7、恶性肿瘤:白花蛇舌草30g,公英20g,山药10-15g,生苡仁20-30g,丹参30g,白扁豆10g,仙鹤草10g,三七粉5g。

8、癫痫:海参肠3-10g,白矾10g,钩藤15g,野菊10g,生牡蛎30g,生龙骨30g,炒枣仁20g。

9、发热:青蒿(后下)15-20g,银柴胡10-20g,桑白皮10g,车前草30g,竹叶10g,芦根10-20g,白茅根10-20g。

10、颈项部疾病:升麻10g,葛根10g,川芎10g,泽泻10g,引药到达颈项部、头部,用于颈椎病、脑部疾病。

11、痰瘀互结:升麻10g,葛根10g,川芎10g,泽泻10g,牛膝10g,丹参30g。6味药为沈老升降理论的体现。

冠心病从痰论治

冠心病实证从痰论治,要抓住主症:苔腻或黄腻,脉滑,舌下络脉紫或紫粗曲张,胸闷痞痛,口粘纳呆,头重肢困,体胖痰多,苔腻或黄腻一锤定音。

治则:祛痰化瘀,通络。

方药:温胆汤和瓜蒌薤白白酒汤加活血化瘀药。

竹茹10 云苓10g 陈皮10g 枳壳10g 石菖蒲10g 郁金10g 野菊10g 全瓜蒌30g 薤白(酒浸泡)10g 葛根10-15g 川芎10g 泽泻10g 草决明30g 牛膝10-15g 丹参30g 白扁豆10g 仙鹤草10g

辨证加减:胸憋闷加苏木10g、路路通10g、三七粉3-5g;浮肿加白花蛇舌草30g、车前草30g、王不留行10-20g、葶苈子10g;纳呆加焦三仙15-30g、生内金15-30g、木香10g、砂仁5-10g、苏梗10g、连翘10-15g;失眠加夜交藤30g、生牡蛎30g、炒枣仁20-30g、肉桂3g、黄连5g、琥珀粉(冲服)5-10g;瘀血重加三七粉3-5g、桃仁10g、红花5-10g、地龙10g。

化瘀序贯四法:

第一步:行气化瘀:选加石菖蒲10g、郁金10g、川楝子10g、元胡10g。

第二步:活血化瘀:川芎10g、丹参3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5-10g。

第三步:剔络以化瘀:地龙10g、水蛭3-5g、土元10g、甲珠3-5g。

第四步:奇药以化瘀:三七粉3-5g、泽兰10g、苏木10g、鸡血藤10-20g。

高血压从痰论治

社会环境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等等的原因同样造成现代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现在高血压患者苔腻的比较常见,同时患者容易出现舌质紫暗,有瘀斑点,舌下络脉紫粗等,痰瘀互结的比较多见。我的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韩学杰教授带领她的团队,经过十几年的追踪调查研究,证实了现代高血压患者的证型以痰瘀互结者多见。

研究结果证实,原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长,证候复杂,涉及多脏腑,病机以痰瘀互结,损伤络脉为核心病机。

同时研究结果证实痰瘀同治有利于镇肝熄风、滋水涵木治疗高血压。气血运行逆乱是肝阳上亢、化火动风的病机基础,镇肝熄风可以促使气血运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而痰瘀同治也可以是气血运行流畅,是镇肝熄风的基础。同样,痰瘀同治也有利于滋水涵木。镇肝熄风、滋水涵木等法治疗高血压,须以痰瘀同治为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证治相对,取效快捷。

初期治疗先祛痰后化瘀。高血压患者初期或治疗的初期,容易出现眩晕、头重足轻、苔腻脉滑,治疗以祛痰为主,佐以化瘀通腑,用温胆汤加沈老的祛痰平肝汤加减,选加车前草、草决明、丹参。祛痰平肝汤有钩藤15-20,川芎10,泽泻10,莱菔子10组成,钩藤平肝治肝风,川芎化瘀、升清透窍,莱菔子导邪从大便排出,泽泻导邪从尿排出。

中期痰瘀同治。患者出现苔薄黄或薄腻,眩晕耳鸣,烦躁易怒,胁肋胀满,为肝阳上亢,选用祛痰平肝汤加温胆汤、珍珠母30、菊花10、草决明15-30。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明目平肝;草决明滋水涵木,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血脂、降血压。

脑血管病从痰论治

脑血管病的治疗多为平肝熄风和补气活血,然而现代患者饮食习惯等等多种原因造成患者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患者多体型肥胖,临床症见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纳呆乏力,苔腻或黄腻,脉滑,故临床治疗以平肝熄风、补气活血为治,效不明显,因为痰浊不去,造成肝风难熄,瘀血难去,故而沈老提出了“豁痰醒神”之法治疗脑血管病属痰瘀互结之证型,效果显著。

温胆汤加减:竹茹10g 云苓10g 陈皮10g 枳壳10g 石菖蒲10 g郁金10g 升麻10g葛根10g 川芎10g 泽泻1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白扁豆10g 仙鹤草10g 路路通10g。

痰和瘀是脑血管病两大致病因素,也是人体的主要病理产物。痰瘀互为因果,互相关联,脑血管病有痰必有瘀,患者会出现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紫粗等瘀血表现,因此治疗脑血管病祛痰化瘀活血,可以通过临床疗效。

化瘀序贯四步:

第一步:活血养血:选加当归10g、丹参30g、生地10-15g,三七粉(冲服)3-5g。

第二步:活血化瘀:选加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0g、红花5-10g、苏木10g。

第三步:活血通络:选加鸡血藤10-20g、桑枝10-20g、伸筋草10g、路路通10g。

第四步:活血破瘀:选加地龙10g、水蛭3-5g、土元5-10g。

脑血管病急性期或稳定期容易出现便秘便干,治疗时配以通腑之法,可以使患者症状很快好转。通腹泻热分三种情况:(1)润肠通便:选加全瓜蒌30g、桃仁10g、火麻仁10g、制何首乌10-15g、当归10-20g、白菊花10g;(20泻热通腑:选加制大黄10-15g、草决明15-30g、莱菔子10-20g、知母10g、生栀子10gg;(3)峻下泄火:元明粉(后下)5-10g、番泻叶1-3g、生大黄(后下)5-10g。

【本文由经方家园(微信号jfjyvip)编校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请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原创文章投稿邮箱:lichongyu103@163.com,跟帖交流请点击文章下面的“阅读原文”进入经方家园论坛和网友们面对面交流跟帖切磋互动或者给本微信平台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