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22

 章木匠 2016-08-13
十、气味厚薄与开阖:神农时代的药物观,神、气、形的借用 

刘邦得天下的缘由

关于经络穴位、针灸按摩、导引祝由,把这三个部分合在一起讲,是因为治疗者直接切入到对方的神气格局中来“以我之神气,调彼之神气”;而草药,是医者借助草药的“神、气、形”来调整病人的神气形。

常有人会问,针灸和草药有什么区别?或者说,这两个东西哪个好学?我的感觉是,针灸比草药要容易得多。为什么呢?因为针灸治疗的重点在医生本人的神气状态,和他对病人神气的感受,所以,医生自己就是一味药,而且这味药是活的,面对病人的气机格局,你可以当下想补就直接去补,想泻就去泻。

比如昨天那位鼻炎的患者,她的三焦状况是一个残局,下焦虚,中焦淤滞,上焦闭塞,如果针灸或按摩,可以直接取穴下焦的关元、气海,或者肾俞、命门,然后中焦补一下中脘,然后用胃俞、脾俞,或者足三里流通一下,上焦呢,轻轻地开一下风池、外关。这是一双手当下就可以调理的问题。

当然前提是你能够感觉到整体格局和细节。就像下棋,能直接看到整盘棋的格局和邪正分布,从而推测后面的变化。而不是在想象当中下盲棋。嗯,因为她有鼻炎,书上写,鼻炎一针疗法、两针疗法、五穴疗法,现在很多这样的套方,是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离不开医生对当下这个实实在在的人的诊察。否则就像根据一个棋谱去下一个正在进行的,随时变化的棋局,那是刻舟求剑。

草药难学,难在哪里呢?因为医生不仅要了解病人当下的气机、神机的格局,了解他邪正斗争的进退趋势,三焦上下内外表里,各部的开阖虚实状况,即使心中清楚这个画面之后,你还得了解每一味药物的气味厚薄、开阖补泻、寒热缓急,以及每个药进入不同体质人体中的不同变化,还有不同药物组合,不同剂量配比,不同炮制经过对药性的整体方向性的细微影响,这就很不容易了。

图片

就像《史记》里刘邦和项羽的较量,项王力大勇猛,武功高强,战场上,杀敌宰旗,克敌制胜,自己一个人去搞定,还不是太难。

等到刘邦打败项羽,称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问起百官他与项羽的区别,为什么他能够成功?大家都说是因为他仁义,顺应天下民心。刘邦说了这么一段有名的话: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里面提到了刘邦所任用的三位比他自己高明的人才: 张良,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道家人物。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战略家,他不在战场,却能通盘考虑大局,运筹帷幄,预知未来趋势的发展方向,敌我交争的重点和趋向,己方进攻与防守的配比合度,行事准备的时机,中药的遣方用药的首要任务也是如此,诊察入微,全盘考量,明其势,不执著于消除症状,一城一地的得失。

第二位人才是萧何,他的能力是固本开源,“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就像中医在慢性病的治疗中,非常重视的“保胃气”、“存津液”,固护中下焦。一场慢性病的过程,就像长期战争,机体自身的资源保障,是赢得持久战的基础。否则打两天就断了粮,堵了经络,截了交通,那就自己乱了阵脚,败势已露,不用打了。

《伤寒论》里面,很多方子里都有三味药,生姜、大枣、甘草,是守中保胃气的意思。

在治疗温病,就是发热性疾病的《温病条辨》里,常常出现的是:人参、太子参、甘草、麦冬、生麦芽、生谷芽,是为了保存津液。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生脉饮、猪肤汤这些方子,就是类似萧何的作用。

第三位人才是韩信,刘邦的评价是: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这是进攻克伐的力量,以前老医生常常说,有四个药可以治大病,但不能随便用,要看准。麻黄、大黄、附子、生石膏这几位药都像善于行军打仗,斩关夺隘的大将军韩信。

麻黄是开表气,破郁结的强药,大黄是开里气,化瘀毒的,附子对下焦元气将绝,垂死的病人有回阳救逆的作用。而生石膏善于消除上焦和中焦的积热,降气下行。

图片

 

用药如用兵

古人说,用药如用兵,开方子的状态,很像萧何坐在大帐当中,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一个合理的中药处方就像配伍得当的团队组合,君臣佐使,相得益彰。你需要很了解团队的每一味药,就想熟悉你手下的每一个干部和员工。

如果需要组织一个攻坚的快速特种作战小组,就像麻黄汤。麻黄这个人性子比较急,可以作为君药去攻坚,但是还得有一个人配合他,提醒他注意其它情况,包括考虑如何跟其它团队结合。

那个配合的人,分别是“佐、使药”,比较稳定的甘草放在中间,能够成为其它几个战略态势的一个汇合点,还可以补充粮草,搞好后勤保障。

“臣药”可以让桂枝来担任,加强了麻黄通达的支援力量,走的路线又是比麻黄更深入一些的血分,可以互为支持,这样要补充要推进,可以跟上。

做管理,带团队,你得了解每一个人的长处、性格、气质,而且你还要了解,这些不同的人合在一起,合化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气和势。

每一个药物呢,就像是每一个不同的人。昨天我们说到每一个人的神有厚薄、清浊,有气的虚实、开阖,还有形的强弱、刚柔,性子有急缓,这是最简单的分类。所以药势也有厚薄、清浊、虚实、开阖、刚柔、动静、急缓,走守。

这些不同的药性,以及进入人体后表现出的药势,古人常用“酸苦甘辛咸,寒热温凉,升降浮沉来基本概括。你得非常清楚每一味药的色香味形质,品质的高下,气味的清正优劣,然后你还要评估,从大方向来看这个方子的阴阳寒热,虚实开阖,能不能跟这个人当下气机、病机的阴阳寒热虚实开阖相合。

至于具体到一组补气药里,比如人参、黄芪、太子参哪个药最适合这个病人的体质、气机;一组香药,木香、丁香、沉香、白芷哪个香的气味走向更适合某人的的神机气机,剂量如何调配,药品的质量管控……很多方面。

所以,要用好中药,是需要长期的临床积累和非常之细心体会揣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