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名医朱进忠:七个医案总结的“经验用方”(收藏)

 紫荆88 2016-08-14

小道按

本文讲述了朱进忠先生的临床经验用方,通过七个医案向读者展示了朱进忠先生的临床功力,让我们简单认识一下老先生:朱进忠(1933.5-2006.11),男,1933年出生,河北定州市人,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学院第一批本科毕业生。曾任职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名誉所长、主任医师,山西中医学院教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曾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研究所所长,山西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教员,山西省职工医学院教授,山西中医学院教授,山西省中医学会、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名医研究会理事,山西省政协五、六、七届委员,六届政协医卫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科技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保健委员会顾问,山西省药品审评委员会1、2、3届委员。《山西中医》、《中医药研究》、《光明中医》杂志编委,《山西中医》副主编。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山西卫生界赵雪芳式白衣战士称号一次,1999年获卫生部全国德艺双馨医护工作者称号。


想获取更多中医干货,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朱进忠先生长期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教学成果,对疑难杂病诊治规律和辨证论治方法学尤有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撰著了《中医内科证治备要》、《天人相应与辨证论治》、《难病奇治》、《疑难病诊治思路秘诀》、《中医脉诊大全》等22部医书及大量论文。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内科病辨证的三个步骤、天人相应辨证42法、相似辨证、疑难病从肝论治、久病辨证脉为第一依据并被很多医者应用,取得了显著疗效。著名医家称其为“提出疑难病从肝论治的建国以来第一人”“格调崇高,贡献巨大”“对中医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是可行的”。其先后获山西省医药科技著作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其发明的新药有主治小儿急慢性腹泻的“宝宝一贴灵”,主治急性扁桃体炎与上呼吸道感染的“疏风清热胶囊”,主治慢性肾炎、前列腺增殖症的“肾康灵胶囊”。在全国率先采用了现代工艺制造贴脐剂治疗内、儿科疾病,并一举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跃居为全国著名企业。


所谓经验方,多是医者于临床中千锤百炼用之屡效的方剂,临床与证大合者多原方用之,少有加减,观朱氏用方,多本于此,先看以下数案:

医案1:沈××,女,29岁。

症状:2年多来,食管灼痛,吞咽困难。医诊反流性食管炎。细审其证,除食管疼痛,吞咽困难之外,并见头晕头痛,胸满心烦,胸胁窜痛,纳呆食减,失眠健忘,口苦咽干,手足心烦热,腰背酸痛,舌质嫩红,苔净,脉沉细弦数。

治用:补气养阴,理气活血。

处方:沙参30克,麦冬10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后续:服药4剂,食管灼痛竟然大减;继服25剂,诸证大减,食管灼痛消失;服药20剂,诸证消失,果愈。


医案2:郝××,女,64岁。


症状:3年多来,胃脘、食管、胸胁疼痛。医诊食管憩室、反流性食管炎、溃疡病。特别是近7~8个月以来,病情更加严重,几乎无时无刻的疼痛,细查其证,除胃脘、食管、胸胁疼痛之外,并见其头晕头痛,失眠心烦,胸胁苦满,胃脘胀痛,纳呆食减,口干咽燥,昼轻夜剧,心悸时作,舌苔黄白,舌质红,脉弦大数,右脉大于左脉,面色萎黄。综合脉证,此乃气阴两虚,湿热内郁,肝木失达。

因拟:养阴益气,燥湿清热,疏肝活血。

处方:西洋参10克,沙参20克,麦冬10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柴胡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后续:服药4剂,食管、胃脘、胸胁疼痛均减,宗效不更方之旨,继服药2月多,愈。


医案3:吴××,男,32岁。


症状:吞咽困难,食管疼痛2年多。医诊反流性食管炎。特别是近3个月来,疼痛尤为严重,不吃东西时仅仅隐隐作痛,吃东西时则灼痛难忍,有时咽唾液亦感疼痛。细审其证,除上证外,并见面色皓白无华,呈痛苦忧郁状,失眠心烦,头晕头痛,胸及食管均痛,夜间口干,舌苔白,脉虚弦滑。综合脉证,乃气阴俱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湿不化为标。

治宜:补气养阴以培本,疏肝理气,活血化痰以治标。

处方:党参30克,麦冬15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后续:服药4剂,食管及胸骨疼痛明显好转,其他诸证亦有所改善。继用上方1个月,诸证消失


医案4:戈××,男,40岁。


症状:胃脘胀痛,纳呆食减,日渐消瘦3年多。医诊慢性胃炎、胃窦部溃疡。细审其证,胃脘满痛,烦热嘈杂,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头晕头痛,心烦失眠,口燥咽干,形体瘦削,体重35千克,面色皓白,舌质嫩红,舌苔薄白,脉弦紧而重按无力。综合脉证,思之:此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脾湿不化为标。

治以:补气养阴以培本,理气活血,健脾燥湿以治标。

处方:党参30克,麦冬12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柴胡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后续:服药6剂,胃脘胀痛,烧心嘈杂,心烦心悸.头晕失眠均减;继服上方26剂,诸证消失,体重增加。


医案5:郭××,男,40岁。


症状:胃脘胀痛,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日渐消瘦3年多。医诊慢性胃炎、胃窦部溃疡。细审其证,除胃脘满痛,烦热嘈杂,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外,并见其头晕头痛,心烦失眠,口燥咽干,体瘦如柴(35千克),面色皓白,舌质红,舌苔自,脉弦大紧重按无力。综合脉证,思之:面色皓白者,气阴两虚也;久痛胀满者,气滞血瘀也;脉弦大紧者,气阴俱虚,肝木失达,寒湿不化也。

治宜:补气养阴以治其本,理气活血,健脾燥湿以治其标。

处方:党参30克,麦冬12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柴胡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后续:服药6剂,胃脘胀痛,烧心嘈杂,心烦心悸好转,继服24剂,诸证消失。


医案6:张××,女,52岁。


症状:腹泻20年左右。医诊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细审其证见大便一日10余次,粪质稀溏呈不消化状,胸胁时痛,胃脘痞满,胸闷心烦,舌苔白,脉弦而大,左脉大于右脉。综合脉证,

因拟:补气养阴以扶正,疏肝抑肝以祛邪。

处方:党参30克,麦冬10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后续:服药3剂,大便转为1日2行,他证亦减;继服上方10剂,不但大便转为1日1次,且他证亦大部消失。


医案7:梁××,男,65岁。


症状:食管癌手术后3个多月来,食欲一直不振,吞咽困难。医诊食管狭窄。食管扩张术后,虽然吞咽较前顺利,但却出现严重的食欲不振,胃脘持续的疼痛,胸满心烦,昼夜不能人睡。细审其证,面色皓白无华,神疲乏力,形销骨立(体重31千克),食纳极差,胃脘满痛,胸胁满痛,心烦失眠,按其胃脘部有明显压痛,舌质红,舌苔黄白,脉虚大弦滑。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两虚为本,气滞瘀,实滞不化为标。

治拟:补气养阴以培本,理气活血,消食导滞以治标。
处方:人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后续:服药6剂,胃脘胀痛,食欲不振好转;继服30剂,痛消失,食欲增加,精神好转,体重增加4千克,血色素增至13克。


【经验方总结】


以上七案,年龄不同(29—65岁),病种不同,(有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腹泻、胃癌术后并发症),症状有异,治则除益气养阴相同外,又有理气活血(1案)、燥湿清热,疏肝活血(2案)、疏肝理气,活血化痰(3案)、理气活血,健脾燥湿(5案)、疏肝抑肝(6案)、理气活血,消食导滞(7案)之不同。然皆同用一方,即:人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除人参一味。或易为党参、沙参、西参外,其它药味药量皆未作丝毫变动。据此可知,此当朱氏经验用方,笔者曾用此原方治一反流性食管炎病者,取得极好之疗效。


歌诀曰:二术参麦地青陈,棱莪柴荷夜交藤。气阴不足血气滞,原方投之效自宏。


文章:齐建民

来源:新浪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