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老娘舅”专解烦心事 ——记董怡娴调解工作室

 zzm1008图书馆 2016-08-14
社区“老娘舅”专解烦心事
——记董怡娴调解工作室
工作中的董怡娴。□徐网林/摄
  “有烦心事找董怡娴调解工作室”,这句话在浦兴街道几乎家喻户晓。在浦兴,董怡娴的人气绝对不逊于沪上知名“老娘舅”柏万青。居民们有了疑难的家庭琐事,邻里矛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董怡娴帮忙。因此,董怡娴也成了社区里的“忙人”,今年以来仅调解协议就写了六七十份。 

  浦东社区董怡娴调解工作室是2010年10月25号在浦兴街道的培育下成立的。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借力第三方调解来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室由董怡娴担任理事长,除两名工作人员外,每天还有两名居委调解干部轮流接待当事人。 

  董怡娴是浦兴的社区居民,2006年,董怡娴报名担任了浦东法院的首批人民陪审员,在庭审中学到了许多法律知识和技巧。运用庭审学来的知识,董怡娴主动参与了社区矛盾、特别是劳动诉讼的化解,成为了浦兴司法科的“好帮手”。陪审员工作一结束,街道领导就主动邀她成立调解工作室。“自己学的专业是法律,担任陪审员又学到了许多知识”,不愿舍弃“老本行”,董怡娴工作室在街道综治办所在的凌河路办公楼上挂牌了。 

  工作室受理发生在浦兴路街道(社区)范围内的民事纠纷,接受人民法院委托案件的调解,以及公安部门委托对轻伤、治安伤害案件纠纷的调解。工作室还负责对居委会的调解工作进行指导等。 

  今年5月,董怡娴帮助15名饭店员工拿到了拖欠的工资,化解了一起群体矛盾。 

  5月16日,董怡娴调解工作室里来了12名某饭店的员工,他们表示已有两个月没有领到工资,有人因此甚至连吃饭的钱也没有。董怡娴立即电话联系饭店简老板,表明了员工的诉求:偿还工资;部分员工要求辞职。她严厉告知对方,该行为已触犯法律,如果劳动监察部门界入,他还将支付员工赔偿金。第二天,简老板和15名员工一起来到调解室。简老板表示,因为营业执照尚在批复过程中,自己的存款也被冻结,暂时无力支付。董怡娴表示,审批资金冻结和工资发放是两个法律关系,不得作为理由。经过耐心的劝说,简老板答应先向朋友借钱支付员工工资,并签定了调解协议书。5月22日,简老板按协议书的规定付清了员工的所有工资。 

  董怡娴调解工作室筹建以来,已接待来访咨询上千次,参与和接受调解事件上百件,调解成功率达99%。董怡娴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16字调解工作法”,即注重沟通、操守法制、灵活机动、程序规范,这也成为社区调解工作的“教材”。 

  (实习生  王星星 记者  孙晓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