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来源在于需求,需求没有做好会导致原型不得不反复修改,UI不得不反复修改开发不得不反复修改,后续的问题被无限的放大。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必备的一个技能,需求的变动会导致以上问题反复的出现,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变动痛苦,于是产品经理成为了万恶之源。本文将从需求来源,需求分析和需求整理3个层次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需求来源 让我们先来定义下需求:心理上想去要做的事情就是需求。例如:老板,想要建设一个员工管理系统。 需求来源可能来源于外部(客户、合作伙伴),内部(上级领导、各个岗位的从业人员)。他们均可以提出需求,他们提出的需求最终会反馈到产品经理身上,产品经理去分析和整理,做出方案。往往这群人提出的需求是不明确的,他们只知道想要个什么样的东西,只有看到真正的东西时他们才知道,哦这不是我想要的。为此,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产品经理要有很好的需求分析能力。需求分析要有有2中结果:合理、不合理;做,不做。合理的需要我们去分析、实现,不合理的我们要提出建议,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始终记得,产品经理要做出高品质的产品,否则就像我们买的劣等用品,会让人心情很糟。但如何分析呢?以下从2中模式中分析:内部建设产品、承接外部产品。 产品建设的背景 不管需求来源于哪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产品建设的背景,不了解背景,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用户到底为什么想要做这个产品。 承接外部产品 承接外部产品,这是外包经常做的工作,至于他们的工作模式如何,这个不得而知,但是不管对内还是对外,需要明确:1.背景 2.产品的用户。 图 1客户背景 2B模式的产品,首先需要了解行业背景,如果没有明确客户的行业背景,最后整理出来的需求,会有2种结果:一则客户看不懂,二则客户说不是他想要的。多数情况下客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里多数是对互联网不太熟悉,年龄在30--60岁)。客户觉得某个产品好,他就想要这个,于是他说你给我做个这样这样...吧啦吧啦一堆,但实际上他所想要的并不适合他。(此处要学会辨别客户的真需求和伪需求)。明确客户的行业背景很重要,在了解他的行业背景之后,你可以快速定位客户大致需要什么,他提出的需求是否合理,目前是否能建设。(即便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可以做到快速的定位)。 图中,了解客户所在企业的类型,主要是能够针对性的设计产品。例如:事业单位的产品相对内部员工使用较多,功能简单操作,不需要太多交互,设计上简洁为主。 关于目标,有助于理解目前客户到底想建设到什么程度。对于需求和设计都可以做到优先级的排列。为了投资,那就快速实现,许多功能并不需要实现,内容充实就好。对于塑造品牌,设计依据简单、美观为主。为了抢占先机,这类客户常常要求很快上线,因此在了解客户需求之后,规划版本,跟客户明确,每一个阶段完成什么样的内容。 不管是外包还是自身建设产品,都需要按照以上去了解行业的背景,需求最终满足的是用户的使用,而在其中过程,我们需要去不断的了解根基,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建设才会知道这件事必须要做的必要性。 用户背景 其实,不管何种产品,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在于最终的用户使用,而不是需求的提出者。
场景:小红是一个售后,她提出的需求是为了更高效的完成工作。作为产品经理,在受理了这样的需求之后,发现售后跟客户打电话是必须的,但每天打电话也打不了多少,预计人工需要30个。如果开发一个这样的产品,人员可以降低到一个,产品开发也不难,成本大概需要xxx。于是你做好了解决方案。 二、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 基于以上之后,接下来开始分析用户的真正需求了。可以从3方面去分析:我们要知道这个产品需要展示什么信息、展示的部分,用户是否会有操作,展示信息来源是后台添加还是其他形式。 1.展示信息。产品经理需要去思考这个产品需要展示哪些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图片、文字、图文组合、标题、时间等。接下来你需要思考:这些展示的信息对用户有什么帮助,不会不造?成他们的困惑?用户是否真的需要看到这些,可以在哪些位置看到,展示的具体形式是什么?组合的信息重要信息如何凸显? 2.用户操作。基于展示信息,要考虑用户可以实现哪些操作。哪些需要明确告诉用户可以点击,哪些是可以隐藏功能?跳转方式是什么?用户角色之间是否有限制?用户的操作流程应该是什么样的? 3.后台管理。基于展示信息和用户操作,需要思考:这些内容的来源,后台管理员有哪些操作,排列的规则是什么?然后怎么呈现在前台,展示数目是多少?是否对管理员有权限的限制? 三、需求整理 在分析需求之后需要进行整理,这样便于给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人员看到,也便于后期去思考哪些是超需求,哪些是遗漏。需求描述的越详细,沟通成本就越小。 整理出来的需求,由于各个公司不一样,这里就不做格式的说明,总之要把话讲明白。需要在需求整理出来后进行需求的评估,对于1.0的产品,在没有那么多用户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些需求排到下一版的改进中。 总结: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的一个必备能力。需求描述的表达、需求的收集、需求的分析等是开始原型之前的必备工作。在带过的几个项目发现,大家有争议时多以需求为准,考虑到用户操作需求不得不发生变化。改需求是常事?我觉得不应该是,需求定义好的,我们就照此去做,除非发现有重大方向错误。若果真是这样,还是需求没有做好。在学会画原型之前先学会如何整理需求吧! 【相关推荐】 互联网产品盈利模式设计思考 把自己当做用户不是让你代表用户 浅谈移动互联网产品App的研发流程 产品经理工作的边界在哪里? 以分答为例,数据化的用户研究应该这样做 本文作者:路漫漫,0岁产品经理。1年互联网产品经验。
|
|
来自: blackhappy > 《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