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寿康之路 
兹介绍几位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如下: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原来身体不太健康,58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膀胱结石动过手术,其他病也曾得过,但他有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才能纵横政海大半生,。晚年又竭力推动海峡两岸交流,至2001年去世,享年101岁。他认为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他能熟睡,不发脾气,记忆力强,有恒心是长寿最可贵的四大先天要素。关于后天的保养,他做到了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多食果菜,少食肉类;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头部宜凉,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乃安;减少俗务,寻求安宁。我们认为他的养生之道所有人都可以做到,但能坚守不渝,是百岁老人摧之不毁的真正的秘诀。
在我诊治的老年患者中,有一位90高龄老人曾经获得中国老龄协会等单位评选的“全国健康老人”奖励。老人自云在年轻时身体瘦弱,后经家人劝告,决心改变生活习惯,坚持运动,至今体力没有衰退,走路仍保持年轻人一样的速度,而且勤于耕耘,常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老人一生淡泊名利,从不攀比,心态平衡;饮食又多以粗粮素菜为主,从不抽烟饮酒,至今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等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他来门诊主要是就诊查体发现的高尿酸血症,曾二次发生痛风性关节炎及二次泌尿系感染,绝对听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所以疾病得以很快控制。老人在长期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总结了自己的养生之道即:身体常动,脑子常用,心态常宽,饮食常控。值得大家借鉴。
人会变老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自然轨道。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现在我国平均期望寿命已经超过了70岁,长命百岁者也大有人在,从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让我们悟出了生命的健康除不可选择的抗拒因素外,是一个不断历练的过程,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贵在既要养体,更要养心养德。人到老年,青春已一去不返,离开了工作,告别了事业,可千万不能“万事零落,心无聊懒”,一定要热爱生命,珍惜自己活着的每一天,并要关爱他人,行善积德,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方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凡事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排遣,要自我找乐,少个人忧患,多奉献社会,只有豁达乐观,才能攀登到寿康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