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蟠龙图邮票

 海外寻瓷翁 2016-08-20

1897年春,大清邮政官局奉旨正式开办时,亟需大量“洋银”面值的邮资票品发往各局售用。先将海关试办时期留存的小龙邮票、万寿纪念邮票以及“红印花”原票等拿来加字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初具规模的大清邮政,作为此后的常用邮资票品,不仅设计、发行了各版蟠龙图普通邮票供各类邮件贴用,也陆续发行了第一、二、三版蟠龙图邮资片,以方便民众书写后直接投寄。只是这些大清邮政的蟠龙图邮资片,当初由“绘图高手”费拉尔与蟠龙图普通邮票一同设计时,虽然也曾有过寄往外洋的国际邮资片图稿,但因大清邮政当时尚未加入万国邮联(英、法文缩写UPU),各种邮资票品不可直接寄往国外,所以横式设计的国际邮资片,最后只能落得个“胎死腹中”。

蟠龙图邮票 - 背景

蟠龙图邮票蟠龙图邮票图册


正式发行的大清邮政第一、二、三版蟠龙图邮资片,均为国内互寄使用的“洋银”1分面值,其正面采用中国传统的竖直式设计,边框四角还嵌有阴阳太极图,虽颇为端庄、雅致,却不符合在华的欧美人士这一类重要用邮对象以“洋文”横写地址姓名的习惯。虽然可加贴若干蟠龙图普通邮票及外国在华“客邮”邮票后寄往国外,但此种竖直的格式,不仅与UPU的有关规定相左,而且对这些来华的“洋人”来说,必须将其横置书写,多少总觉得有些不便。

在此背景之下,大清邮政为与国际惯例“接轨”,方便在华的欧美人士寄发邮资明信片,以适应今后加入UPU的需要,考虑再三之后,经过变通改为横式设计的第四版蟠龙图邮资片,终于在1908年应运而生。

蟠龙图邮票 - 发行始末



据史料记载,姗姗来迟的大清邮政第四版蟠龙图邮资片,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5月1日开始发行。该片正面首次改为横式设计,取消了此前各版邮资片四周曾有的边框,中间醒目地加上了UPU的公用语文——法文以及中文“大清邮政明信片”字样的双语标头,并以T型线分隔上下左右,而在其右上方,又重新设计了1种与蟠龙图普通邮票的风格大体相似的蟠龙邮资图,但其设计者姓名不详(此时费拉尔已在上海病死)。因此种设计符合UPU的规范,故其后的我国普通邮资片,即基本沿用此格式设计而成。

该片由大清海关上海造册处以一种米黄色卡纸印制,刷色为绿色,其中蟠龙邮资图采用平版印刷,尺寸23.5×27毫米,面值仍为国内邮资1分,其余中、法文标头等文字部分则以凸版印刷。除了一般通常使用的单片外,该片与当时各国发行使用的普通邮资片一样,还另发行有便于对方回复的对折式双片,其格式、图案、文字与单片大体相同,面值则为去片、回片各1分。

大清邮政第四版蟠龙图邮资片发行之时,已是日益衰败的大清帝国走向穷途末路的晚期。3年后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大清邮政亦改为中华邮政,此前印有象征大清皇权标志的各种蟠龙图邮资票品随即不合使用。虽然1912年(民国元年)初,中华邮政曾将该片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后暂时代用,但很快就被当年10月新发行的五色旗图邮资片所替代,故该片(包括原片与被加盖片)的实际使用时间较为短暂,目前存世的实寄片,多为在华洋人用外文书写寄出。至于以中文书写的第四版蟠龙图邮资片(国内实寄片)较少的原因,恐怕不外乎当时大多数国人受传统观念所限,与外界通信时颇不愿将书信内容让受信人以外的他人知晓,由此而不习惯使用这从欧美传来的明信片。

三、汉口寄国内的清四版蟠龙图邮资片中文实寄片

位于华中腹地的汉口,因其交通发达便利,在清末时已是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沿江外滩一带,先后辟有英、法、俄、德、日五国租界,华洋杂处,贸易兴旺。大清邮政第四版蟠龙图邮资片发行后,自然也曾在业务繁忙的汉口邮局发售使用。目前多见当年从汉口寄往世界各地的国际实寄片,其“洋文”书写大多“笔走龙蛇”,潦草难辨,且与第一、二、三版蟠龙图邮资片的使用方式无大差异。笔者近年来经过刻意搜寻,已收集到清末中外人士从汉口寄本埠和外埠的第四版蟠龙图邮资片国内实寄片(单片)各1枚,而且收、寄件人名址均以中文书写,较为难得。现在此披露于后,并加以简单描述,以飨邮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