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价最高的华人画家,为什么连自己的墓也买不起?

 浮生偷闲 2016-08-20

在巴黎的某一天,我刻意起了个大早。


横穿这座城市,四十分钟之后,我到达了北郊。刚从地铁口出来,便感受到,这里的萧条。迎面走来的每个人都行色匆匆,脸上充满倦怠和紧张。


经过两个温州人开的超市,躲过一个黑人,他迎面朝我走来,似乎想和我说点什么,我吓得掉头走掉。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直到看到那个做墓碑的工匠,我才确定,今天的目的地应该不远了——


Pantin公墓。





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公墓,许多坟茔连名字也没有。


这里有许多都是租用墓地,租约期满,遗骸就会被挪去另一个公用墓穴之中。


编号1296 TR 1966的墓穴主人,就曾经面临过这样的危险。


1966年,是他去世的年份。下葬时,没有一个亲人。付钱的是一个叫Jean Toan的越南人,他是法中社区服务协会的会员和死者没什么交情,他付了三十年的租金。


三十年,1998年8月20日到期。


1997年,距离租约到期还有一年。一年之后,那坟冢中的亡魂,将要再次被打搅,他的遗骸要被送去别处——也许彻底湮灭,没有人知道。


而这时,那死者在大洋彼岸的朋友,正在四处寻找他的墓地。


这位朋友便是赫赫有名的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他写了一本叫《美国人》的书,被称为现代摄影的“圣经”。


弗兰克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Pantin墓园,他为墓地续费,并出钱雇人修葺已经荒废坍塌的坟地——那其实称不上是坟地,因为只有一块编号为TR/1296/1966的水泥板。



△弗兰克


如果没有弗兰克,那死者也许只有这个编号,可以作为证明他曾经存在于世的痕迹。


我站在这墓碑前,距离弗兰克修葺这块墓碑,又过去了19年,光阴荏苒。




幸好,这一次,他终于恢复了自己的名字——中文和法文都有。


他的名字叫“San Yu”,常玉。他的家乡在中国四川一个叫南充的小县城,那里的人们会把“常”念作“San





常玉是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名字是一文不名的。他的画作,在巴黎的市场里成捆出售,不过数百法郎。


在1971年之前,我查到的台湾美术杂志《雄狮美术》上,只有席德进写了寥寥数笔的常玉,评价还是“终生失败的画家”。他向常玉要了两张素描,这时候,他肯定不会想到,常玉的画作,在日后的拍卖市场上可以卖出1.28亿的天价。


常玉的作品,初看是稚拙的,然而却总让我眼眶一热,稚拙的背后,隐藏着画家一颗最纯净的心,静悄悄地在那里。我爱他那雅致的设色,粉是不一样的粉,蓝也是不一样的蓝。有时候,我甚至在想,常玉的心里,是不是住着一个少女啊!






他爱画女人,席德进的文章里,不怀好意地揣测常玉是被女人和性毁掉的。我并不这么认为,他更像是女人的密友,充满真诚地赞颂着她们的美。只有徐志摩懂得常玉,《巴黎的麟爪》里的文章,大约是常玉唯一一次袒露心声:


“不错,我真是穷,饭都吃不出,衣都穿不全,可是模特儿——我怎么也省不了。这对人体美的欣赏在我已经成了一种生理的要求,必要的奢侈,不可摆脱的嗜好;我宁可少吃俭穿,省下几个法郎来多雇几个模特儿……美的分配在人体上是极神秘的一个现象,我不信有理想的全材……人体美也是这样的,有的美在胸部,有的腰部,有的下部,有的头发,有的手,有的脚踝,那不可理解的骨胳,筋肉,肌理的会合,形成各不同的线条,色调的变化,皮面的涨度,毛管的分配,天然的姿态,不可制止的表情——也得你不怕麻烦细心体会发现去,上帝没有这样便宜你的事情,他决不给你一个具体的绝对美,如果有,我们所有艺术的努力就没了意义……说起这艺术家审美的本能,我真要闭着眼感谢上帝——要不是它,岂不是所有人体的美,说窄一点,都变成了古长安道上历代帝王的墓窟,全叫一层或几层薄薄的衣服给埋没了!”





他喜欢做四川菜,并且认为,中国菜肴之所以不能在世界崭露头角,是因为“外观不够美”。所以他做的中国饭,摆盘和造型都是艺术范儿的。他的法国朋友达昂吃过他的酿鱼,还有猪脚汤,都大为赞叹。他还建议常玉把自己的手绘菜谱寄给ELLE杂志,常玉照办了,然而石沉大海(编!辑!太!不!开!眼!了!!!!!)


如今,在我们津津乐道于airbnb这样的“分享经济”时,他很早就和纽约的朋友约定,互相交换各自在巴黎和纽约的艺术工作室。


这位朋友,便是为他重新修葺墓地的弗兰克。


时间回到1948年。


24岁的罗伯特·弗兰克已经在Harpers Bazaar杂志工作了差不多一年,他对为这份时尚杂志拍摄时装毫无兴趣,于是他决定辞职,并且打算去欧洲发展。


弗兰克的目的地是巴黎。


他开始筹备自己的欧洲之行。芭莎杂志的同事告诉他,有一个从巴黎来的叫常玉的艺术家准备到纽约寻找一个住所,可以和他交换工作室。他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


这一年,常玉48岁。



△注意他手上的那枚戒指,后来,它神秘地失踪了


常玉敲响了罗伯特·弗兰克位于东1153号的家门,两位日后将会在各自的领域中载入史册的艺术大家就这样成为了室友。

 

弗兰克喜欢常玉,他惊讶的发现,这个中国画家在生活中,其实很少谈及艺术,他更愿意谈一种自己发明的运动——“乒乓网球”。这是常玉发明的一种结合乒乓球和网球特点的运动,其规则同网球,但是用一只类似羽毛球的球拍来击打比乒乓球稍大的球,球场面积要小于壁球场地,全场漆成红色,以白线围边,在室内和室外进行皆可。弗兰克曾描述过常玉在工作室内开辟“乒乓网球场”的情形:“首先常玉要求把房间所有的东西都搬空,接着他非常认真地干了几天,房间被漆上颜色,非常漂亮,可惜当时我忘记拍下来了。”常玉对这项运动真心热爱,他四处推广,虽然和他投稿给ELLE的菜谱一样,失败了。


弗兰克和常玉在一起的时候,做饭是常玉的事,因为他喜欢烹饪。据说,有一次,常玉在哈林区花1.25美元买了一副猪腰和卷心菜、土豆一起煲汤,作为两人的主食。这样吃了几天后,他们两人的脸部和身体都起了水泡。“我意识到廉价的中国生活是危险的。”弗兰克评论道。



△常玉的画室

 

最终,弗兰克没去成巴黎,但和常玉一起共用工作室的两年里,他真心欣赏常玉的作品,并倾尽全力帮助常玉出售这些作品。

 

弗兰克曾经试图说服自己的表哥,一个法国商人,买常玉的一幅小画。法国人不想出钱,只想用一台小打印机交换。常玉当然拒绝了,他说:“我不需要一台打印机。”1950年,弗兰克还曾为常玉在纽约曼哈顿区的巴撒朵画廊(Passedoit Gallery)举办了一次个展,展出常玉从巴黎带来的那29幅画作。


然而这次展览的作品,一幅也没能卖出去。




弗兰克觉得很内疚,然而对于这种现象,常玉早就习以为常。


他已经48岁了,几乎经历了人生可以经历的所有的挫折。


1921年,风华正茂的常玉和徐悲鸿、林风眠等一同赴巴黎“勤工俭学”。“勤工俭学”四个字放在常玉身上有点不太合适,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有做丝绸生意的长兄常俊民——常家大哥经营着四川最大的丝厂,为他在巴黎的小资生活提供一切经济支持。



△常玉和长兄常俊民(坐者)


常玉的生活被其他留学生所羡慕,他穿着讲究,除了绘画,还喜欢打网球。大家最常见到的常玉,是一个人坐在穹顶咖啡厅后面的位置,面前的咖啡杯已见底,他和每个人说的第一句话总是:“你们今天好吗?”


他有钱,于是经常请大家吃地道的中国菜。钱花光了,他也从不窘迫,朋友们记得,他会带着一抹奇特的微笑说:“我今晚有个约会,能去你家借瓶伏特加吗?”


与徐悲鸿等进入国立巴黎美术学校接受正统美术训练的中国画家不同,常玉选择了进入一家私人学院“大茅屋画院”。无论什么人,买了门票就能进入画院参加速写班,每天下午2点到5点,或坐或站,对着模特画画。第一小时慢写一次,第二小时慢写两次,第三小时画速写,模特每五分钟换一次姿势。学院里没有老师,只有负责掐着时间号令模特换姿势的班长。常玉在这里非常出名,他用毛笔作画,有时不画模特,专画周围的人,并且无论男女老少,一概画成裸体,所以大家一遇到他,就会围上去。


那时的常玉,可谓春风得意。




朋友王季冈印象里的常玉,是这样的:


“住St.Michel街边旅馆三楼一斗室……外出随带白纸簿和铅笔。坐咖啡馆,总爱观察邻桌男女,认有突出形象者,立即素描;亦课外作业自修也……有时家中汇款未到,无多余钱,辄啃干面包,喝自来水度日。惟一值钱的照相机,时常存入当铺,或向我告借几十万。待家款到,再赎再还……其人美丰仪,且衣著考究,拉小提琴,打网球,更擅撞球。除此之外,烟酒无缘,不跳舞,也不赌。一生爱好是天然,翩翩佳公子也。” 



△时髦的常玉


徐志摩写信给刘海粟时,也特别描绘了常玉的巴黎早期生活:


“巴黎是有意味不是?人情的美最令相思无已。常玉家尤其是有德有美。马姑做的面条又好吃,我恨不得伸长了一张嘴到巴黎去与你们共同享福……”

 

这位“马姑”,是常玉一生中唯一一位妻子玛素·夏绿蒂·哈祖尼耶(Mademoiselle de la Harmonyer)。据说她是一位过气男爵家的女儿,文静又端庄,与常玉在美术学院习画时结识。因为玛素名字与“马”的发音,常玉习惯昵称她为Ma



△常玉的妻子“马姑”,左边是常玉为妻子绘制的唯一一张画作,看那双明眸,我便知道,那时候,他深深爱着她。


常玉的作品,也最早进入了欧洲主流社会。


1929年,巴黎大收藏家H·P·侯谢注意到了常玉的作品,他在日记里夸奖常玉“真是了不起,而且才正在起步中”。侯谢是毕加索、杜尚等人的经纪人。侯谢的大量购买,使常玉的作品开始被法国画坛注意及收藏,并多次参与秋季沙龙及独立沙龙展,特别是在欧洲地位很高的法国杜勒里沙龙(Salon des Tuileries),常玉在巴黎有了不小的影响,他的名字亦开始登录在《法国艺术家名人录》之类的年鉴中。侯谢经常在他的日记中记他与常玉的社交活动,例如与西班牙裔艺术家贝德鲁·潘纳一起射飞镖,在常玉的画室吃中国菜等。侯谢在1930年4月7日的日记中提到:“在常玉家中吃饭。他从材料的准备开始,精心烹调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中国菜肴,真是迷人。他出示了数件于涂满色彩的画布上刮出图案的新作品,我买了两小件。”


这时,无论是徐悲鸿,还是林风眠,都远远没能达到常玉的程度。他看上去,将成为第一个进入巴黎主流艺术界的中国人,乃至亚洲人。





可惜,时间不能永远停留在1929年。


1931年,是常玉一生的转折。


这一年,他的“马姑”因为怀疑他出轨,而与他离婚。这当然是最后的一根羽毛,玛素对常玉大手大脚花钱的态度早有不满,他甚至曾把妻子母亲留下的遗物首饰送去典当行。


也是这一年,他的大哥常俊民罹患肝病去世了。常玉回了一趟四川老家,根据大哥的遗嘱,他分到了一笔钱。但回到巴黎,他似乎忘记了,这是最后一笔钱,于是很快,这笔钱被他花光了。


没有了大哥,他以为侯谢会成为他的新支柱。然而没有。


1932年,侯谢给他写信说:“好像我们彼此都要多占对方一点便宜。”然后,两个人结束了合作关系。



△侯谢


常玉不愿意巴结那些画商,也不愿意为了客户们的要求改变风格。日本人藤田嗣治虽然比常玉早来,画的也是东方风格的裸女,他的作品一直被人视作不及常玉。然而,藤田在处理画商的关系上很有一套,很快,他的作品开始流行了。而常玉依旧保持着一个艺术家的独立个性,他曾经立下一个规定,来买画的人,不准对创作风格指手画脚,不准更改,画前付钱,他甚至拒绝和画商合作,声称“千万不要上画商的当”。


因为常玉的坚持,我们今天见到的常玉作品,是一以贯之的,从没有一点一滴的媚俗,做他自己:


“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关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毋须赋予任何解释,当观赏我的作品时,应清楚了解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1950年,常玉离开了纽约,返回巴黎。临走时,他把那没有卖掉的29幅画都留给了弗兰克,以答谢这位朋友的慷慨支持。


弗兰克和他的友谊并没有中断,只要去巴黎,他都会去探望常玉。弗兰克也介绍了一些朋友给常玉认识,这些朋友成了常玉晚年的挚交。


但常玉仍旧是孤独的。


回到巴黎的常玉并没有摆脱穷困,应该说,他已经习惯了穷困。他雇不起模特儿,于是剪下杂志上模特儿的图片,按照图片中的姿态绘画。他印不起名片,于是收集用过的地铁车票,在票面上贴以小纸条,再写上他的名字。

 

1966年夏天,常玉对好朋友达昂说:我开始画一张画。
达昂:是什么样的画?
常玉:您将会看到!
达昂:那要等到几时?
常玉:再过几天之后……我先画,然后再简化它……再简化它……


过了几天,常玉邀请达昂去观看,那是一只极小的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奔驰。他用手指点着这只动物对达昂介绍道:这就是我。达昂说,说完这句话,常玉笑了,那是中国人特有微笑。


这幅画,叫做《奔跑的小象》,这是常玉最后一张画作。




8月11日,常玉邀请几位朋友来住处吃宵夜,照例还是常玉做饭。他用的是瓦斯炉,朋友离开之后,他没有把炉子关好。


第二天早上,常玉曾经打工过的翠华楼老板侯成庚去见常玉,敲门不应,又发现屋子里散发着奇怪的气味。公寓管理员打开房门,满屋瓦斯味,而常玉已经躺在床上去世,胸口还横放着一本书。


他一直戴着的那枚翡翠戒指,也不翼而飞了。

 

达昂的记事本里留下了常玉最后的地址:Ségur-67-11,沙坑街28号。我也去看了,一个标记也没留下。



席德进介绍常玉的那篇文章,是重新发现常玉的开始。尽管,他对于常玉的评价并不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这样一句话:


由徐悲鸿时代,经过赵无极时代跨越到了我们这一代,不知期间有过多少美丽的梦,美丽的爱情,这些都像巴黎的春天一样悄悄逝去了。


……


1997年,距离常玉与弗兰克的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在这一年,弗兰克把常玉留给他的画作在台湾拍卖,所得捐给耶鲁大学成立了“安德烈·弗兰克基金会—常玉奖学金基金”,用于每年资助两名中国艺术青年在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学习。

 

然后,年过七旬的弗兰克找到了常玉的墓穴,站在那块水泥板前,他会想什么呢?



△当年的那块水泥板


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留下他当时心情的,只有一首诗:

 

好吗?常玉老友


许久未见,你可回来了

带着你的精神梦想及画作

那些小脚的粉红裸女

荒漠中的孤单野兽

优美而冷傲的花卉


今天你会讶异吗

当年我自纽约抵达你巴黎的寓所

按铃时,你开门的第一句话总是:

你来这里做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