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诊师承实录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16-08-20
脉诊师承实录 (2010-06-13 13:32:47)转载▼
 柴桂干姜汤真是一个好方,在当今这种习惯感冒输液、情绪压抑、寒凉冷饮成灾的社会,特别有用武之地!!临床还发现,很多鼻炎的病人,都是因为风寒感冒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方式错误遗留下来的,在这里,还是得提醒一句:感冒别输液,感冒别耽搁,及时正确的中医治疗很有必要!)
下面文章以对话方式展开,没必要的词语都省略掉,直接进入主题,学生代表我。
学生:老师提到脉诊要抓纲领,请问脉诊有什么纲领可抓?我们在临床上对脉诊一直很难把握,老师能以脾胃病作为例子具体说说吗?
老师:说到脉诊,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唯一的秘诀就是苦练,临床的时候摸病人脉象,平时有时间就摸自己的脉象,比如吃完饭啦,赶快摸摸吃完饭后的脉象;要排便啦,赶快体会一下排便前后的脉象;我说这些,只是告诉大家要熟练掌握脉诊必须勤加训练!下面说说我对脉象的一些总结性的经验,大家先来看几段经文;
首先《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篇”指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这个把脉啊,秘诀有很多,这个‘心静’是最大秘诀,如果心态浮躁,或者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保持虚静的状态,把起脉来恐怕就是乱把一通,结果是把完脉什么都不知道啦!!
再看看《桂林古本伤寒论》“平脉篇”“辨脉篇”两段话:“平脉大法,脉分三部。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以候五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六腑之气。”“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大家看看这两段话,说的很直接,第一段话指出平脉浮、中、沉三侯侯的是什么?大家一定要结合临床仔细体会,比如说乳腺增生的患者,在关部浮取就可以明显感觉到结节样脉晕,再比如说积证的病人,其脉沉而附骨,就知道是五脏的问题。这些在临床上要慢慢分辨;第二段话将脉由浮到沉继续细分,粗看似乎与第一段相矛盾,仔细看却并不矛盾,这个还必须结合寸关尺与部位分属相结合,如右寸属肺与胸,那我用三菽的力度就可以侯肺气,一菽的力度侯相应部位皮肤经络之气,其余都可以类推。可能有人会说你前面不是说‘脉沉而附骨,就知道是五脏’,说明脏脉都是附骨的,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首先这是'积'的脉象,‘积’与脏又是两回事啦,这点大家需要细细体会。
“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这段话说的很经典,将寸关尺分阴阳气血,寸部侯阳侯气,尺部侯阴侯血,关上则是气血交界之地,临床上关脉实的话说明气血升降有问题,这就要注意调‘枢’啦,而气血升降失调病位在中州,从目前具体定位来说,就是肝胆脾胃的功能变化!!临床上应用发汗的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尺部阴血的情况,尺部微弱时就避开汗法。
“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胜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这段话非常重要,开头就重点指出侯脉是侯什么??侯的就是气血!!既有气也有血!然后作者开始分开来论述,值得提出的是这里出现的阴阳指的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阴阳指出的部位可以是寸尺部,也可以是脉的浮沉,个人觉得此处阴阳应该包括寸尺与浮沉。因而盛与不盛反映整个人体的气血虚实情况。然后将气血分开而论,指出气盛气衰的脉象变化,强、微、滑、涩反映人体的气血变化情况,‘强’是从脉力上说的,有力度,‘微’则相反;‘滑’从脉的流利度说的,往来辗转,‘涩’则相反。作者说完气血单独变化的脉象,然后指出气血相合变化的意义,进一步指出脉是人体气血变化的精确指标。指出阳邪侵犯人体气血就脉数,阴邪侵犯人体就脉迟,人体气血的变化根据外邪的变化而变化,因而,病变虽然很多种,但气血这个本原只有两个,是固定的,六淫之邪是相对固定的,我们可以根据气血的变化来判断病源到底是什么!!!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只有看懂这一段话,你才能明白中医的脉诊是在找病源!!
“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脏腑,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这段话作者将六淫再次分开而论,指出风邪、寒邪、水、饮、热、痛的具体脉象,并根据寸、关、尺,结合太过与不及,通过审查表里与三焦,就可以精准判断脏腑的具体病位!!这就是脉诊的第二个作用----判断具体病位。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馨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馨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馨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这段话大家一定要仔细看看,看懂啦,通过脉诊判断具体病位也就不难啦!!
“六气所伤,各有法度;舍有专属,病有先后;风中于前,寒中于背;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雾客皮腠,湿流关节;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风令脉浮,寒令脉紧,又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躁而数;风寒所中,先客太阳;暑气炎热,肺金则伤;湿生长夏,病入脾胃;燥气先伤,大肠合肺;壮火食气,病生于内,心与小肠,先受其害;六气合化,表里相传;脏气偏胜,或移或干;病之变证,难以殚论;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这段话指出六气致病的特点,非常经典,如果能融汇,比如说摸到浮虚脉,就要想到暑邪来犯,就要知道肺脏会先受邪!
脉诊讲到这里,有时间再仔细与大家交流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