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CRO行业正迎来历史机遇!

 真友书屋 2016-08-22


投资要点

药品新政下,未来5年CRO将呈供不应求高景气状态。CRO处于新药研发产业链核心位置,可有效提升药企研发效率和成功率。在药审监管全面向欧美靠齐,以提高药品质量和加快审评审批的背景下,CRO行业未来5年高景气度可期,主要原因:1)一致性评价强势推行,涉及6万个药品批文,3000个化药口服固体制剂品种,有望催生300-500亿增量市场;2)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后,为解决批件积压,2015年10月开始,大量临床试验批件涌向药企,面临量价齐升历史机遇。

临床试验标准明晰+大幅提价,CRO行业正逐渐回暖。7.22临床试验数据核查风暴后,CRO行业业绩大幅下滑,核心原因在于临床试验机构项目进展缓慢,导致CRO行业可确认的收入大幅下滑,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目前临床试验机构积极性正逐步恢复,项目进度逐渐回暖,行业拐点隐现。主要变化在于:1)2016年7月29日,CFDA发布了3个关于临床试验及临床实验数据管理的公告,行业临床试验数据标准清晰,临床试验机构有规可循;2)随着临床试验执行标准的提高,行业大临床新订单已提价约1-2倍,目前临床试验机构项目执行积极性正逐步恢复。

一致性评价配套政策基本全部出台,GCP认证年底前放开为大概率事件。我们密切跟踪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发现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加快迹象。目前国务院、CFDA、中检院共发布了24个有关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公告,涉及一致性评价各个环节基本都已经全部发布征求意见稿、试行或执行版本,我们认为仿制药质量与疗效的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各项配套政策已经基本具备,行业全面落地执行在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需要大量可以进行BE试验的临床试验机构,目前临床试验资源缺乏成制约一致性评价开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与欧美和日本等国,只要是医疗机构即可开展临床试验不同,而我国对临床试验机构实行资格认证制度。我们对比分析最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发现GCP认证或将修订或取消,考虑到最新政策动向和一致性评价工作推进的迫切性,我们认为在GLP认证修订后,放开临床试验机构审批制度势在必行,且年底前开放是大概率事件

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在一致性评价工作强势推进和大量临床试验批件涌向药企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CRO行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建议关注泰格医药(300347)、博济医药(300404)、亚太药业(002370)和ST百花(600721),考虑到临床CRO企业更为受益,我们重点推荐博济医药(300404)和泰格医药(300347)。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或放开不及预期。

1 药品新政下,未来5年CRO将呈供不应求高景气状态

1.1 药审监管全面向欧美靠齐,CRO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近年来,政府及CFDA不断改进与完善审批制度,特别是2015年CFDA医药审批新政策的推出,极大希望逐步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提升审批速度,预计2-3年的新药审批时间缩短为1年。同时,国家严格规范新药申请门槛,强化对仿制药的管理,对公司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加速提升公司和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


      我们认为密集出台的政策对整个药物研发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提高药品质量:

针对历史已上市品种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对正在报批品种进行临床数据核查;

对未来报批品种实行新分类改革,强化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2)加快审批速度:

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的优先审评审批;

针对临床试验批件积压集中审批去库存;

      我们认为:审批速度的加快和审批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新药研发需求的释放,从而极大提升整个CRO行业的专业服务和收入水平。长期来看,药品新政必将带来我国CRO行业市场容量的扩大和竞争格局的优化,CRO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1.2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强势推行,至少催生300-500亿增量市场

      BE试验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重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企业需要比照原研药,完成药学等效性(PE)、生物等效性(BE)、治疗等效性(TE)试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必须经过PE、BE试验,通常认为如果BE和PE能够和原研药一致,那么TE也是等效的。


      涉及批文6万个左右,占国内药品批文的40%。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要求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未来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上应在3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

      在激励方面,明确表示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在医保支付方面予以适当支持,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并在临床中优先选用。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在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中央基建投资、产业基金等资金支持。

      据药智网统计,目前国内有近6万个药品批文涉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占国内药品批准文号的40%左右。从紧迫性上看,大致上看一致评价可分为如下两类:

1)最急迫2018年前必须完成的:首批289个基药品种,约2万个批文,涉及1800多家企业。

2)没有强制规定但可能会抢跑的:非基药化药口服固体制剂品种近4万个批文,2700个品种。

3)量的假设:我们保守测算有2000个批文需要一致性评价。

  方式1:保守10%的批文进行一致性评价,即2000个批文。

  方式2:10个批文以下品种全做,10个以上批文品种只做10个,约2000个。

  方式3:若每家企业只做一个,保守也有1800个批文。


价格假设:药学评价200万+BE实验300万,合计500万。

1)药学评价:一致性评价通过的核心在于药物组成及工艺,很多品种需要生物等效试验前多次药学研究和评价,我们预计1个批文药学评价200万。

2)生物等效试验:一方面由于受试者人数增多、同时临床实验数据核查后单个药物BE试验平均成本增加,另一方面,BE试验临床机构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数量少,动力不强,导致目前BE试验价格已由2015年之前多数不到30万元上涨到300-500万元。据我们行业草根调研,部分订单价格已经涨600万元左右,我们保守预计在临床试验机构放开后,未来BE试验均价在300万左右。

市场空间测算:

1)最急迫品种:2000个*500万元/个=100亿元。

2)可能抢跑品种:品种格局远好于基药品种,按每个品种做3个批文算,也有8000个批文需要一致性评价,平均一个品种2个批文也有5400个,对应市场至少250亿元(5000个*500万元/个=250亿元)。

市场空间压力测算:

假设一般二级医院单病床年收入平均40-50万,BE试验所需的24张病床可产生年收入1000-1250万元,若月均承接1个BE试验,则机会成本约84-100万,按照医院收入占订单价格40-50%测算,BE试验价格底线在200万以上,这意味着即便临床试验机构放开,大量二级医院可以开展BE试验,BE试验价格回落,至少价格为200万元。不考虑价格下降后量的增长,最急迫品种市场空间至少2000个*(200+200)万/个=80亿元,可能抢跑的品种,市场空间至少200亿元。

      我们认为:在非常保守的估计下,一致性评价至少可带来280亿(80亿+200亿)市场增量。我们认为一致性评价预计可带来300-500亿市场增量。考虑到目前CFDA已陆续发布一致性评价相关配套政策和细节指南,彰显了落地国务院《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的坚决态度,我们认为一致性评价将强势推行,一致性评价市场增量明确。

1.3 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后,月均10倍的临床批件涌向药企

      2015年7月CFDA启动临床试验数据核查风暴后,同时也启动了加速审批解决历史积压问题,我们根据药智网数据统计发现,从2015年10月开始大量临床试验批件涌向药企。据药智网统计,2015年10月后CFDA月均处理批件(含不批准)数近1300件,是前期月均数量的3倍左右。

我们联合药智网统计了每月CFDA发出的制剂类临床试验批件情况(统计条件为:结论为批准临床,扣除原料药和预防性生物制品),分别从受理号数量和品种数量(合并不同规格和厂商,即按通用名统计)两个角度统计发现:

1)按受理号计,2015年10月后月均制剂临床批件从58.6个暴增到月均532.3个,增幅近10倍。

2) 按品种计,2015年10月后月均制剂临床批件从31.1个暴增到月均124.7个,增幅达4倍。

      从类别角度看,主要增幅在于化学制剂:按受理号计,化药、中药和生物药增幅分别为10.1倍、2.4倍和2.9倍。按品种计,化药、中药和生物药增幅分别为4.4倍,2.4倍和2.2倍。

      2015年10月开始CFDA开始了集中审评审批以解决大量批件积压,大量临床批件涌向药企,但我们认为有很多品种同时获批多个批件,不可能所有批件均做临床试验,但从受理号角度分析不能反应真实情况。我们认为从品种角度看更能反应企业真实需求,若每个品种有一家企业做,则临床试验需求与同期相比也有近4倍的增量。

虽然CFDA审评任务积压由2015年高峰时的22000多个降至2015年底的不到17000,再到目前约13000个,根据目前速度,我们认为未来10个月仍将有大量临床批件涌向药企。



     
综上,我们认为在CFDA全面向欧美靠齐的大背景下,一致性评价政策将为CRO行业带来300-500亿的药学和BE试验需求,解决积压,为CRO行业带来了四倍以上的大临床试验需求,我们认为CRO行业未来5年将呈供不应求的高景气状态。


2 临床试验标准明晰+大幅提价,CRO行业正逐渐回暖

      2015年7月22日CFDA临床试验核查后,CRO行业业绩大幅下滑,核心原因在于临床试验数据核查风暴后,临床试验机构项目进展缓慢,导致CRO行业可确认的收入大幅下滑,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我们认为临床试验机构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有两点:

1)临床试验标准: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导致大量批件撤回或被否,医院不清楚CFDA认可的临床试验数据标准,对重启项目进度持谨慎和观望态度。

2)临床试验价格:以三甲医院为主的临床试验机构,多为国家顶级医院,原本临床试验收费较低,在核查后标准提高后更加没有动力推进临床试验项目。

我们通过跟踪CFDA动态和行业调研,发现上述两点正出现积极变化,临床试验项目进度正在回暖,CRO行业拐点隐现,2016年下半年有望恢复,2017年开始爆发。

标准:CFDA具体细则已出,规范临床试验将成常态

      相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已建立了完善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法规、规定和技术指导原则,而我国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对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仅提出了一些原则要求,但关于具体的数据管理操作的法规和技术规定目前还处于空白。

      由于缺乏配套的技术指导原则,临床试验过程容易出现操作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客观科学评价,同时也大打击了临床试验机构参与新药研发的积极性。为进一步规范行业,2016年6-7月CFDA出台了系列关于临床试验数据采集以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与统计等技术指导性文件。

我们认为:一系列临床试验相关文件的出台将规范临床试验过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试验机构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临床试验的开展。主要原因在于:

1)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后,临床试验机构明确了开展临床试验每一环节的技术规范和要求,确保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2)CFDA明确了临床试验机构的职能和相应的责任,由于临床试验机构本身不存在数据造假的动力,职责的明确实际上是对临床试验机构的政策上的指导和保护。
价格:BE实验和大临床试验已大幅提价

      在临床试验规范性提高的背景下,据我们草根调研,医院对临床试验价格已经大幅提升,我们统计了最常见的两类临床试验CRO接单价格情况如下:

1)BE试验2015年上半年以前价格在30-50万,目前已涨价到300-500万,涨幅8-10倍。原因一方面在于临床试验规范性和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在于BE临床试验机构稀缺导致的供需关系紧张。

2)3.1类新药,200-240对患者大临床,相当于II期临床试验,2015年上半年以前价格在300-400万,目前已涨价到800-1000万,涨幅1-2倍。主要原因在于临床试验规范性和要求提高。

我们认为:在临床试验规范文件出台和临床试验价格大幅提高的背景下,临床试验机构项目进度正逐步恢复,CRO行业有望在2016年下半年逐步回暖,2017年有望爆发。


3 一致性评价已万事具备,GCP认证有望年底前放开

3.1 一致性评价各项配套政策基本全部出台

      我们密切跟踪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发现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加快迹象。目前国务院、CFDA、中检院共发布了24个有关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公告,涉及一致性评价各个环节基本都已经全部发布征求意见稿、试行或执行版本,我们认为仿制药质量与疗效的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各项配套政策已经基本具备,行业全面落地执行在即。

宏观指导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

工作流程方面:《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程序》和《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

参比制剂方面:《关于药物研制过程中所需对照药品一次性进口有关事项的公告》、《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和中检院已推荐盐酸特拉唑嗪片、奈韦拉平片、头孢呋辛酯片、辛伐他汀片等四个品种的参比制剂信息。

技术标准方面:《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试验过程方面:《药物溶出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指导原则》。

业务培训方面:CFDA还在2016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四川、河北和黑龙江7省,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内容进行培训。

药品认证机构管理方面:《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稿)》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暂缺药物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修订。
3.2 临床试验资源缺乏成制约一致性评价开展的最重要因素

      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只要是医疗机构即可开展临床试验,而我国对临床试验机构实行资格认证制度。目前扣除重名和过期的医院,国内目前临床试验机构不到400家,且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机构同时也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机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临床资源的短缺和垄断。

      根据CDE临床试验登记平台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数据,只有122家开展过BE/I期项目。2011年以来承接过BE试验项目的仅有73家,基于不完全的业界数据统计,拥有24张床位的临床试验机构乐观估计(即一切顺利,满负荷运行)每年每家机构完成12-15个项目,则预计每年可完成880-1100个。CFDA规定2018年底必须完成仿药一致性评价的基药有292个品种,共涉及20800多个批件,现距离2018年底还有28个月的时间,即从现在开始全部机构满负荷运行且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最多可完成2600个批文,则意味着在规定时限内约90%的文号无临床试验资源可用。

      虽然药企不可能对所有文号都进行一致性评价,但应有同等机会开展一致性评价。我们认为国内临床试验机构资源缺乏是制约国务院一致性评价工作推进的限制因素,亟待解除。

3.3 最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提示GCP认证或将取消

7月25日,CFDA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从关于临床试验机构描述的角度看,我们发现修订稿有三点变化,提示临床试验机构可能取消认证审批:

1)对于GLP和GCP的表述明显不同:对GLP要求使用的是“通过GLP认证”,但对GCP的描述为“符合临床试验管理要求”,并未提到“认证”的字眼,二者之间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区别。

2)  关于临床试验基地描述修订稿与07版有明显差异:07版规定的是“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即GCP认证,但修订版里只提“符合临床试验管理要求”,也就是符合GCP规范要求即可。

3)评估方发生变化,下放对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和监管:04版《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试行)》规定地方食药监局负责行政区内资格认定的初审和监督管理工作;修改稿中则是申请人应对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人员进行评估,区别巨大。
     
目前除韩国外,在美国、欧州、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及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均没有临床试验机构的行政审批制度。以美国为例,任何一个有行医执照的医生都可以做临床研究,医生和临床机构在美国主要由市场来认证,由药企和CRO来认证、考核、培训的。

8月17日CFDA发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稿)》征求意见,首次对2003年发布的《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进行修订,我们对比分析有两大两点:

  • 从2003版的5500多字到2016年的10600多字:修订稿对GLP规范更加详实。

  • 从强调确保研究资料可靠性到强调规范性:2003版总则要求确保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2016版要求确保研究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考虑到最新政策动向和一致性评价工作推进的迫切性,我们认为:在GLP修订后,放开临床试验机构审批制度势在必行,且年底前开放是大概率事件


4 投资策略及建议

在一致性评价工作强势推进和大量临床试验批件涌向药企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CRO行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建议关注泰格医药(300347)、博济医药(300404)、亚太药业(002370)和ST百花(600721),考虑到临床CRO企业更为受益,我们重点推荐博济医药(300404)和泰格医药(3003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