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当代诗词的前途与命运

 蓝田种玉玉生烟 2016-08-22
论当代诗词的前途与命运

李世瑜

      处在新时代祖国,现在是政治稳定,经常繁荣,文化、科技、教育等事业欣欣荣,到处一派生机。然而,作为中华文化精粹的中华诗词现在形势究竟如何呢?对此国内不少名人学者大多兴致勃勃,不乏其谈,大讲什么“盛势”,大唱什么“赞歌”。在他们的笔下,当代中华诗词已发展到“极峰”,呈现出“万紫千红”、“方兴未艾”的大好形势。我却有别弹.
      八十年前兴起的“五四”运动,焚烧赵家楼、殴打章宗祥、阻止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打倒帝封官、砸烂孔家店、倡导新文化,呼出了时代的强声,拓宽了民众的视野,活跃了人民的思维,为更大的历史风云作出了准备。这些政绩,我没有非论。但是以白话文为载体的新文化运动,  却形而上学地铲除了中华民族的国家瑰宝,从而将中华诗词打入十八层地狱,成为中华文化的“糟粕”,这不能不是一种悲哀。新诗的兴起是在中华传统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吸收了旧诗词押韵、 激情等长处,  一时风行于世, 大批文坛精英如郭沫若、艾青、藏克家、郁达夫、李瑛、郭小川等人挥笔阵,纵横诗坛,写出大量新诗佳作,讴歌祖国大好河山、民族英雄气节、国家建设成就,洋溢着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激情,其艺术成就为世人瞩目,为世人所称道。
      从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我国的新诗充满着青春活力。可是近年来,新诗盲目地与西方“洋”诗相结合,从形式和精神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了土洋混合的“怪胎”,与原来五四以来的新诗相比,已是面目全非了,一是没有了韵律,二是没有了民族气节,三是朦朦胧胧,什么都不是。
      当代新诗的形势如何?请看甘肃省作协主席、当代新诗名家高平先生的《新诗当悬崖勒马》的调查报告。他写到:“对各种文学形式的作品在群众调查中,新诗得分最少。”“如果你到农民中朗诵新诗,看看有几个人相信你写的是'诗’”?新诗“蒙蒙胧胧,少叶缺韵,毫无诗味,属移植之类,这就是注定了它的先天不足。”  他指出:“中国语言之美,中国人对诗的传统概念,长时间地,一次比一次更甚地受到亵渎,这就把这类诗的非诗化从形式方面推上绝境,或曰走上了万仗悬崖。” 他形象地形说:“新诗这锅汤里掉进了这么多的非诗的老鼠,你能怪人家不来喝么?”
       新诗目前的形势就是如此。
      新诗之所以混到这如此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丢弃了民族形式、丢弃了民族气节、丢弃了民族传统、丢弃了自己的“金饭碗”,而学仿西方、盲目“洋”化。一个文明祖国的文人骚客,有谁喜欢这种不伦不类的混血玩意儿?当然也有不少数当代新诗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主要是以立意、造境、巧思取胜。这些年来旧体诗词的形势也并非大好,除了内容空虚,风格卑下,立意平庸,诗味淡化外,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症结。
       一是公式化、概念化。随着格律诗词的复苏和国诗大潮的到来,诗词队伍中涌进了一些薛蟠式的浪子,硬充风雅的诗家。这些人急功近利,以政治的口号来冒充诗作,生吞活剥地从报纸、文件上摘来一些政治概念,强硬地凑成五言八句或七绝一首的“格律溜”,便认为是“突出了政治”,或宏扬了时代主旋律。其实不然,用概念空话拼凑起来的韵语成不了旋律,也突出不了政治。诗词要讲政治,毫无疑问,但诗词讲的政治,就是为当前最大的政治、全党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而纵情歌唱,却不是政治概念的解说词。口号不是诗!
       二是崇古、拟古。有相当一部分诗家强调格律工整,恪守唐宋之法,其创作之诗从思想到语言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唐三彩”,没有一点新意。他们硬把新题材赋予旧语言、旧意境、旧感情、旧思想,再给它穿上长袍马褂、罗袜弓鞋,还抹上几道封建王朝的残脂剩粉。千方百计妆扮成千年木乃伊式的旧形,清一色的旧货。如此摆弄下去,用不着别人再来打倒,自己也要走进自砌的历史坟墓。
      这就是当代旧体诗的困惑和进入的误区。那么,新诗与旧诗的希望和出路是什么呢?我认为:新诗要民族化,旧诗要现代化.也就是说:"新诗要复旧,旧诗要创新"。
      所谓新诗要复旧,就是要认识总结“五四”以后和改革开放以来两次仿模西方的得失,汲取经验教训,摆脱洋腔调,克服散文式和蒙胧化的不良倾向,还我们“五四”新诗的华夏味、中国魂。在形式上、语言上、感情上、韵味上使老百姓喜闻乐见,彻底走出那种无情、无意、无韵`无味和不伦不类的死胡同。
      所谓旧诗要创新,一是要改革古韵,倡导新韵。建议把《平水韵》的老界限放宽,使用近韵、邻韵通押,或以词韵代替诗韵。二是不要为了显示高雅而将今诗旧作,使作品贴近时代,有当代意识,富有生活气息。三是使用新语言,布置新意境,树立新思想,采用新手法,提倡白话语入诗,科技语入诗,外国语入诗,散文语入诗。同时,要注意避免写成“打油诗”、“顺口溜”之类浅陋之作。
     只有这样,“臭诗”才能变香,“死诗”才能复活。我们的当代诗词才能走出区,才能与时代同步,为人民歌唱,推动中华诗坛的繁荣和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