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儿抢救无效死亡,须总结的护理问题,千万注意!

 渐近故乡时 2016-08-23
导  语
一例患儿抢救无效死亡,从中我们应该总结出的护理问题……
作者:纳洛酮
来源:华医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
案例

一级护理状态下,新生儿在医院暖箱内突发意外,抢救无效死亡。新生儿家属称监控视频显示新生儿心电监测曾多次出现异常,但医院并未及时发现。家属质疑医院未尽到护理责任,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从监控视频上看,孩子的心电监测显示屏从7月25日晚8点多就开始出现异常,屏幕上的红色波线一会儿是方块,一会儿是直线,一会儿是均匀地上下跳动。这肯定不正常,但经过的护士都没有发现。直到晚上9点半,护士才发现。”之后,患儿抢救无效死亡。

医院回应:心电显示屏波形变化并不是心电图波形,而是血氧饱和度。医院专家组初步判断为患儿窒息死亡,确切死因,需要经过医学鉴定,需要尸体解剖才能确定。——摘自《大河报》
点评

案例中出现的关键词是:一级护理、心电监护、波形变化。

家属从监控中看到心电监护仪上出现波形变化,认为患儿出现病情变化,经过的护士都没有发现,质疑医院未尽到护理责任,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患儿。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中明确规定,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一级护理患者要求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而对比媒体报道中提到的,监控视频显示从出现波形异常至护士发现的时间来看,护士巡视、监护还是有不到位的地方的。而且,血氧饱和度监测出现的波形变化,说明患儿身上还是存在问题的,是患儿病情变化,还是探头脱落,患儿肢体活动干扰?值班人员并没有给予相应排查,直到最后,患儿出现意外死亡,家属认定是医院失责。

案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主要有:一级护理巡视不到位,患儿家属缺乏的相关健康指导和监护抢救仪器的管理三个问题。
对策

严格按照护理级别进行巡视   
患儿属于一级护理,护士要按照相应的护理观察要点,对患儿实施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根据患儿病情,正确实施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发现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确保患儿安全。

为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   
一级护理患儿虽然在暖箱内,但并不属于重症监护和特级护理,护士并没有为其提供专人护理,只不过是按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患儿家属作为时刻守候在患儿身边的监护人,也是护士可依赖的护理力量,护士在工作中,可为其做相关的健康指导,交待其也要负起监护职责,一旦患儿身上出现情况,护士不在身边的时候,要及时通知医生护士,认真查看患儿,检查患儿一般情况。而案例中,护士巡视未发现异常,患儿家属看到监护仪波形发生变化不懂而不吱声,只不过患儿后来发生意外死亡,才开始质疑。作为守护患儿的补充力量,患儿家属和医生护士,应该共同为患儿筑起一道安全防护墙,以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

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要与患儿家属加强沟通交流,新生儿的护理内容很多,患儿身上出现的什么情况属于异常,患儿家属并不一定能意识到,这就需要护患做好沟通,一起合力,确保患儿医疗护理安全。

落实抢救仪器的管理 
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器等科室内必备的抢救仪器,护理人员要做好“五定”管理,定时检查维修,定点放置,及时修复机器故障,确保抢救仪器的正常使用。护理管理上可安排专人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及时排查机器故障,排除医疗护理安全隐患,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