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处暑,「一凉值千金」啊~

 凡星无痕g3eye3 2016-08-24


今天处暑啦!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期间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大家一些贴心的提醒



饮食生活
Four  tips




1、给您的疾病提醒——夏秋换季疾病多

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赵媚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


这个时候,病毒易乘虚而入,借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体,尤其是老人、孩子、孕妇,小心着凉。


很多人容易咳嗽、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所以要注意补水。居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可以在早晚较凉爽时多参加健身活动。生活应有规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要及时就诊。


除此之外,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容易在夏秋季节交替的时候发作。



防病提示:

在9月22日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2、给您的生活提醒——腹部盖个薄被子

山东省中医院门诊部主任宋志芳


俗话说“春捂秋冻”、'一凉值千金',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体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我们不宜急于增加衣服。


但是要注意,天气逐渐凉爽,人体毛孔张开却不再排汗,湿气容易内留。因此也不宜再贪图凉快。


晚上开着门窗睡觉或久居阴凉潮湿之处,都是感受寒湿的原因。


生活提醒:

1.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睡觉夜寝提示: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3.室内提示: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3、给您的睡眠提醒——往后多睡一小时

北京中医医院教授王国玮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建议调整起居,保证睡眠充足,每个人最好比平时增加1小时睡眠。


由于整个夏季炎热的气候会让人消耗太多能量。比如长时间大量出汗会让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相应减弱,睡眠也得不到充足的保证。到了处暑,人体开始修整,准备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会产生疲劳。


建议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晚上10时前入睡最好,并要早睡早起,以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



睡眠提示:

  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强调睡「子午觉」的重要性,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在子时、午时入睡。


  子午之时刚好是阴阳交接之时,这时候人体阴阳盛极而衰,致使气血产生失衡现象,所以必须静卧以对。


4、给您的饮食提醒——萝卜不要吃太多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主任池晓玲


    处暑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也可多吃新鲜果蔬,以及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


  处暑后,天气往往较为干燥、少雨,人体皮肤可能会因此而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或者产生大便干结等症状,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秋燥”。


      处暑的“秋燥”属于温燥,气候变化差异大,常使某些疾病在这时候复发或加重,如气喘、过敏性鼻炎等。


饮食提醒:

  1.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

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

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

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


  2.这段时间尽量不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秋乏”时人体要休整,谨防丢“老本”


秋季时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由此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这正是我们的身体在修补夏季造成的损伤,此时更要注意收敛自身的“阳气”,以免丢失过冬的“老本”。


露露提醒大家,处暑养生就是天气难把握,上面四点一定要注意,记得提醒身边的朋友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