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取效的道理到底为何?

 为什么73 2016-08-24

中药取效的道理到底为何?

2016-08-24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107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廖老这一篇中药药理的小论述真真写的太好了: “中医治病,用神韵,不用死方。“中医药理为性味学说。以鼻闻口尝之,则可治病,不关注有效成分。药物可以替代,性味不可弄错。”文理不浅,值得玩味。(编辑/王超)

中医药理概论

作者/廖厚泽


中医药理为性味学说。以鼻闻口尝之,则可治病,不关注有效成分。药物可以替代,性味不可弄错。五气为鼻闻,臊焦腥香腐是也。另丹医云:臊焦香腐瓮。五性为食入后之体觉,寒热温凉平是也;五味为口尝,辛甘酸苦咸是也。如桂枝辛温,是性温、味辛。


喜食某物,即是内脏之需要。如女子喜腥,男子喜臊,故女喜食鱼,男喜食五脏下水。龙牡味咸,可收敛、强心、泻肾气;苦可败火,湘人火气大,故喜食苦瓜;山西人喜食醋,亦水土之故,可收缩心、肺,故五味子治疗肺气肿。


中医药理非有效成分论,因配伍之后即有新的变化。如小儿惊风,用生石膏、朱砂两药为粉合服。妇女痛经,用香附子、黄连或香附子、黄芩配伍。早年间江湖上有百味散、百药煎等,取百药合成,可为补药。将各种药渣去金石品晒干,称百味散,为补药,可补肾,以其味咸故。粮食的综合性味为甘,故可营养,补肚子。此处用肚子不用脾胃,宜详审之。


生药中主要有四类有机物:挥发油、植物酸、植物碱、糖类,故不可提炼,只可为丸散。如鞣质(单宁类)在提炼时均会失去。故有些药物需冷浸方可。煎药时,需先煎矿物药,然后加水,加入植物药,煮几分钟即可。有些药物用开水浸可用,如金银花、菊花、茶叶等。若许多种药物共同久煎,则只剩复盐。如当归久煎,当归油挥发尽后,剩当归碱则破血而非补血;炒枣仁安神,生枣仁则提神。煎药时间勿太长,第一次水量宜多,以提高溶解度。医术越高,用药剂量越小。如十岁以内的小儿,麻黄用1g足够。


五味者:酸主收,入肝为泄,入肺为补。如肝火旺高血压,或心脏扩大者,以酸泄之;肺扩张者,以酸补之。辛入肺为泄,入肝为补。如伤寒用麻黄开其毛窍,则泻之;肝硬化之人,用辛温之剂,即可补之,切忌用苦寒之剂。苦入心为泄,入肾为补。如温热病,用黄连无法去其热,需用平寒之药;昏睡者以咖啡、茶叶可提其神。咸入心为补,入肾为泄。如龙骨、牡蛎、金石类、盐类,少量草、水果、蔬菜等味咸。故肾气衰者,食龙骨等则肿,今说钙盐可停水,故需加佐药以制之。


知性味者,可灵活运用药物。如喻嘉言所创参附汤治疗气虚、术附汤治疗脾虚、芪附汤治疗阴虚自汗等。


药物有气、性、味。《黄帝内经》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其天象阳,地象阴。气雄之药,补人之阳,如附子、麻黄、桂枝、羌活、独活等,可激活人之功能。气厚者为阳中之阳,气薄者为阳中之阴,如紫苏叶、薄荷等。味厚者补人阴,如地黄等为阴中之阴,味薄如天冬等为阴中之阳。故阳不足者补之以气,阴不足者补之以味。又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中医治病,用神韵,不用死方。如腹水者,或肾炎水肿,用新鲜石韦、海金沙煮水代茶,水肿俱消。


故不可依赖单味药物的作用。如草河车(又名七叶一枝花、重楼等能抗癌,但需加阴阳之药调之方效。过去产妇多用益母草,实则益母草为清湿热之药,不可久服,否则可致虚损。又白花蛇舌草常被用于抗癌,然此药性味不雄,单用不能治肿瘤,唯清热除湿而已。


中药之采集,当取天地间阴阳之气性,合而为方可矣。采药时,药物之大五行特征亦有参考意义。形者,如核桃像肾是补肾;麻黄等中空之直草茎可解表,而大葱、芝麻杆、紫苏梗等亦同;金银花的形状亦有意义。声者,如槐树子中有一颗响槐,可用二分法寻之。许多药均有声音,如核桃壳、白果壳等扣于耳上细听均有声音。色者,如红色药物补心、补血、补火,枸杞子、丹参等皆是。气者,如芳香药物有冲动的功能,香味越大,则冲动越大。如乳香、没药可通气定痛。中医定痛不用麻醉法:补正气可以镇痛,散寒可以止痛,清热亦可止痛。气不通者,调气亦可止痛。柏子仁可加快心跳,沉香、木香可鼓动肾气。味者,如甜药无毒、苦药败火、麻药有毒、酸药收敛等。


中医药理学认为,中医用药必讲求药物的“气、性、味、能、所”,不是片面对个别药味做“有效成分”的分析与筛选。必据众多药味配伍后所呈的“阴阳体性”而用之。中药的品种万千,药味的排列组合,几率无限,其配伍要领,皆以配伍后所成之“药剂”的性味阴阳为准,以适应病情之阴阳,方可取效。否则,莫知其纪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