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重难点及方法指导

 tnj660630 2016-08-24



教材期末复习单元继续第一学段《期末复习》的编写体例,仍然先回顾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分析个体学习情况,再让学生通过解题回忆、整理具体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教学的知识,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要求。


一、组织学生群体活动,共同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安排学生个体思辨,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


教材从二年级的期末复习开始就安排了回顾知识内容、评估学习情况,教学时应该越做越好,充分发挥这些回顾反思对系统复习的积极作用。


回顾一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可以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共同回忆。可以看看教材的目录按单元回忆,并适当翻翻各个单元的教材,列出主要的知识点。如,第一单元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再细致一些,可以想一想有哪些口算?怎样笔算、如何估算?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又如,第四单元有哪些运算顺序?解答了哪些实际问题?适当进行较细致的回忆,有利于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也便于他们评估自己的学习状况。


要保障学生分析自己学习状况的时间,避免流于形式。可以让学生先想想并写出“最感兴趣的内容”“学得最好的内容”“还有困难的内容”,再在小组里交流,并选择典型在班级里共享。还应要求学生说具体细致一些:“为什么对这个内容最感兴趣?”“这个内容学得好表现在哪里?是什么原因才学得好的?”“有困难的内容难在哪里?是不懂知识还是不会运用?希望老师给予什么帮助?”应该看到,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是逐渐形成学习能力的表现,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却能改变复习课的教学方式,提高复习效率。


二、复习主要数学内容,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关注核心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历来十分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此基础上还应关注新课程提出的“核心数学内容”,例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等。本单元一共编排28道题,分成六个部分。第1~6题主要复习计算知识,包括口算、笔算、混合运算、估算以及这些计算的实际应用;第7~10题复习计量单位的知识,主要是时间单位,也有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第11~16题复习分数和小数的知识,重点放在数的意义上;第17~22题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包括面积的意义、常用面积单位和计算公式等;第23~27题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8题复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一)复习计算知识,培养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基本能力,“运算”既是数学知识,也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学习运算,应该理解和掌握运算的知识,还要利用运算解决问题。运算能力是应用运算知识进行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学生能否选择适当的计算方式、方法,有效且高效地进行运算和解决问题,是运算能力的表现。复习计算知识,应该使学生做到能口算则口算,需笔算则笔算,不需精确得数就估算。


复习两位数乘法,应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哪些计算可以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怎样进行?两位数乘几十的简便竖式怎样写?应该回忆估算的一般方法,培养先估算再笔算的习惯,用估算评价笔算结果,用估算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应该回忆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如何用递等式表示混合运算过程。

分析算式的结构,判断得数的大小,能够培养推理能力。第4题要求“不计算”,直接比较25+75÷5与(25+75)÷5,26×14+27与26×(14+27)的得数哪个大些。同组两道算式的差异在于有没有括号,也就是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得数也随之不同。看出不同的运算顺序,感受不同的数的计算,体会得数的大小,运用了运算知识以及相应的推理,运算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二)复习时间知识,培养时间观念。


时间知识包括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和三年级教学的《年、月、日》,前者内部有进率,后者内部也有进率,应该利用“1日=24时”沟通两段单位的联系。时间单位的进率比较复杂,要仔细梳理,帮助学生记忆。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是很初步的,表现为知道1秒、1分、1时、1日是多长的时间;能够遵守时间,知道爱惜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能关注时间。


第9题用图画给出两个小朋友骑自行车去26千米远的森林公园,出发时间在钟面上是7:30,达到时间在钟面上是9:30,求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会知道,求每小时行多少路应该用“一共行的路÷行的时间”,只有关注出发时间和达到时间,才能算出经过的时间。


(三)复习分数和小数知识,培养数感。


具有正确的数概念,能够用数恰当地描述具体现象、刻画客观对象,是数感的表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认数教学的重要目标。


分数一般有两种应用:一种是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如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一个数量相当于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另一种是表达数量有多少,如一个南瓜千克、一条水泥路长千米。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主要是形成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的概念,用真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期末复习第11、12、15题都围绕分数的意义而设计,完成这些习题,要体验有关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现实意义,在理解数的意义的同时,感受“数”的描述、刻画作用。如,拿出12根小棒的以后,要体验这8根是12根的;给24个方格的涂上红色以后,要体验这个分数表示了红色方格与方格总个数的关系。


第13、14、16题复习一位小数的知识,在数轴上写出有关小数,把8分米、1米4分米改写成“米”为单位的小数,都应该紧紧扣住“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进行。利用清楚的数概念,促进数感的发展。


(四)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一般指客观存在的图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运动、变化等,在人脑里的反应。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应该对学习的图形和概念有正确的表象,应该体会到图形的简单运动与变化。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知识,教材先编排一些涉及面积意义、面积单位、面积计算的题目,然后安排图形的拼合、图形面积的估计等内容。


第21题,用两个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求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好素材。应该剪两个长方形操作一下,或是看着教材画出的两个小长方形想象着拼成正方形与大长方形。再说一说:拼成的图形具有正方形、长方形的哪些特点?想一想:为什么这样两个长方形能拼成正方形?是不是任意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都能拼成正方形?第22题在完成题目的所有要求以后,还应组织学生反思:物体表面有各种各样的面,各有其面积。有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只要留心观察,能够发现这些面,并估计大约有多大。


(五)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推理能力。


三年级教学的解决问题策略,主要是“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以及“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这些推理是分析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的重要线索,是形成解题思路的有效载体。这些推理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期末复习里的实际问题,大多数是求“还剩多少”“一共多少”“相差多少”的问题。如,第23题,铺一条自来水管,求2天以后还有多少米;第24题,星期天去登山,求上、下山一共用了多少分钟;第26题,求成人衣服比儿童服装多多少套。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容易找到,都比较适宜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解答这些问题的重点要放在如何分析数量关系上,应该口述分析数量关系的推理过程。当然,从条件向问题推理也是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