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一位成功妈妈的读书笔记(天下父母推荐)

 随o缘 2016-08-24


“天下父母”推荐语


本文作者为苏州一家制造企业的老总刘女士,她是一位很值得我们的学习的称职的妈妈。她的企业有员工数百人,工作非常繁忙。但她并没有因为工作耽误孩子的教育。


她有两个女儿。大儿女今年高中毕业,同时获得了英、美几所大学的录取,最后选择了去美国读书。她对即将登上飞机的女儿说:你毕业了,妈妈在你这里也毕业了,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小女儿今年被太湖大学堂国际实验小学录取。一个暑假,她接受大学堂的种种审核、考察,陪孩子一起参加夏令营。了解的都知道,这个录取指标考孩子、更考家长,得来非常不易。


太湖大学堂国际实验小学


这里没有展现她的教育方法和经验,而是分享一篇她接受大学堂考核时写的读书笔记。我们觉得,这比个人的方法和经验更有价值。


编辑部的小编以及看过本文的所有读者,无不被这篇文章深深打动。从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了爱和乐一贯提倡的“父母好好学习,儿女天天向上”,“父母的素质是孩子真正的教科书”等理念的真实力量。


文章写得干净利落、亲切朴素又真挚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高素质家长真实的身心修养,让人读来如坐春风,如饮甘露,又如醍醐灌顶。通畅之余深深受益。尤其推荐给以下三类读者朋友:

一、为人父母者可从其中展现的修养反思自己;

二、从事管理者可从其中对传统文化应用于管理的感悟获得触动;

三、学习和从事传统文化的朋友可以从中获得理事结合、知行合一的深刻启示。



'自我学习点滴心得'

——《论语别裁》读后有感



缘起


我从学习传统文化开始,逐渐走上了学佛的道路,并因此有幸读到南怀瑾先生作品。我以前接触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一些论坛、讲座之类,学习的内容也是比较基础的《弟子规》、《了凡四训》。当时,我感觉非常受益,所以积极地把收获分享给家人、朋友,还有我的企业,组织大家一起共学、共修,在企业每年都要举办几场面向全国的传统文化公益讲座。


我本人也坚持诵读《弟子规》、《孝经》、《大学》、《中庸》、《了凡四训》、佛经等经典,虽然工作非常繁忙,但一直以来我都是早上四五点起床读诵,这已成为我生活、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如同早上起床,必定刷牙、洗脸一样习惯,不可或缺。


也许是因为这些善缘福报吧,我才读到了南老师的著作,第一本就是《论语别裁》。




阅读感悟


《论语别裁》给我的第一阅读感觉就是欢喜,甚至是激动。南师讲的妙趣横生,圆融通达,让人读的有滋有味。发人深省的见解,诙谐的语言,圆融的智慧,深深吸引着我。读的时候,生怕漏掉一个字,有时遇到一段,觉得自己太有益了,还会反反复复读几遍,都希望能背下来,用笔写了一个星号又一个星号作记号。


从字数看,《论语别裁》对我算是巨著了,但没想到不知不觉就读完了。要谈感悟,想说的很多,下面我简要地从几个方面谈谈吧。


第一,我文化水平不太高,尤其是对于《论语》这样的古代经典,总有一点望而生畏的感觉。南老师的讲解明白生动,还有很多鲜活的例子、故事,非常的合乎人情,不仅克服了我的畏惧心理,而且读的津津有味,不想放手。回顾当初的那种心理,用“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形容是最恰当的。


第二,我本身也学过一些佛法,南老师书里渗透着的佛法的道理和见地,不仅让我感觉很相应,而且加深了我对佛法的认识,我觉得是提升了我学佛的知见。


第三,我很早就在社会上做事,做企业,有一点社会经验,看《论语别裁》让我感到南老师特别通达人情,有很高的人生智慧,他讲的都很实际,很有道理。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说的和我经历的、认识的是那么融洽;更多的时候,是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对社会、人情和做事有了新的觉悟


第四,我是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有家庭,还有一个不算小的企业,大部分时间不得不为世间事奔忙。为此,我常遗憾不能有更多的时间专心修学佛法。看了《论语别裁》让我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树立了自信。因为对普通人来说,“人道”也是一种可贵的修行,是佛法必不可少的基础。《论语别裁》特别提倡“先把人做好”,这去除了我不切实际的想法,也明确了我把人做好所指向的目标和方向。


第五,从《论语别裁》里,我感受到了南老师无尽的智慧和慈悲。读了他的书,自然也去了解了一些他的故事。我知道南老师原来在黄埔军校做教官,在他最前途无量的时候却放弃了荣华富贵去闭关修行,他还读过全部的四库全书。他有极高的证量,也有极高的文化,为了普通大众却示现的那么平凡亲切。他的话,他的行为,都那么平实,让像我这样水平的人都能够接受,还感到很有亲近心。


在孔子的时代,孔子都有“乘桴浮于海”的感叹,在当今乱象纷纷的世界,南老师得有多大的智慧和慈悲才可以这样陪我们游戏啊!每想到这一点,都让人不觉泪下,又不禁感奋,一定也要向南老师学习,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要尽力而为。


第六,最重要的一点,《论语别裁》让我有了脱胎换骨,与圣贤为友的真实感受。我想这不是我的狂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之前我总觉得圣贤多少总是高高在上的完人,经典总是生活之上的高深真理。虽然也觉得他们和生活有关,但始终建立不起来太亲切的关系,总觉得应该向他们靠拢,但一时半会无法接近,接近得是修到什么地步以后的事。

读《论语别裁》,因为《论语》本身的内容和南老师那么善巧的讲解,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感觉圣贤、经典和我越来越接近。我渐渐觉得,所谓经典,不过是圣贤的生命科学实验报告,以及他们的生活记录;所谓圣贤,也不过是更懂得生命、更会生活的人。圣贤写这些经典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我们推崇和膜拜,而是分享他们对于生命和生活的体验,让我们去参考、体会。


当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忽然有了一种“不隔”的感觉,消除了原来自以为的那种隔离。当这种不隔的滋味挥之不去地在心里酝酿,忽然觉得生活处处都是在体会经典,而圣贤似乎就在自己的身边,从来没有远离。


这种感觉让我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生命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作为一个普通人,离圣贤的实际境界当然还很远很远。但心理上却有了一份亲切感,这种亲切感会让圣贤的教导从书上走到身上。



所以,我对南老师抱有无比的感恩,这是我读《论语别裁》最大的感触。



学习收获


《论语别裁》对我个人的改变上面讲到了,同时对我的家庭、企业以及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我想说一下比较重要的两点。


第一传播南老师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接受人格心性修养的文化教育。



我的小女儿歆歆出生后,虽然我一直坚持给孩子听传统经典和音乐。但上幼儿园时还是按一般的标准给她选择了苏州外国语学校幼儿园,觉得这是个贵族学校,上这样的学校比较更适合孩子。


随着自己观念的改变,我看着这个幼儿园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基本上是富人群体,见面谈论的都是名牌服饰、豪车等,开个家长会,像是奥斯卡颁奖典礼,一个比一个雍容华贵。我反复考虑,这样的氛围是否适合孩子心性的成长?


后来因为《论语别裁》,我又看了南老师关于文化教育的一些演讲和文章,我决定改变。我自己办了一个幼儿园,招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家的孩子,按南老师的教育理念开始摸索着办学。



对于太湖实验学校,这个南老师的教育试验田,真让人高兴,随喜,这是在南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办起来的,是所有孩子的福音,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前往受教,也希望您们的文教事业越做越大,有更多这样的好学校。


我的大女儿现在已经高中毕业了,被美国的大学录取,今年下半年就要出国留学。她小的时候我还没有接触到这些,后来接触到以后也和她分享,特别把南老师的书给她看,我觉得南老师的书是三根普被的,任何人都能看得进去,都能受益。趁这个暑假,我想让大女儿集中时间补补这个课,希望她将来能够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工作,首先是把人做好,做个真正有人格修养、心性修养的人。


第二对我做企业有很大的影响和改变。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受过真正的智慧教育,在社会上做事,基本上是凭着自己浅薄的见识和短暂的人生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在读《论语别裁》的时候,南老师的很多话都给我一次又一次的强烈震撼。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很多句子让我相见恨晚。如果自己早一点读到,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会做得更好。


比如说,论语讲:“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讲治国,不也是管理企业的铁律吗?南老师的讲解非常准确地切中时弊。


南师说:对一件事认真做为“敬事”,一项职务宁可不接受,既接受了就要认真去做,现在很多人是不敬其事的。


确实,现代人做事,尤其是商业上,往往会忘了“事”本身,更谈不上“敬”了。做事只是无奈的手段,逐利才是目的。做什么事,怎么做事要根据事带来的利益情况来考量,这就本末倒置了,看似实际,其实是因小失大。这样的例子以及这样对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真是一言难尽。


南师说:节用是为什么呢?不是为我,而是为“爱人”。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实在是不能不惭愧。过去经营企业当然也讲开源节流,不过主要还是希望自己的房子更大点,车子更名贵,生活更好些,当然也会考虑员工福利,但内心深处还是以自己为重。


关于“时”,南师说:这是道德的修养,也就是学问。这句话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把握时机,做事看要掌握好机缘,这个都知道,可是做不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自己的学问、修养不够,一个是看不准,有时候看准了也被情绪或者观念等干扰,不能实行。


南师对这段话的讲解给我两点深刻的触动:


第一做人做事首在分清本末,发心正确这样相同的事就会是不同的性质,最后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谓“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同样的事,同样的努力,可以做得很渺小,也可以很伟大,区别就在于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格局,以什么样的见地和发心在做事。


第二,必须有实际修炼得来的人生修养。


如果不能如此,就会像南师常讲的: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子贡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生的修炼就像一个制作玉石的过程,最后成为一块好玉,得需要多少实际的功夫啊。


对于这段话,南师结尾的总结是:这些话不但是孔子教育门人做学问的道理,同时也是孔子当时针对社会人情的弊病而指点的。我们只要研究春秋战国时代的史料,为什么那个时代是那么的紊乱,便可了然于心了!


这里,孔子和南老师的慈悲显露无遗。圣贤的教诲,不是为了要创造一种理论或者学术,而是苦口婆心地关切众生的病,希望给予抚慰和治疗!南老师讲这段话,何尝又不是针对当前“社会人情的弊病”,何尝又不是痛心于我们这个时代更为严重的“紊乱”呢!


南师的讲解就是这样平实又高明,寥寥几句,平平淡淡,却是韵味无穷,让人越琢磨越觉得里面有东西,可以学习、思考的很多很多。


近来,我们在企业内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福利,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也希望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这是我受南老师精神的感召激励做出的回应,当然,离南老师以上所讲的境界还很远,但“不曰能之,愿学焉”。这也算是我读《论语别裁》,对南老师教诲之恩的点滴回报吧。


像上面的例子,让我感动、激励、觉悟、震撼的讲解还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也不必要一一例举。真正的感悟和学习效果应该是在实际的行动中,愿南老师的智慧和慈悲利益更多的人,愿南老师的精神和学问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结语


在这里,我还想多说几句,因为写到此时,我的眼睛湿润了。看南师的书让我无限欣喜,也无比地难过。南师和他创办学校离我那么近,我们同饮太湖水,同赏姑苏月,为什么在他生前我竟无缘了解、无缘结识?他在咫尺之遥的地方住了那么久,讲了那么多课,为什么我就无缘当面聆听一次呢?



在我心里,南师就是真正乘愿再来的佛菩萨,可惜我却当面错过,我不能不忏悔自己的善根福德是如此浅薄!然而,过去的总不能再回头重新来一次,只有多读南师的著作,学习南师的精神,为社会人心,为文教事业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作为一个妈妈,我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就读您们学校;惟其如此,我也非常了解其他报考贵校的孩子家长,他们一定也是和我一样的心理,一样的渴望。


中国文化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的孩子都是孩子,都是中国的孩子,世界的孩子,社会的孩子。我女儿如果能够就读贵校我当然高兴,会尽我们家长的力协助学校来一起造就。如果不能,对于其他幸运的孩子我也是发自内心的随喜,祝愿他们都能学好,做个像南老师一样的人,利益社会和人群。


衷心地祈愿太湖国际实验学校越办越好,人才辈出;祈愿有更多这样的学校弘扬南师的精神和文教思想;愿人心向善,世风归正,圣贤之道复兴,众生皆得安乐。


 某某同学的妈妈

2016.02.18  写于办公室





- END -

天下父母·你的家庭教育顾问

提供免费学习的父母微课堂

更有趣浓、料足的父母书店

情怀小编在这里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