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体位—— Salamba Sarvangasana肩倒立![]() SALAMBA=被支撑的;SARVANGA=身体的每一个部分 英文名:Supported 中文名:肩立式 注意事项 保持脚趾、脚跟、脚踝并拢,双掌靠向肩胛骨,双肘受力均匀地落于垫子上,保持双肘靠近身体,目光锁定胸部,臀部夹紧,从腹股沟到脚趾伸展双腿。有颈椎问题的学员,需避免练习此体式或在习练过程中,在肩膀至上背部的下方垫毯子(毯子的高度大致为2英寸),以缓解颈部紧张。 禁忌:生理期、有严重脊椎问题者,近期腹部动手术者,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请不要做此体位。 1:仰卧在垫子上,双腿伸展,绷紧脚尖,膝关节绷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掌心向下,调整均匀的呼吸。 2:呼气,弯曲膝关节,膝关节朝着尾部移动,直到大腿压到胃部,配合两组呼吸。 3:呼气时臀部抬起,屈肘,把手放在臀部上,配合两组呼吸。 4:呼气,用手支撑着去干垂直向上抬起,直到胸部碰到下。 5:只有头后部,颈部,肩部和上臂后部落在地面上,双手扶在脊柱中央,用胸椎去触碰下颚(收颌收束法),并且夹紧肘关节向内,配合两组呼吸。 6:呼气,双腿向上伸直,脚尖朝上,眼睛凝视脚尖。 7:保持这个体式五分钟,配合均匀平缓的呼吸(在这个体式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屏息,要时刻专注自己的呼吸是否平稳顺畅,用呼吸来调节身体上的变化,专注体式能给身体内部带来的变化上) 8:呼气,逐渐的放下双条腿,松开双手,平躺在地面上,拍打一下腹部放松(在下落还原的过程中不要急躁,要保持对身体的控制) 习练这个体式整合你的身、心、灵。大脑感觉清明而宁静,身体感觉轻盈。 肩倒立体式是一个爱憎分明的瑜伽体式,不喜欢做这个体式的人可能是因为身体难以充分的伸展开,做好这个体式关键在于身体是否能挺直向上,形成一条垂直地平面漂亮的直线。身体的稳定,垂直向上的肩倒立,会让你充满喜悦和满足;不稳定的,蜷缩没伸展开的肩倒立会让你感觉很懊恼和痛苦。 练习时,保持舒展胸部肌肉的同时从背部开始让大臂放在背部的下方,让双腿及腰背部垂直向上,达到这种状态所要求的是胸大肌和三角肌前部肌肉的柔韧性,锻炼这些筋肉群,或者很好的利用辅助工具,会使摇摆不定痛苦不堪的身体很快地变得稳定,垂直向上! 一、基本练习 2.呼气,弯曲双膝在躯干不移动的情况下,再呼气将臀部和髋部抬离地面。将膝盖带向胸部。 3.将双手放于髋部,肘部用力下压毯子。上提躯干直至臀部与地面垂直。将双膝带向头部。 4.双手下滑至背的中间,使手掌覆盖双肾部位,向上抬躯干、髋部以及膝盖,直到胸部触下巴,均匀呼吸。(膝盖指向上方) 5.双手按入背部,从腋窝到脚趾向上伸直,伸展整个身体。脊柱必须挺直保持此体式2-3分钟。6.呼气,弯曲膝盖。将大腿带向胃部区域,再将身体放回地面。 二、简易练习肩倒立虽然难度是2,但是为了防止颈部扭伤,建议采用以下步骤: 1、仰卧,头颈保持正直。吸气,屈膝,膝盖压向胃部,呼气保持。保持自然呼吸。 2、双手由臀部向上推动背部,到背部直立(在这里,注意手臂的距离与肩同宽)收紧腹肌臀肌,缓缓将双膝伸直。 3、下巴触碰锁骨窝,注意一定是身体像下巴靠拢,膝盖绷直,收紧腿肌。 4、自然呼吸,保持此姿势。 5、缓缓放下身体,两腿慢慢放回地面。鱼式放松。 二、体式详解 1、身体离开地面向上举起与地面垂直,这需要骨骼的支撑,总之,为了支撑几乎整个身体的重量,所有的骨骼必须有规则的排列好。这些骨骼周围筋肉的收缩起到了帮助骨骼调整正确位置的作用。 正确的肩倒立是胸部的筋肉充分的伸展,周围没有压迫和紧张感,尽情享受流畅舒适的呼吸。换言之,正确的骨骼排列,只需要一点点筋肉的运动,流畅轻松的呼吸、感受不到紧张和疲劳,可以长时间的坚持这个体式。从生理学上, 在倒立体式中,能刺激到颈部和胸廓上方的血压感知器官,有利于放松大脑,减少脉搏的速度,帮助血管通畅的反射作用。 2、不正确的肩倒立它首先反应在肩胛骨,椎骨,骨盆,脚没有摆在一条直线上,这些骨骼如果没有相互的作用,那么,身体就无法承担起骨骼的重量,关节很容易弯曲,双腿容易落下,拱背,胸部内陷。 身体勉强的抬起时用到的几大块肉肌(背部的脊柱起立肌和肩部的三角肌)强力拉紧,这些筋肉不光要调整骨骼的位置还要抵抗重力的干扰,维持容易向后倒下的身体,呼吸也变的紧张困难。 更进一步讲,当胸部和肩部的肌肉达不到足够的柔软性时,双腿向上伸展就会导致大臂离开地面,整个身体就达不到稳定,背部的肌肉也处在紧张的状态下不断的收缩,反复的调整,很快耗尽了体力,随即背部及身体的一些部位开始疼痛。 3、正确做到身体垂直与地面的肩倒立,其实,也取决于颈部的弯曲,颈部僵硬的你可以用毛毯折叠起来,放在颈下方,把头部放低些,这样身体向上抬起时肩部、颈部在毛毯的前方得以辅助做好这个体式。 4、观察一下肩部的伸展,站立的状态让双手在背后五指交叉握紧,向上抬起,这时,有意识的观察肩胛骨顶端是否是向后和向下旋动,这种旋动带动了肩部的伸展,双臂举得越高肩部肌肉的伸展越大,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练习。展现一下双腿倒立的肩倒立,大臂紧紧地压在地板上,体重分散在双肩顶部,胸廓展开,达到标准完美的肩倒立必须是双肘和大臂在肩部的正后方,紧紧地压在地板上,必须胸部,双腿具备足够的柔软性。 5、完成了以上的动作后,弯曲双肘,双手的手掌放在肋骨的后侧方,小臂,双肘紧压在地板上,双手继续向肩部移动,肩部,小臂,以及肋骨的后侧部位起到和地面相连接的作用,支撑了背上部,以及胸部,减少了背部,肩部大部分的负荷,同时,很密切的与地面接触,从而保证了骨骼排列的规则,这样垂直向上的肩倒立,可感受到快乐和放松。 6、保持双臂的这种状态需要胸大肌和三角肌前部的柔软性,胸大肌把大臂和锁骨、胸部的前方(胸骨,肋软骨,腹部上方结合组织)连接起来,当胸大肌左右同时收缩时,双臂弯曲向体前拉动内旋。如果这些部位的筋肉僵硬,在做肩倒立时双臂在后方就不能充分的伸展,当胸部向前移动时双臂就离开了地面,当双臂落在地面上,胸部就得不到正确的位置,背后的双肘很容易向两侧展开,支撑不起身体向上伸展。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快提高肌肉的柔软性,让大臂能准确的放到身体正后方的地面上。为了能达到如意的效果,要努力地利用辅助工具进行肌肉的伸缩锻炼,把痛苦的肩倒立改变为快乐享受的体式。 三、注意事项 1、此式要特别注意颈部的柔软动作,以免伤到颈部。 2、整个身体的重量在于颈部与肩膀,双手只是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 3、全身挺直时,注意身体的平衡。 4、两脚大拇指并拢,两眼注视脚尖,有导气及增强集中作用。 5、练习停留的时间可以由30秒钟起逐渐增至5分钟。 6、习练肩倒立要有正确的支点,是用肩部的顶峰处来支撑,而不是在颈部。当整个身体最终完全垂立,值到下颌刚好抵在颈静脉的凹槽中(锁骨中间),实现了收颔收束。支撑的力量来自肩部和大臂,于是可多练习犁式和倒箭。 7、呼吸技巧:稳定的呼吸可使身体稳定,意念集中呼吸。吸气胸廓打开,由内而外形成强大的上推力。呼气,身体相对放松,产生更多可以调整的空间,在呼吸之间享受体式。 8、还原过程要逐步缓慢进行,保障血流量和血压变化适度,培养从容平静的心态。有能力的可先头倒立再肩倒立。肩倒立后配合鱼式,化解颈后的残余压力并加强对甲状旁腺的作用。鳄鱼扭转可以缓解肩倒立后的颈部紧张。 9、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尝试肩倒立时,找不到身体推起上升的力量,当整个身体在持空时,带给颈部压力,颈椎底部有压痛感,呼吸不畅、憋闷,心里时常会产生恐惧感。初学者腰腹部肌肉虚弱,无法将腿提起,可先持续练习强壮腰腹部的体式,如单腿、双腿上举,船式等;如果两腿可以上抬,身体无能力推起,要展开胸腔,灵活肩关节及肩胛骨,强健背肌和协调性锻炼,如牛面、手臂向上向后伸展;俯卧眼镜蛇、蝗虫、反船、弓式。 10、经期避免肩倒立,而经期前后可正常练习;高血压的先练习犁式且保持时间3、4分钟才可以练习肩倒立。11、肩倒立自然而然形成收颔收束,刺激喉咙,补充咽喉部位的能量,调和心轮能量,释放内心精神压力。 四、主要功效 1、强化各脏腑的功能,为对全身都有益的体位法。 2、由于身体倒转,可以强化所有的神经丛。 3、能增强背肌、腹肌及腰部的力量。 4、帮助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系统。 5、舒缓站立时的压力和张力,减轻心脏的负担,预防静脉瘤。 6、治疗焦虑及失眠。 7、可强化松果体的功能。 五、禁忌症 1、有高血压、心脏病及60岁以上身体虚弱的人以及经期间,不宜练习。 2、偏头痛,生理中,颈部有伤者,以及有高血压的症状者请不要练习这个体式,如在练习当中有不适感,请马上停止。 Iyengar瑜伽要求用厚厚的垫子把肩膀垫起来。因为这样使躯干更容易垂直,同时使手臂和脖子的压力得到释放,使练习者更深入地进入这个姿势,更专注于内在的调整和冥想。 肩膀躯干部分在垫子上,而头在垫子的外面(至于具体的位置,可以在进入肩倒立之后通过体验来调整,总之要让脖子最大可能地放松),用两张经过两次对折的瑜伽垫垫在肩膀下面是通常的高度。如果有必要甚至用三张垫子也不过份。 肩膀下沉,肩胛骨向后腰的地方移动。手臂向臀部的方向伸展。让上臂向外旋转(三头肌向下,二头肌向上),同时肘部尽可能靠近躯干。后背的肋骨进入身体。弯曲膝盖,双脚靠近臀部。手推地板,卷起身体同时脚往头的方向移动,后滚翻。让后背和臀部离开地板,双手托着背部,往上伸展身体进入肩倒立。 在姿势中让觉知力进入每一个细胞,让觉知的光照亮整个身体。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从头顶到脚趾都从容地投入到被姿势所赋予中的工作中去——伸展、旋转、扩张、收缩等等……如果失去了对身体某一部分的觉知力,那么这个姿势就变的残缺而不完整了。 在姿势中的调整 脖子完全地放松,感到颈椎一节一节地拉长均匀地铺开。 上臂向外旋转(三头肌向下,二头肌向上),两肘相互靠近并且压入地板,上臂向肘的方向伸展。两手掌应该完全按在背上,在姿势中每过一会就尝试让手更多地往下移动,这样使躯干得到跟多地向前向上的压力。 让肩膀的顶端立在地板上,而不是靠近后背的肩膀处。意识到腋窝的后面向前推。肩胛骨相互靠近并且向臀部的方向伸展。后背的肋骨和皮肤向上伸展。意识到胸椎后面的皮肤压入后胸使胸骨靠近下巴。尽可能地让胸膛上下左右地展开。耻骨向上伸展离开胸骨拉长前面的身体。侧面的胸膛向骨盆伸展。脊椎一节一节地向上伸展。 臀部的骶骨和尾骨如山式那样的向前向上收。 大腿骨向后推。让大腿的内侧更多地向上伸展,大腿向内旋转,同时内侧的大腿、膝盖和脚踝相互靠近。让大腿的肌肉往上压向骨骼。虽然肌肉向上伸展,却要感到大腿前面和外侧的皮肤下沉,而内侧的皮肤向上伸展。膝盖骨的下端拉入膝关节。 两脚内侧靠近,不用可以地绷紧脚背,保持自然地伸展。展宽脚掌伸展脚趾。 从肩膀向上的伸展穿透了脚跟和脚球。感到骨盆向上伸展离开了肩膀,大腿向上伸展使脚跟离开了骨盆。每次发现伸展的力量在消退时就再次注入伸展的力量。 以上关于局部的要领是相互支撑不可分割的。如手臂的旋转协助两肘相互靠近,而以上两项又协助肩胛骨相互靠近向上伸展同时使胸骨靠近下巴打开胸痛,这些又支持躯干的向上伸展。又如骶骨尾骨内收和大腿骨向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相辅相成的动作绝不可分割,同时他们的组合又与大腿的内旋和内侧的伸展再加上膝盖的收紧是相互支撑协助的动作。去观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样去发展自己的觉知力,就像上面讲的让知觉的光照亮全身。 影响躯干垂直的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