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载祥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1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16-08-27
史载祥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
徐敏史载祥
失眠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失眠的发病率逐年攀升,2006年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杭州等6城市普通人群调查显示,成年人在过去12个月中睡眠障碍发病率为57%,其中53%的人症状超过一年。失眠与许多疾病互为因果:可以继发于各类疾病,而长期失眠又会使免疫力降低,并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尤其慢性失眠和用药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尤为困难。西医的安眠药和抗焦虑抑郁药的现状是有效率低、复发率高、副作用大。史老师治疗顽固性失眠有丰富的经验,缘于对失眠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虽很少应用镇静安神之品,却多能获效。本文收集并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间,史老师治疗的失眠病例,探寻史老师治疗失眠的特点,以及失眠形式与病机、方药之间的潜在联系,共同学习,以飨同道。
1.  病历资料
共收集到慢性失眠的病例51人,男16人,女35人,平均年龄54.6岁。失眠的诊断标准:国际疾病分类第 [1] 十版(ICD-10)入睡困难,持续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1个月,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慢性失眠为以失眠为病程>6个月。主诉者21人,失眠作为其他主症之伴随症状者30人。失眠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以女性占多数,女性18人,男性3人;其他主诉伴失眠的病例中,女性17人,男性15人,性别差异不明显。病程平均6年(10个月~25年),治疗前平均有效睡眠时间2-3小时,平均起效时间3天,治疗后平均有效睡眠时间6-7小时。
所用方剂达23首之多(表2)。单方治疗(升陷祛瘀汤、酸枣仁汤、二仙汤、归脾汤、晕可平、柴芩温胆汤、血府逐瘀汤、一贯煎、吴茱萸汤、少腹逐瘀汤、羚羊钩藤、地黄饮子)的病例数为14,其余37例均为合方治疗。升陷祛瘀汤方应用的频次最多,单独应用3次,与它方合用18例次(合二仙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柴胡桂枝干姜、温胆汤、交泰丸、甘麦大枣汤、四逆汤、生脉饮、补阳还五汤)。封髓丹合羚角钩藤汤1例。
由本组病例可见失眠分两大类,一为虚证:脏腑气血津液的虚损,主要涉及心脾两虚、肝血不足、肾阴不足、心阴亏虚,心阳不足。二为虚中夹实:如肝阴肾阴的不足导致内生虚火上炎扰心,伴程度不等的血瘀和痰湿。本组病例虽例数有限,但显示辨证与失眠特点之间存在一定规律,即多梦、眠浅、易醒的患者多属虚证(阴虚、气虚、血虚);入睡困难的患者多伴有痰、火、血瘀之邪。可能的解释是阳气相对亢胜或为邪气所扰,不能顺利转入阴分,从而导致入睡困难;阴分不足,难以持续涵育阳气,导致睡眠轻浅、多梦易醒。辨证分型与失眠特点之间的规律尚需更大样本的研究证据。
 
2.  典型验案
2.1. 调升降——升陷祛瘀汤验案
刘某某,男,65岁,2013年3月18日诊,诉失眠1年,加重2天。两天来完全不能入睡,伴有自汗,腹泻,5-8次/日,褐色粘痰,咳痰不畅。既往有高血压病。查:血压115/80 mmHg。苔白腻,舌面有白涎,舌质暗,脉细,左寸弱。辨证:气陷血瘀。治法:升陷祛瘀。处方:
生芪30g       柴胡10g       升麻10g        桔梗10g
山萸肉20g     知母20g       三棱15g        莪术25g   
法半夏60g     夏枯草30g     炙桑白皮15g    陈皮15g
枳实15g       内金15g       茯苓30g        杏仁10g
炙草10g       14付,水煎服,每日1付,每日两次。
药后当天可安睡6小时,咳痰减少,随访半年失眠未再复发。
【按】此为应用升陷祛瘀汤来调节气机升降治疗失眠的典型案例之一。患者长期失眠,加重两日,史老临证善抓主证,根据血压偏低、腹泻、自汗、左寸脉弱,判断为气虚下陷为之病机,给与升陷祛瘀汤加味,效如桴鼓,且效果持久。咳嗽上气、咳痰不畅,为痰瘀阻肺,妨碍了气机升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能制下又生腹泻,故给与半夏、夏枯草、陈皮、茯苓祛痰,杏仁、桑白皮宣肺理气,枳实一味降气药,全方有升有降,使气机得以运转。《内经》六微旨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史老师临证最重视调节气机升降,遇失眠病例并不急于用重镇安神的对症治疗方法,而是审证施治,才能使效果持久,病情不易反复。
2.2. 和阴阳——二仙汤验案
赵某某,女,41岁。2012年12月6日首诊,诉失眠、多梦5年余。每夜只能睡3-4小时。伴四末不温,饭后立即要排大便,腰痛、小腹疼痛,心烦易怒、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既往史:盆腔积液,乳腺增生。查:脉细不畅,苔薄质暗,舌下静脉淤滞明显。处方:
仙灵脾10g   巴戟天10g 仙茅3g 山萸肉15g
知母10g  黄柏10g柴胡10g  桃仁10g  
红花10g  生地15g当归15g  川芎15g  
赤芍15g  枳壳10g桔梗10g  川牛膝15g      7付,水煎服。
2013年1月10日复诊,失眠已消失,每夜安睡6小时;小腹痛、心烦易怒消失,手足温热,腰痛十去其八。仍饭后即大便,加茯苓8g,炒白术5g,14付。诸证缓解。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中年女性,除失眠外,主诉甚多而分散在多个器官系统,有器质性的,也有功能性的(躯体化障碍)。而从中医角度看,这些症状都与阴阳不调相关,月经量少、脉细不畅、心烦易怒为肝血虚基础上,阴虚化热扰心且血瘀;腰痛、四末不温、盆腔积液为肾阳不足。因此治疗上首先要调节阴阳,选用二仙汤,合血府逐瘀汤以养血活血祛瘀。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为补肾阳之柔剂;山萸肉、知母、黄柏滋肾阴而清虚热;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桃仁、红花养血;柴胡、赤芍、枳壳、桔梗疏肝理气。失眠消失后,还有饭后即便的症状,加茯苓、炒白术、芍药,有有痛泻要方之意,诸证悉除。病机把握准确,用药精当,故效佳。
2.3. 畅气血——血府逐瘀汤验案
郝某某,女,67岁,2012年11月29日首诊,主诉失眠30余年,入睡困难,间断服用安定,每夜间断睡5小时。伴头晕耳鸣,心悸,乏力,易疲劳,夜尿频,3-4次。口干口粘。苔薄腻,舌质紫,脉细弦尺弱。处方:
柴胡10g       枳实10g         赤芍15g          当归15g
川芎15g       桃仁10g         红花10g          生地15g
桔梗10g       川牛膝15g       半夏30g          白蒺藜15g
7付
12月31日复诊,失眠显著改善,入睡快,每夜6小时,夜尿减少至2次。
【按】此例老年女性,失眠30余年,从症状上分析,属气血两虚,加之久病必瘀,故从活血化瘀基础方,血府逐瘀汤入手,加半夏、白蒺藜化痰、理肝气。此患与赵某某都用了血府逐瘀汤,但此患者已绝经,并无痛经、色暗、血块等表现,其实血府不特指子宫,《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中医治病,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对路,病程即使很长,同样可以效如桴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