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至,“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但真正凉爽的天气并未开始,眼下还要当心“秋老虎”——
处暑吃鸭祛暑补虚
□苏报记者 胡毓菁袁艺
今天迎来处暑节气,“处”字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暑天将尽,炎热的日子将躲藏起来成为过去。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而是显得疏散自如。民间向来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而按照苏州习俗,古时有放河灯、泼水、吃鸭子迎接处暑到来的习俗。 居民自制“荷叶鸭”清热润燥 水红菱、鸡头米、莲藕上市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昨天,姑苏区双塔街道百步街社区活动室里,传出一阵阵歌声。来自辖区的十多位老人齐聚一堂,大家唱着《采红菱》的歌曲,品尝着鲜嫩的莲子、红菱,共迎处暑节气的到来。巧手的社区居民陈巧珍阿姨还端来了亲手制作的“荷叶鸭”,与大家共享美味。 处暑时节,天气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因此,这时候的饮食,应该遵循润肺健脾的原则,多吃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陈巧珍介绍说,她在鸭肚子里放了红枣、莲心、糯米、绿豆等十样食材,“鸭肉味甘性凉,是一种理想的滋阴润燥食物。处暑时节,大家尝尝这鸭肉,既美味又养生。”她说。 另外,处暑时节,正是水红菱、鸡头米、莲藕、莲蓬等上市的时候,苏州人也会买来一些吃,清热降火。 “处暑十八盆”当心“秋老虎” 处暑炎热在中午 处暑节气“秋老虎”的威力不可小觑。“老苏州”方菊英阿姨说,在苏州民间有“处暑热死鼠”的说法,就是提醒人们要当心“秋老虎”。苏州民间一直流传着“处暑十八盆”的说法,意思是过了处暑,还有十八天左右比较炎热,需要洗澡,此后天气渐凉,不用每天洗澡了。 百步街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处暑后气温将逐渐下降,日夜温差将增大。老年人要注意防燥,平时应早睡早起,可以选择打太极拳、散步等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同时,建议老人要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可以等天气凉爽后,走出家门赏赏大自然的美景,以健康的身体和心态迎接秋天的到来。 有关处暑的农谚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处暑收黍,白露收谷”“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