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多少大师作品,被后世以收藏为名给毁掉了

 我的电子图书库 2016-09-04

古人喜欢题词留念,尤其是文人,科举考试的途中,贬官外放的途中,结伴出游的途中,都是灵感爆发的时候,于是寺庙的墙上,驿站的墙上,酒楼的墙上,都留下了文人们“到此一游”的墨宝,早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到此一游”的形式,是中国独有的,即书画作品上的题跋、印章。

古代文人大多有收藏癖,得到一幅书画作品,先要在上面题个跋,盖个章,活像奴隶主买奴隶一样,买来先盖个戳,告诉大家这是我的了,未经同意别人不能随便带走。所以古代书画作品很少有没有题跋和印章的,有的甚至铺天盖地地盖上上百个章,原作者费尽心思留的白全都盖满了,要是有在天之灵的话,肯定得再气死一回。

当然,因为书画作品的收藏者大都是有一定素养的人,他们的题跋和印章往往能使原作更加锦上添花,已经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一大特色,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一、锦上添花

说到“锦上添花”,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苏东坡的《寒食帖》。

有多少大师作品,被后世以收藏为名给毁掉了

《寒食帖》是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写的,当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正处于政坛的失意期,加上连年颠沛流离,家人、朋友都无法团聚,心情极为惆怅,就在寒食节这天写下了这幅《寒食帖》。整幅作品起伏跌宕,沉郁苍凉,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前两名为书圣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

苏东坡的原帖已足以光耀千秋,但更难得的是后面还有黄庭坚的一段题跋。黄庭坚是苏东坡最好的朋友,也是跟苏东坡齐名的大书法家,在看了《寒食帖》后,也深有感触,便提笔在后面加了一段题跋。

有多少大师作品,被后世以收藏为名给毁掉了

这段题跋可不是一般的题跋,而是被后世公认为黄庭坚平生最好的一次书写。

好家伙,两位书法大家平生最得意的作品连缀在一起,恐怕用“锦上添花”四个字已经不能表达万一了。

在苏、黄两位大家的作品中间,还有一段文字:“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已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者。……”

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著名的乾隆皇帝。(乾隆爷堪称历史上最大的收藏家,而且非常喜欢在上面题跋和盖章,有人说他提升了原作的贵气,也有人说他破坏了原作的风格,但乾隆爷不管,只要到了他的手,就必定要题几个跋,盖几个章。)

乾隆的书法虽然也有一定的水平,但跟苏、黄这两位大家相比还是嫩了点儿,夹在中间,更显出两边的不凡气度,倒是从反面更加突出了《寒食帖》的艺术魅力。

类似的还有《快雪时晴帖》。

有多少大师作品,被后世以收藏为名给毁掉了

《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书于一次大雪初晴后,作品气定神闲,悠然自得,影响了上千年的书法历史,被乾隆誉为“三希堂之首”。因为名气太大,后人题跋的次数也就非常多,原文只有28个字,后人的题跋却超过了280字,是原文的十倍还多,也让原本只有23厘米的短笺,现在成了一幅长卷。

尤为珍贵的是,这些题跋也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像褚遂良、米芾、赵孟頫,唐、宋、元三代的书法翘楚,跟王羲之的原文一起,共同成就了《快雪时晴帖》的不朽魅力。

刚才提到了“三希堂”,自然不能不提乾隆。“三希堂”的说法就是乾隆提出来的,另外两“希”为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乾隆爷对《快雪时晴帖》极为推崇,动不动就拿出来欣赏一番,据说光题跋就多达73次,有时还让大臣们一起题,出现了一大堆“敬跋”、“敬书”、“敬识”。好在这些题跋没什么价值,后来也没有留在《快雪时晴帖》上。

二、留白不留

书法作品因为自身的特点,题跋和印章很少有直接题在原文上的,一般都是在纸的周围再加上一段,题跋都在那上面,保全了原作品的完整性。但绘画作品就惨了,尤其中国画还特别讲究留白,原作者费尽心思留出来的白,结果成了收藏家们大展身手的舞台,恨不得把所有的空白都给你填满。

这方面,最典型的当属赵孟頫的《人骑图》。

有多少大师作品,被后世以收藏为名给毁掉了

赵孟頫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个大才子,不论书法还是绘画,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属于为整个大元艺术界拔份儿的人。

赵孟頫对唐朝的绘画艺术极为推崇,曾声称:“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殆欲尽去宋人笔墨。”这幅《人骑图》就是赵孟頫以唐朝人为原型画的,一人一马,画面简单之极,透着一股雍容自得、从容不迫的潇洒气度。

然而,赵孟頫打死也不会想到,这么一幅优雅闲静的画,竟然被后人密密麻麻地盖上了一百多枚印章,别说优雅闲静了,不患上密集恐惧症就不错了。

不过,这一百多枚印章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为造假设置了障碍,想造假的人先别管原画的难易,光这一百多枚印章就够你忙活的了,就算一天刻一枚,也得刻上半年,而且每一枚印章的颜色还深浅不一,不怕麻烦就尽管来吧!

另外还有宋徽宗的《柳鸦芦雁图》,虽然上面的印章不算多,但有一个却奇大无比,一眼望去触目惊心。

有多少大师作品,被后世以收藏为名给毁掉了

《柳鸦芦雁图》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柳鸦嬉戏,一部分为芦雁啄食,黑白对比和疏密穿插极见功力,让整个画面恬静雅致。然而在柳鸦部分的左上角,却赫然印着一个奇大无比的大印章,甚至连四只柳鸦加起来都没有它大,看起来非常不和谐。

这枚印章名为“八徵耄念之宝”,拥有者就是前面提到那位最霸气的收藏家——乾隆。这枚印章是乾隆八十大寿时刻制的,可能是怕年纪大了眼神儿不好使,特意刻了个大的。乾隆爷对这枚印章非常满意,在很多收藏作品上都可以见到它硕大的身影,喧宾夺主,霸气外露。

三、收藏轶闻

前面说了,乾隆皇帝是最霸气的收藏家,关于他跟收藏的故事自然也少不了,下面就说一个乾隆跟《富春山居图》的故事。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富春山居图》在明朝末年被烧成了两段,长的一段叫《无用师卷》,短的一段叫《剩山图》。刘德华的电影《富春山居图》,就是两段画合展引发的故事。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黄公望的作品,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整幅作品疏密有致,变幻无穷,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有多少大师作品,被后世以收藏为名给毁掉了

1745年,《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被献入宫中,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大为赞赏,每天下了朝都拿出来欣赏一番,来了兴致还经常在上面题个词、盖个章,一年下来,就布满了乾隆爷的“墨宝”。

过了一年,又有人献来一幅《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还信誓旦旦地说这幅是真迹,假一赔十。乾隆看了半天,又拿出自己那幅比较了半天,发现原来自己天天欣赏那幅竟然是假的,这幅才是真的!

乾隆是个极爱面子的人,这要是传出去该多丢人,像刘罗锅、纪大烟袋那帮人还不得笑掉大牙?乾隆大手一挥,说,这幅是假的,但假的水平也很难得,我就受累一起收藏了吧!

就这样,真正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终于保全了下来,没有经过乾隆爷的“蹂躏”,也算是阴差阳错下的大幸了。至于那幅被乾隆“临幸”过几十次的假画,也因其特殊的经历而成为经典,至今仍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重宝。

除了乾隆爷,清朝还有一位很有特点的收藏家,名叫耿昭忠,号信公。

在2012年4月广西书画院举办的一场名画展上,有人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好几幅名画上面,都有一个“囧”字的印章。

众所周知,“囧”字是这几年一个非常火的网络用字。难道古代也很流行这个字?还是某个现代人的恶作剧?

其实都不是,这个酷似“囧”字的印章,实际上是篆体“公”字加上印章的边框。那么这个“公”字的印章又是谁的呢?其实,在每个“公”字印章的下面,还有一个印章,为“信公珍赏”,即清朝大收藏家耿昭忠(号信公)的印章,在很多书画作品上都可以见到这两枚印章,比如唐代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五代董源的《山口待渡图》、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仇英的《仙山楼阁图》等等。

书画作品上的题跋和印章,其实就是古人的“到此一游”,说它好也好,不好也罢,都已成为中国书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极大地丰富了原作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