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家】宋明理学的基本脉络

 pinggongbo 2016-09-05

 在中国思想史上,“宋明理学”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中国思想史发展当然肇始于“先秦诸子”,那是一个“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涌现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人物的“诸子”,而“百家”一般则是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为代表的学术流派。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在先秦有名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诸子百家


秦时,李斯向秦始皇提出“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帝制“可!”于是便有“焚书坑儒”。他们以为思想受到箝制,天下就可以太平了。谁曾想“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嘿嘿,造反的都不是读书人。

 
焚书坑儒


秦以后的中国思想史是沿着“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和“南北朝隋唐佛学”的脉络发展的。历史发展到五代十国时候,一切旧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人们的思想陷入混乱之中,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成了很大的问题。进入宋代,社会相对稳定,文化重新开始受到重视,思想再度活跃,一些儒者在总结前人的思想基础上,开始了长达七个世纪的宋明理学的思想之旅。

 

宋明理学发端于北宋时代的周敦颐,周氏人称“濂溪先生”,他是程颢、程熙两兄弟的本师。所谓“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是也,他的学说又被称为“濂学”。周敦颐将宇宙本原道德化,并从其中寻求封建伦理道德的永恒性依据,他的《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著作“援道、佛入儒”,他所提出的太极、动静、性命、鬼神、死生、诚、中和等许多命题,后来为理学家们反复讨论,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周敦颐集》。清代的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评价:“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周敦颐)崛起,二程程颢程颐)嗣之,又复横渠(张载)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其实程氏兄弟虽然曾是周氏的学生,但二者在理论上并无更大的联络,程氏兄弟也不认可自己的思想与周敦颐有关,他们甚至还这么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而且,程颐以“义理”说《易》,迥异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颢人称“明道先生”、程颐人称“伊川先生”,因为他们长期居住在洛阳讲授学术,因此被称为“洛学”,程氏兄弟的思想以儒学为核心,并将佛、道渗透于其中,旨在论证“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他们的思想虽然是保守的,但也包含有辩证法因素,他们认为“万物莫不有对”,“动静相因,物极必反”,承认事物是相互制约、发展变化的。他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二程集》。

 

与“洛学”同时代的是被称为“关学”的,“关”是指关中一带,即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其代表人物为张载,人称“横渠先生”,张载的思想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礼》为用,以孔、孟为法,提出以“气”为本的宇宙论本体论思想,是一种“气”一元论的唯物论之本体论,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哲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张载最著名的四句话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称为“横渠四句”。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张载集》。

 

“洛学”后来由南宋时代的朱熹发扬光大,由于是在朱熹出生于是福建,他继承、光大程氏兄弟的学说,创立了“闽学”,使之成为居正统之位的程朱理学,人称“晦庵先生”,可谓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受到儒家的祭祀。朱熹的学说是以程氏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和佛、道两教的思想而形成,它的核心范畴是“理”,主张“理依气而生物”,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解释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在朱熹看来,“天理”是指仁、义、礼、智、信,“人伦”也好,“圣言”也好,都是天理的阐发应用。在认识论上,朱熹是主张“知先行后”的。他的主要思想休中体现在《朱子语类》,他的《四书集注》被明清两代作为科举考试的不可逾越的范围。

 

濂、洛、关、闽四学派,被称着为理学四派。他们的创始人为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张载、程氏兄弟,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们认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至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

 

就在程朱理学成为正统之时,与朱熹同时代的陆九渊横空出世,直接挑战程朱理学,遂有与朱熹的“鹅湖之会”。陆九渊人称“象山先生”,是所谓“心学”的创始人,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见性”,“心即是理”,重视持敬的内省工夫,所谓“尊德性”,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陆九渊始终认为“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陆九渊集》。

 

宋代形成的理学(包括心学),自元代北传,流播更广。到了明代,程朱理学仍为正统的官方思想,但明代大儒陈献章推崇陆九渊,王守仁继之鼓吹“心学”,形成了理学中另一占主流地位的学派。王守仁,人称“明阳先生”,他继承陆九渊的思想,反对朱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的方法,提倡“致良知”,主张从人的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强调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成为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大学问》、《王阳明全集》、《传习录

 

宋明理学大家除了上述人物之外,当然还有不少人物,但基本脉络已经在此。清初理学盛极而衰,一世学风转而为“乾嘉朴学”。宋明理学继承中国古代儒家学说,融会佛老哲学思想,探讨了宇宙之本源、认识真理之途径、世界发展之规律和人类本性等已有的范畴和命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范畴和命题,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里程碑,对其中的思想我们既不可全盘接受,也不必全盘抛弃。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反抗,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化之后,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复兴,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发展、走势。要想全面了解宋明理学的脉络,当然还是要读一读《宋元学案》。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信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