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实用攻略7招丨给孩子的大脑配一把瑞士军刀

 kyeeee 2016-09-07



第一招:助力孩子敢于上台发言


提高的能力:组织语言、自信心与演讲能力


使用:Can/Have/Are表


美国老师为了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经常鼓励学生借助Can/Have/Are表,对一些事物、主题,尽量多讲一些描述性的词语。这也是美国学校训练孩子阅读、演讲、写作能力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有一次,在母亲节的前夕,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演讲,主题是介绍妈妈。因此,我们就给孩子选择了用Can/Have/Are表的格式来套。


首先介绍“Are”,说妈妈漂亮啊、聪明啊、善良啊、对人很nice啊……


然后介绍“Have”,说妈妈有乌黑的头发、黑色的眼睛……


最后介绍“Can”,说妈妈能烧很好吃的食物、能讲好听的故事……


如此一条一条地讲下来,孩子的条理会很清晰,语言表述起来特丰富而且自然!这对他的写作、演讲能力也是有极大的提高呢!


如果想做个小小科学家,那么可以用Can/Are/Need表格:




对于馋嘴的小家伙,描述一下爆米花,可以Smells/Tastes/Looks/Sounds/Feels表格:




练习:自我介绍。对于刚入学时认识朋友,可以用Like to/Are/Can表格。




* 以上内容的深度文章来自憨爸《这张奇葩的思维导图,让孩子的语言训练如此容易》。


第二招:解决上课跟不上节奏的问题


提高的能力:发散思维与捕捉重点能力


使用:圆圈图


圆圈图,是思维导图中的经典。它的中心有一个小圆,里面写主题,然后外面再来一个大圆,存放关于这个主题的任何内容。这种图,很适合孩子针对一个主题进行发散性思考,美国老师也常用它来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又能紧抓中心和重点。


比如说介绍一下数字,谈谈这些数字都代表了什么:




传统意义上的圆圈图是两个圆圈,但其实它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随意定制。比如说咱们看这个三圆圈的图,这张图在讨论人口数量、社区、生态系统三者的关系!可以引导孩子考虑一些比较深的内容。




练习:介绍我的世界。第一层介绍我,第二层介绍我的学校,第三层介绍我的邻居,然后就是我的城市、省份、国家等等。




* 本部分内容延伸阅读《一张超简单的思维导图,让孩子更具发散思维又不失条理性》


第三招: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提高的能力:对知识的梳理,系统化思维


使用:括号图


开学第一周,各科已经讲解了不少新的知识点,虽然都记在笔记本里了,但理解起来还是很散乱,这时候,可以用括号图。它表示事物的总体和部分的关系,跟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老师上课的那个板书很像。



(上图来自逃逃妈)


括号图还可以用在主题阅读,帮孩子围绕同一个主题完成多本书的阅读,将知识碎片连接为知识体系。


我的女儿很喜欢航海主题,对世界地理感兴趣,我就让她找了三本关于“地球结构”的书,她很快找出了两本,一本是神奇校车系列的《地球内部探秘》,另一本书是《大英儿童百科全书》的第五册,以及《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其中也有关于地球构造的文章——《地底下》。


我建议像《儿童百科全书》那样,先将地球分为“表面”和“里面”,然后再分别对这两部分的结构进行细分。“一分为二”降低了起步难度,女儿在草稿上将它们记录了下来。在进一步分解地球表面的构成时,我发现女儿更多地参考了加州Science里关于地球生态环境的介绍,她将陆地分为了草原、沙漠和森林……最后呈现成了下面这个样子,是不是很清晰呢?




练习:整理一周笔记。开学第一周,把各科课堂上的笔记本拿出来,重新梳理成一张图。记录在笔记本里,方便日后复习。


* 本部分内容来自粟米《女儿借思维导图,盘活了家里旧书并完成一次次深度阅读》


第四招:分辨不同事物的区别


提高的能力:条理化思维和辨识能力


使用:双重气泡图


在美国经常能遇到这些特能侃的孩子,和他们聊天你往往不会觉得幼稚,反倒会被他们发散的思维和清晰的条理折服。这和他们长期受到的思维训练有关。其中对于低龄孩子来说,用得最多的就是气泡图。


气泡图的好处是它更能保证思考的自由度和有效性,不仅能让孩子们的思维尽可能发散,还随时提醒他们一个规则,那就是所有发散的气泡都需要和中心点相关。


而对于年龄稍微大些的孩子,就可以用双重气泡图了,这种较为复杂的气泡图可以帮他们理清两种事物的差别和相同之处。


这不,刚又从儿子书包里翻出他最近的一张作业,表示三棱锥和立方体异同的双重气泡图。




练习:“我和我的好朋友”。画一张和最好朋友的气泡图,是不是画着画着,就更了解好朋友了呢?


第五招:学会做记录和自我规划


提高的能力:做周记和效率观


使用:气泡图


气泡图还可以用来帮助孩子说清楚一件事情,比如“周末做了什么”,如果只是这么问,孩子往往不知该从何说起,或者说一大堆乱糟糟的东西——这也是很多孩子为什么一直很难坚持写周记的原因,确实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好些的呀,这时如果有气泡图帮忙就简单多了。你可以帮他分成几个维度:


Went to… 去了哪里


Played with… 跟谁玩了


Ate… 吃了什么


Went to visit… 参观了什么


Watched…on TV 看了什么电视节目


Was feeling… 感觉怎样



练习:你最希望的周末是怎样?去哪里玩?在哪吃饭?和哪位朋友一起?——看着这张图,以后的周末怎么安排,爸爸妈妈心里就该有数了吧。


* 本部分内容来自逃妈《美国孩子大都能说会道条理清晰,全靠这张图》


第六招:深度阅读能力这样炼成


提高的能力:理解力、因果分析力


使用:复流图+桥型图


复流图是展示、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思维导图,中间是“事件”,左侧列举导致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右侧列举该事件引起的后果。我选择了Judy Moody And Friends这套书来做第一套思维导图。 在这个故事里,虽然只有Judy和她的朋友Jessica两个主要角色,但小情节、小细节却很多。



经过反复阅读,我们发现其中有一个承前启后的情节,前后很多情节都被这个关键事件连在了一起。因此,决定选择能够展现故事因果关系的复流图来表达第一个故事。


第二本书 Rocky Zang in The Amazing Mr.Magic讲述了Judy的朋友Rocky表演魔术时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我决定选用桥型图来表现这个故事。它主要用来进行类比、类推,左边横线的上面和下面,写下具有相关性的一组事物,按照这种相关性,在桥的右边,一次写下具有类似相关性的事物,以能够形成类比或类推。



女儿理解了思维导图中每一个模块与故事书的情节对应关系,她表示很难用一句话将魔术讲清楚。我借此强调,思维导图中必用简练的语言。经过讨论,她最终在横线上面写上了每个小魔术的名称,横线下面写了表演的结果。 这便是我和女儿根据第二册书做的桥型图:



练习: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孩子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用复流图梳理出故事情节。


* 本部分内容来自糖纸匣子《女儿读完每本书都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她的英文阅读水平突飞猛进》


第七招:治好拖延症的良方


提高的能力:时间管理和自我规划意识


使用:圆圈图+多重流程图+树状图


今年4月,少年商学院教研总监、毕业于全美排名第一教育学院的数学博士赵晴老师,开设了给中国小学生的第一门思维导图国际课程,其中第一节课上,赵老师就提醒同学们:把人的一生可以用来改变世界的有效时间(包括学习、工作和发明创造)给切割了出来——原来,如果一个人活80岁,他真正能够利用的时间才9.5年。


赵晴老师用思维导图,带领同学们,找到克服拖延症的方法。首先,用圆圈图分析拖延原因,让孩子快速弄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




多重流程图也能帮助孩子们分析因果关系,下图左边是原因,右边是结果。




练习:24小时全观察。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后,孩子们就可以来系统地看看,自己的每个24小时,都是怎么花出去的。来自福建福州的12岁半黄若珊就用画图代替列表,重新定义了自己的24小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