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见企业组织的十个动向

 华夏基石 2020-12-01
声明
  • 作者:彭剑锋  华夏基石集团董事长,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 来源:华夏基石《洞察》第39期

  • 欢迎转载,请通过向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结合包括平台型组织,生态型组织等组织形态的出现,我们的确需要对两个大的命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讨论:第一,组织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在变化过程中,传统企业哪些方面是不变的?

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一些问题犹如冰山一角,可能只是初露端倪,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忽视掉那些即将到来的变化,错失转型发展的机遇。依据这两年我对互联网时代企业组织的观察,我认为以下这些变化应该被中国企业所关注:

第一,组织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经典的组织定义是,“组织是基于特定目的和契约的人的集合”,但在互联网时代,组织不仅仅是一种人的集合,还是一种资源的链接。比如优步的模式,依靠互联网,不需要把人集合到一起,也不需要共同的工作场地,就把几万人链接在一起,把闲置的资源链接在一起了。而且,“集合”的概念也发生了改变,可以称为“聚合”。聚合产业生态,人们以“合伙人”的形式进行合作。所以,组织是否可定义为:“基于一定目的和契约的人的链接与聚合。”

第二,组织是会进化的生命体。组织像一个生命体,一旦形成,就会有它成长、演进、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不完全依据某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它会不断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演进,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进化。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和人的关系也在进化。

第三,组织边界模糊化。互联网时代组织不再是一个孤岛,原来的边界定义被打破,人和人不再需要集合在一起,在特定的场地从事特定的业务,用串联的方式在内部运行及和外部发生联系。而现在,由于移动互联网,串联与并联共存,由生产链变成价值网,所以组织既有边界,也无边界,边界变得模糊且不那么重要了。

第四,组织进入灰度状态。组织和人之间的关系开始走向了混沌关系,即所谓的灰度状态。在传统工业文明时期,组织定义是基于严格的、明确的分工,强调自上而下的命令的重要性,是偏向稳定的黑白状态。而在互联网时代,组织要求更有生命力,更具创新性,所以从强调自下而上转变为强调自主性、注重自下而上的变革,但原来的分工体系也并未完全丧失作用,而是与新生部分并存,由此整个组织也进入一种混沌的灰度状态。

第五,客户决定组织。究竟是什么决定组织?是战略决定组织,规模决定组织,企业的生命周期决定组织,这些看法在过去和现在都是对的,但我认为未来不是这样,未来将是客户决定组织。在某种意义上说,战略和客户是同一概念。华为提出面向客户的组织,其实就是基于战略,因为现在所有的战略都是基于客户。施炜老师的《重生》一书中讲战略时也提到,过去叫基于产业的战略,现在是基于客户的战略。

第六,组织结构由商业模式决定。什么是商业模式?我认为就是客户价值创造方式。现在的很多战略选择不是产业选择,而更需要基于商业模式的选择,因为产业变得模糊了,或者说已经无边界了,所以现在应该重新定义战略。战略的核心是基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基于核心能力。同样是农业企业,温氏依靠商业模式和核心能力就能赚钱,温氏在一、二十年纯利润都在15—20%,跑赢了高科技企业。再如,乐视和优步也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决定着组织的结构,决定着组织的形态。当商业模式发生改变的时候,能力也就发生了改变,组织结构随之发生改变。总之,战略回归到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围绕着客户进行,华为就在基于客户的组织模式再造。

第七,组织关系从强关系走向了柔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组织关系。组织首先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靠什么来链接的?我认为,它依靠价值平衡。最近的“宝万之争”说明,当资本和知本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矛盾凸显,引发争鸣和讨论、谈判,从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但在此过程中,双方的力量最好能保持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不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才有回到谈判桌上谈规则的可能。过去谁拥有资本谁就是老大,谁说话就算数,“资本的意志永远是对的,如有异议,请参考第一条”这就是资本的强势地位。所以我们说过去的组织关系是一种强组织关系,但现在,组织关系从强关系走向了柔性关系,走向了相关利益者的价值平衡关系。

第八,组织的目标是最大化利用资源。活力与效率是组织的永恒命题,任何一种形态的组织都不能没有活力与效率,而分享经济的本质就是提高效率,它把零碎的资源通过互联网链接在一起,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精准配置。互联网使得生产力和消费者之间能实现精准配置,资源被极大地利用,人的能力也被极大地放大。   

第九,组织与人的关系要重新定义和构建。过去强调组织与人的契约关系,即雇用与被雇用的契约关系,而现在更强调心理契约,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人与组织更多时侯是因为有一致的目的和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才走到一起的,人不再是完全依附于组织,也需要在与企业一起创造客户价值的同时,分享价值,这就使得组织与人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共创共享的关系,组织的责权利能机制相应也需要重要确立。

第十,组织对于人才从所有权过渡到了使用权。过去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归组织所有,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组织成为了生态圈中的一个环节,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价值,都是增量。价值创造要以增量带存量,每个人都在分享增量而不是存量,这就是所谓的合伙人制度。合伙人制度的核心就是只分享增量,不分享存量。当然合伙制也有其弊端,再另题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