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去医院求诊,做血液检查(尤其是血常规)在很多时候成了“标准动作”,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各种症状都是如此——头疼脑热,查个血!胸闷乏力,查个血!上吐下泻,查个血!连女性乳腺疾病,医生也建议查个血!……当事者和吃瓜群众都有些不乐意了,暗自嘀咕:“动不动就血检,这算不算过度医疗啊?” 养生君理解大家对“过度医疗”的厌恶与憎恨,但血检这个事儿,还真算不上是“过度医疗”。很多时候,血检必不可少。 血检能告诉医生什么信息? 血液检查有很多方面,如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类风湿因子、T3、T4、肿瘤因子等。其中血常规是最简单也最重要的常规血液检查,是临床化验的最基础化验之一,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观察数量并分析其形态分布。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了解肌体的造血状态,判断感染类型,确定是否贫血、凝血等,也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换言之,一张血常规检查对整体了解身体基本情况是非常有价值的。 你眼中的普遍病症 其实有多种可能 在寻常人眼里,感冒、腹痛、拉肚子等都是普通症状,然后就想当然地觉得该怎么治疗,其实真没那么简单。 比如,同样是头疼、咳嗽、鼻塞、四肢无力等情形,看似感冒,却也可能是麻疹、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过敏等疾病; 同样是高烧不退,可能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也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造成; 此时,血液检查可以提供一些虽然基本但非常重要的线索。不验血,谁知道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呢? 医生为什么要你做血检 血液检查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有着医学和社会多方面的原因。 一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生对仪器和数据的依赖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没有检查结果为依托,无人敢确诊。现在中医院不都是中西医结合了吗?该仪器检查的还是仪器检查,很少有中医直接把脉下药! 二来,现在国内抗生素管理已经严格起来,没有像血常规、细菌培养等客观证据支持,是不能随意使用抗生素的。再有经验的医生也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给患者使用抗生素。 最后,在医患矛盾尖锐的今天,曾经被医生奉为圭臬的望闻问切属于主观感受,血液化验结果和各种影像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才属于有效证据。 歪果仁不做血检?NO! 国人总是对国外医疗现况充满好奇与憧憬,比如:医生态度和蔼、不怎么排队、不滥用抗生素等等。那么外国人去医院求诊做不做血检?那是必须做的。 在医疗体系发达的西方国家,社区医生与家庭医生肩负搞定患者小病小患的重任,他们可不介意开出做血检的决定。而且,每年一次以上的体检中,肾功能、贫血、高血脂、糖尿病、甲亢等项目都有备可查,健康管理档案相当完备,数值发生变化很容易就被发现。至于他们感到棘手的病症,到了医院更是会做血检。 美国医疗系统更是讲究近乎严苛的标准化,病人到院就得做血检,其余则根据症状来,如胸痛病人必须查心电、抽心肌酶谱、查胸片、心脏超声……完整走完一遍流程,以最大程度减少误诊和漏诊。 看到这里,是否还纠结“扎手指好痛”、“任何症状都先要做血检真不爽”呢?这确实得看具体情况,“不做检查,很难确诊;不确诊,很难用药”,个人经验口口相传和网上搜索治疗方案真的取代不了专业的力量,不是么? ▌由养生杂志公众号编辑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