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期《国学基础课》

 刘军的菩提树常 2016-09-14

 

 进德一词来源于《易经》

《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周易·乾》:“君子进德修业。”

德,作为古代常用的专业术语,原本的字义,类似于近代的“属性”。火有火德,水有水德。

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要对自己真诚,要聪明地真诚,要不断自强。运用到生活中要讲究恰到好处,形成自己好好活着的生活状态,就是不断进步的“礼”。

人不同于其它万事万物特有的特征、特有的“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人的一生是“进德”的一生。

《大学》《中庸》倡导“大人之学”,和格、致、正、诚、修、齐、治、平。人生,是时光中的一段旅行,或许终点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结局,但是,“不知生,焉知死”,好好享受我们的旅行吧,过好每一天。

礼时为大,但必协诸义。

儒家讲求结合时代的人生: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入世的儒家:要求面对自己现实的生活,要求自己不断地进步,要求自己不断地幸福,要求自己不断地前进。

礼乐一生分而言之:仁、义、礼、智、信。全人类的知识我都要知道,学以致用,为自己的生命服务,是幸福的成功的一生,是问心无愧的一生。

此心光明,夫复何求。

内圣外王,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出自《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礼记·礼器》中提到:“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

意思是说:古代的圣王在制礼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要合乎时代环境,其次是合乎伦理,再其次是区别对象而不同对待,再其次是合乎人情,最后是要与身份相称

讲究礼仪的原则是:首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其次要遵循伦理道德规范,再次要针对不同对象,分清不同情况,最后还要注重自己的身份。

在《大学问》找出进德的思想痕迹,讨论其中的“大人之学”思想

黄向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