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个高冷的:《伤寒论》怎么说气机?

 HAPPI0naire 2016-09-15


关于气机运动,《内经》《四圣心源》等书里有很多论述。诸如肝气左升,肺气右降,脾气主升,胃气主降等等,似乎这是中医机密。那么,作为医圣,张仲景对人体气机是怎么认识的呢?


一、外冲之气。

患太阳病时,人体的气机呈现外冲之势,气机的运动带动津液外达,形成汗液。通过微发其汗的方式,排出在表的邪气。


外达的津液化生于中焦脾胃,当脾胃健运时,气血化生源源不断,但当津液丧失太多之时,也会影响到脾胃之气,造成脾胃困顿,进而导致津液化源不足。反映在脉象上,是“阳浮而阴弱”,“阴弱者,汗自出”,所谓“阴弱”,就是由于汗液外泄,造成津液不足于外的表现。


人体的这种外冲之气是机体患病状态下最常见的气机运动形式,而千古第一方“桂枝汤”就是顺应机体气机运动方向,在利用甘草、大枣培补中焦脾胃的同时,利用桂枝、生姜之辛散,增强外冲之气,驱邪外出。


但这种外冲之气不宜过于强烈,外冲过于强烈,会造成津液损失太过,进而造成脾胃之气的损伤。这也就是张仲景一再告诫“不可令如流水淋漓,病必不除”的原因。


仲景还告诫,当人体内部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下,一定是禁止这种外冲之气的。“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脉微细,内外俱虚故也”就是因为外冲之气是以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的,过于外冲就会损伤荣血,不能顾及于内必发他病。


二、上冲之气

上冲之气,多因太阳病误用下法、吐法或发汗过多而导致。太阳病阶段气机外冲,这个时候假如误用吐法、下法或发汗太过,就会造成里气之虚,里气一虚,实力减弱,便不能发动全身出汗,只能往上,在三阳交汇的头部出汗,在战略上就类似由全面进攻转为局部进攻,气机带动津液往身体上部涌动。


上冲之气虽然也是机体的一种祛邪反应,但是也容易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夹带水饮上冲。由于患者素有水饮,再被上冲气机一带,就会导致水饮上冲,如,心下悸、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等。所以,仲景会尽量降低这种上冲之气。


如桂枝甘草汤、苓桂术甘汤、桂枝加桂汤等等,就是利用桂枝降冲气的作用,抑制冲气,减少水饮上逆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内陷之气

内陷之气是针对邪气所说的,当人体正气不足或误伤正气的时候,外在的邪气就会乘虚由表而进入内部。仲景谆谆告诫“表未解者,不可下,下之为逆。”“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病入因作结胸”“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必先解其外,乃可攻之”。而小柴胡汤所说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更是因为自身正气不足而导致的邪气内陷。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有的内陷之机,都是因为里面正气不足。


邪气由表入里,里面气血充足,两相斗争,会造成里面迅速化热,进而造成表邪内陷之协热利、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少阳胸闷胁痛证、阳明实热证,阳明湿热发黄证,栀子豉汤之心中烦热窒痛证。


所以邪气一旦内陷,必须赶紧除热,如黄芩黄连、大黄芒硝、柴胡黄芩、大黄枳实、赤小豆茵陈蒿、栀子等等,具为除热之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