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展]刘念:3型长QT综合征最大型研究发表,我的三点思考

 烟火4920yh4f0t 2016-09-15

作为比较少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长QT综合征(LQTS)临床上最常见的是1型、2型和3型(LQT3),其中LQT3较LQT1/2更为少见,临床表现更为恶性,处理较为困难。近日,荷兰Arthur Wilde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发表了迄今最大规模的LQT3国际多中心研究,其结果显示,LQT3人群的心脏事件(CE)风险与QTc间期延长程度直接相关,昏厥病史可使致死性CE风险加倍。另外,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女性患者CE风险。


406例1~40岁的LQT3患者,共有51种钠通道基因突变,391人在1岁前未出现过CE,即晕厥、心脏骤停被救治存活(ACA)、LQTS相关猝死。另外,QTc间期每增加10 ms,CE风险增加19%。


至于药物治疗情况,分析发现,时间依赖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显著降低女性CE发生率达83%(P=0.015),但在男性人群中未观察到这样的结果。


该研究提出了新的危险分层标准


针对这项研究结果,'心在线'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念教授进行分析和解读。刘念教授表示,之前有关LQT3的相关数据均来自较小规模的病例报道,该研究丰富了LQT3的临床概貌。


该研究表明,QTc间期延长长度和既往晕厥病史是决定LQT3患者预后的最主要临床因素,肯定了既往研究结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QTc<500 ms时,qtc延长长度增加ce风险;而qtc="">500 ms时,相关性不明显。这说明QTc>500 ms的LQT3人群可能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既往研究提示,男性LQT3风险较女性高。但该研究表明,女性,特别是30~40岁的女性,LQT3风险较男性高。


不过,刘念教授指出,该研究未考虑1岁前有CE或1岁后未随访的LQT3患者(共15例);而附表显示,这部分患者中男性占2/3(10例)。该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25岁,而既往研究中LQT3人群多为青少年。这一方面反映出近年来LQT3治疗进步,患者生存期延长;同时也可能是性别危险分层结论不同的原因。


β受体阻滞剂疗效获肯定


LQT3患者的CE常发生在睡眠/休息时,且常伴心动过缓,因此β受体阻滞剂治疗LQT3存在争议。该研究第一次明确指出,女性LQT3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减少CE达83%;而男性LQT3患者因为CE数量较少,无法得出β受体阻滞剂疗效的结论。这似乎为此争论画上了句号。


众所周知,选择性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LQT1/2中有差异。但遗憾的是,该研究并没有披露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种类。


研究局限不容忽视


刘念教授强调,该研究是迄今为止LQT3病例数最多的报道,但一些突变所占比例较大,如E1784K(70例)、I1768V(58例)、Q1507_P1509del(55例),这可能对研究结论有一定影响。罕见病研究寄希望于样本量大,但一个家系患者众多,提示突变或没有造成严重的病理生理影响,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可以生存到生育期。因此,该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新发(de novo)突变值得商榷。


一直以来,钠通道阻滞剂用于LQT3被认为是基因特异性治疗的典范。近期,意大利帕维亚Priori教授团队报道(JACC.2016;67:1053-8),LQT3患者服用美西律,心脏年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10.3% vs. 0.7%)。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回避了对LQT3患者使用钠通道阻滞剂的分析。事实上,其研究纳入了意大利帕维亚Schwartz教授团队的48例患者,而Schwartz教授是第一位提出LQT3患者使用钠通道阻滞剂的学者。因此,我们推测,纳入此部分患者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论。


延展阅读


美西律基因特异性疗法减少LQT3患者心脏事件


该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确定美西律是否能预防LQT3患者的心脏事件,即昏厥、心脏骤停被救治存活(ACA)、LQTS相关猝死。受试者为34例LQT3患者,其中男性19例。受试者接受美西律治疗的中位年龄是22岁,治疗前中位QTc间期为509 ms。口服美西律中位治疗36个月,日平均剂量为8 mg/kg。研究发现,美西律能显著缩短QTc(63 ms;P<0.0001),减少患者心脏事件(22% vs.="" 3%;p="0.031);减少心脏年事件数(10.3%" vs.="" 0.7%;p="">


携带SCN5A突变和携带HERG突变的LQTS患者对钠通道阻滞剂反应不同


 SCN5A和HERG分别被确认为LQT3和LQT2的致病基因,分别编码心脏钠通道和钾通道。这项发现开启了通过基因特异性疗法控制心室复极的新路。研究发现,对于LQT3患者,接受美西律治疗后,其QT间期缩短程度要大于LQT2患者。


参考文献


1 Arthur A.M. Wilde et al, Clinical Aspects of Type 3 Long QT Syndrome: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Study. Circulation, August 26, 2016.


2 Silvia G. Priori et al, Gene-Specific Therapy With Mexiletine Reduces Arrhythmi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Long QT Syndrome Type 3, J Am Coll Cardiol. 2016;67(9):1053-1058.


3 Peter J. Schwartz, Silvia G. Priori et al, Long QT Syndrome Patients With Mutations of the SCN5A and HERG Genes Have Differential Responses to Na+ Channel Blockade and to Increases in Heart Rate: Implications for Gene-Specific Therapy. Circulation, December 15, 1995



专家简介

刘念,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欧美遗传性心律失常中心工作多年,目前主要从事心律失常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工作,擅长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治。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梁绪┆美编 柴明霞┆制版 王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