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个孙悟空!” “我要大公鸡” “小兔子 小兔子”..... 孩子们围著“吹糖人”的担子嚷嚷著, 身后的成年人也驻足观望。 而如今,糖人已经被遗忘, 街头巷尾难觅踪迹。那些晶莹剔透的糖人, 让我们的童年记忆弥漫起芬芳甜蜜的气息....... “吹”糖者多为民间艺人,在寒冷的冬季,身担火炉, 走街串巷、沿街叫卖。他们将糖体加热到合适的 温度,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 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 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 立即用嘴巴鼓气、造型。整个操作过程必须 经过苦练,手法要准确、造型要简洁生动。 说是“吹糖人”,其实吹出的“人”形很少, 大部分为各种动物。因为来买的大多是小孩, 也有是大人领着小孩,所以动物形状更惹他们喜爱, 动物有十二生肖、花猫、翠鸟, 最惹孩子喜爱的是齐天大圣“孙猴”。 然后将团揉成球状,用右手中指和小指捅个小洞, 随即用右手像捏包子一样,回拢边沿。双手合拢 搓包颈,随即拉长,放在嘴边。最后快速吸一口 冷气,“摔”断丝柄,不可咬,否则“丝孔”封闭吹不成。 随后嘴通过丝柄中气孔,吹进空气,糖稀便膨胀 起来。两手合作,按所想形象,捏塑人物、动物、 瓜果,边吹边捏,快速成型, 待吹捏满意后贴附在竹棍上即可。 “吹糖人”的诀窍是“拉丝柄”, 柄中间有头发丝一小孔,看似用嘴咬, 一咬丝孔闭合,怎么也吹不起来, 是靠口吸冷气时,“摔”断丝柄, 保持“丝孔”进气畅通。“吹糖人”动作必须迅速, 当机立断,在几秒钟内完成一个动作, 全部完成不超过一分钟,糖稀一冷就吹不成型了。 据说吹糖人儿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 那时制糖人的糖稀还有一种香味,所以吹糖人的小贩 都以“香印”作为叫卖声。而如今,走街串巷 从事糖活儿的师傅越来越少,承传的后人 寥寥可数。这些老手艺正在与我们渐行渐远, 糖人虽小,看似只是一件毫无稀罕的玩艺, 实际上融入了手工业者多年的血汗, 也承载了无数人的珍贵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