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宝宝溢奶怎么办?安抚孩子哭闹让他含奶嘴可以吗?听听许尤佳怎么说

 gztxd 2016-09-19


厌食是胃火不足?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其主要病因有饮食喂养不当、多病久病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其病理机制是脾胃消化功能失健。中医临床证候分型共分为脾胃不和、脾胃气虚及脾胃阴虚三型,所谓的“胃火不足”大概相当于“脾胃气虚”型,可见胃火不足只是小儿厌食证的一个分型,而不是全部。所以,对厌食的治疗并不是单纯地补胃火,而是应该调理脾胃,根据不同证候分型而选择不同的法则方药,如脾胃不和证治以运脾和胃,方选调脾散加减;胃火不足证治以健脾益气养胃,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胃阴虚证治以滋阴养胃,方选养胃增液汤加减。


用牛奶(母乳)洗脸能让宝宝皮肤更好?


牛奶与母乳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是婴儿的最佳食品,但是有些妈妈奶水充足,或者是听信长辈所谓的“秘方”,在喂孩子的同时把乳汁涂在孩子的脸上,觉得可以让孩子的皮肤更加白嫩,岂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奶水尤其是母乳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除了孩子喜欢,细菌也非常喜欢,加上孩子面部皮肤娇嫩,血管丰富,若涂上乳汁非常容易使细菌 “落户繁殖” ,且奶类分子量大,有阻塞面部毛孔的可能,会引起孩子湿疹。所以给孩子洗澡洗脸,最好还是选用温水。


家长尤其是老人家口对口喂食对孩子有好处?


不少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觉得孩子还小,一般的固体食物消化不了,所以喜欢先把食物放进自己嘴里嚼碎了再喂给孩子,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首先, 食物经过大人的口再喂给孩子,很容易将大人口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传染给孩子,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好好的没有任何疾病,其实这也是片面的认识,大人的抵抗力要比孩子强很多,大人没事不代表孩子也一样没事。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起带有幽门螺杆菌的大人通过给孩子口对口喂食让孩子感染上了幽门螺杆菌的案例。

其次,孩子很多时候对“食物”是没有概念的,所以才会抓着什么了都往嘴里放,只有让孩子本能地尝试了才能培养孩子对吃饭的积极性,知道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如果长期口对口喂食会让孩子缺乏进食的热情,导致孩子偏食、挑食。

最后,口对口的喂食抑制了孩子咀嚼能力的提高,因 4 ~ 6 个月是孩子训练咀嚼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自主咀嚼能够得到充分锻炼, 对口腔健康有非常大的帮助。


孩子溢奶就是呕奶?


孩子吃得好吃得香,做家长的才放心,但是很多比较小的孩子总是在吃奶的时候或者吃了奶没多久就吐了,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懂得区分孩子到底是溢奶还是呕奶。由于孩子尤其是新生儿消化道平滑肌功能较松弛,像成人样的外表如“鱼钩样”的胃还没形成,尚处于“直肠直肚”的状态,故当孩子进食后,胃处于蠕动状态时,有时胃内空气会喷出, 同时会带出一些奶, 这就是溢奶。一般来说,溢奶时奶多数是从孩子口角自然流出,孩子很安静,无明显的异常表现。引起溢奶的最常见原因是喂养不当,有些家长喂奶时或喂奶后喜欢横抱或者不停地摇晃孩子,或者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喂奶,甚至让孩子吸空奶瓶或含着空奶瓶睡觉等,这些都会让大量空气吞入胃内, 引起溢奶。一般来说,生理性溢奶在出生3个月左右就比较少发生了。而呕奶则大不相同,呕奶是孩子大口地吐出胃内容物,量比较多,常伴奶块,甚至有时候呕吐呈喷射状,家长应提高警惕。如果是一般的溢奶,家长可通过直立抱起孩子并轻拍背,使孩子把吞咽的空气排出,并且采用有针对性的饮食。若孩子频繁呕奶,可能就不是普通的消化不良或是喂养方式不当所造成的了,家长应该尽早咨询医生,而不是擅自找“消化药、消食片”给孩子吃,以免耽误病情。


洗澡频率越高越好?


孩子分泌旺盛,做家长的需要经常给孩子洗澡,对于洗澡的频率很多家长感到困惑,有些家长每天都给孩子洗澡,有些家长是隔一两天才给孩子洗一次,那么孩子到底多久需要洗一次澡呢?洗澡频率越高就越好吗?孩子的皮肤和大人不同,他们的皮肤更薄、更娇嫩,孩子的皮肤外面有一层油脂,这对保持皮肤滋润、减少外部刺激和保暖都有重要作用。不少沐浴液是碱性的,它会破坏这层油脂,容易让皮肤变得干燥粗糙,用沐浴液反复擦身,严重者还可能形成敏感性皮肤。每天洗澡的确能让孩子干干净净,但也可能造成皮肤干燥。尤其是对干性皮肤的孩子来说,经常在水里泡,就有可能让皮肤脱水,变得更干燥,甚至起皮,一旦孩子洗澡时间过长,更会让皮肤最外面的角质层吸水变软,降低皮肤的抵抗能力。所以,给小宝宝洗澡要注意保暖和安全。清水洗浴最好,每次洗浴不要超过 10 分钟。因此,如果孩子不太脏,不用天天洗,根据具体情况隔一两天都行,沐浴液也是 1 周用 1 次即可。还要根据季节特点、气温的变化灵活施为,如果天热时需要每天洗澡,那么只用清水冲冲就够了,而且尽量在中午阳光明媚的时候冲洗较佳,最好别在夜间冲洗,有时仅需要冲洗臀部及外阴部即可。


为了不让孩子哭闹而让他含一个奶嘴?


孩子尤其是比较小的孩子非常需要家长的慰藉,当妈妈不能陪着孩子时,安抚奶嘴就成为妈妈的替代品,给孩子提供一种最接近妈妈的感觉,当孩子需要慰藉时,不必靠妈妈也能达到目的。就心理学角度而言,安抚奶嘴确实可有效地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了因情感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因缺乏安全感而导致悲观、 退缩、 仇视、易惊等性格的形成。但是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孩子与生俱来一种非条件反射,那便是吮吸反射,但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如果家长一直给孩子含着个奶嘴,无疑在强化他这一反射,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依赖,只要一哭,就非奶嘴不可。同时,口腔科医生认为长期使用安抚奶嘴,会影响孩子上下颌骨的发育,也会使孩子形成高腭弓, 导致上下牙齿咬合不正,形成不美观的嘴唇外观。长时间空含奶嘴,可因吸进过多的空气而引致腹胀或呕吐。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长期把一个奶嘴放在孩子嘴里含着也容易使病原体入侵,使孩子更容易生病。所以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含着奶嘴,应该多花些时间在孩子身上,促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来源:健康有道丛书之《许尤佳:儿童保健与食疗》,本册主编: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 许尤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