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在贵阳:街头洋芋也能独领风骚

 深山木槿 2016-09-22

        七月底去了趟贵阳。一下高铁踏入贵阳的土地,扑面而来是久违的亲切感。虽然也是七月流火的日子,却收敛了烈日的淫威。掠过皮肤的清凉,让人感受“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这句广告词的诚意。

        贵阳是座休闲的西部省会城市,不以繁华取胜,却以舒适见长。不只有让人赞叹的宜人气候,美食也让人津津乐道。当你在大街小巷一路走来,就会细心地发现,除了各种叫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外,还有一种叫“洋芋”的街头小吃,花样百出,物美价廉,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既可以酥酥脆脆,也可以软糯鲜香,以多姿多彩调节着食客的味蕾,洋芋成为贵阳人的最爱。

        洋芋又名土豆、马铃薯,这个食物是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顾名思义,先辈们给这个食物取名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口感像芋头,借用了一个“芋”字,又是舶来品,所以在“芋”的前面加个洋字冠名“洋芋”。西南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都叫它这个名字,个人认为“洋芋”更贴切这道食材的本质特征。

      洋芋虽是引进的洋品种,却也是生性随和,耐旱耐涝,容易栽种。以谦和的姿态一头扎进异国土壤,悄无生息地孕育、开花、结果。洋芋在中国被大面积推广。在缺吃少穿的年代,没有牛肉搭配的洋芋,身价低廉,曾经被当成杂粮,填充百姓饥饿的肚子,维持着基本的温饱。所以洋芋一度是贫穷的代名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土豆在西餐里还是千篇一律的炸薯条、土豆泥、煎土豆和煮土豆时,洋芋早已摆脱了贫穷的帽子,从山区进军城市,在贵阳街头成为魅力小吃。一个路边小摊,一口平底锅,两把铲子,一些寻常的调味料,烤洋芋、炒洋芋、炸洋芋、洋芋饭、炒洋芋丝、洋芋粑粑……炒出了洋芋的花样年华。平凡的人们,用平凡的食材,做出了不平凡的味道。

 

                         吃在贵阳:街头洋芋也能独领风骚
        最除的洋芋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在街头是这般模样:灰头土脑地走街串巷,却能以朴素的味道勾起那童年的记忆。



                       吃在贵阳:街头洋芋也能独领风骚
   现在的街头洋芋千姿百态。炸洋芋片:撒上五香辣椒面,就是麻辣川味,调上番茄酱就变成了西餐味,配上咖喱粉就成了东南亚味。小小的洋芋与世界风味在瞬间零距离接触。



                        吃在贵阳:街头洋芋也能独领风骚
                       炒洋芋。加有米皮、糯米饭、卤水,让一份洋芋有了多重复合的味道。

 

 

                       吃在贵阳:街头洋芋也能独领风骚
                      煎洋芋,外焦里嫩,掠人眼球。

 


                                        吃在贵阳:街头洋芋也能独领风骚
        炒洋芋条,麻辣与洋芋成为了最佳搭档。看这色彩,已经让人垂涎欲滴。放学后的中小学生迫不及待地买上一碗,边走边吃,成为一道风景。


 

                            吃在贵阳:街头洋芋也能独领风骚
      旋风洋芋。很考刀功的,从上到下一气呵成,没有断开。酥脆的口感,配上酸酸甜甜的番茄酱,很受小朋友的喜欢。


 

                          吃在贵阳:街头洋芋也能独领风骚
                   洋芋丝加一点淀粉团成饼状入油锅炸,酥酥脆脆的,有麦当劳里炸薯条的味道。

 

 

                        吃在贵阳:街头洋芋也能独领风骚
        洋芋粑粑:洋芋被改头换面,赋予了细腻的情感。把洋芋煮熟后捣成泥,加入调味料后做成粑粑,在锅里煎成两面金黄,外焦里嫩,配上特色蘸料,好看,好吃。

 


                     吃在贵阳:街头洋芋也能独领风骚
      困难时期山村里的特色洋芋饭卷土重来。是对自然的追寻还是对童年记忆的回味?貌不惊人的洋芋饭由洋芋、四季豆、米饭和油盐搭配在一起,让大米饭有了惊艳的口感。在贵阳也是广受大众的喜爱,不只在路边小店出售,甚至登上了饭店的大雅之堂。做法也很简单:把切好的洋芋和四季豆用猪油炒一下,加盐,然后加水淹住,在上面覆盖大米或隔夜剩饭焖一下,待熟后有微微的锅巴,把饭菜均匀翻炒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