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读教材丨不了解迷宫手术,如何战胜房颤?!

 博览众长123 2016-09-23

杨明烽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上期回顾:《细读教材丨海燕呐,瞅瞅你的心咋这么大?》


作者:杨明烽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在细读本次教材之前,让我们先来揭晓上期答案:



该例扩大的心腔为右心房。


可能很多同仁会认为是左心房扩大,把右下肺动脉内侧缘,看成是增大的左房的右缘,误认为存在“双房影”。但另一鉴别点是,因为解剖上的临近,若左房真的增大到这种程度,则气管分叉的角度必然明显增大至钝角。


当然,可能因为右房增大比较少见,所以难以判断。该例是三尖瓣下移,即Ebstein畸形,这种先天性心脏病大部分可无症状存活至成年。另该例,虽然右心房如此大,但仍是窦性心律,如果是左心房增大的话,一般早就发生房颤了。


话又说到了房颤。房颤是近年的热门话题,人卫八版《内科学》190页在讲解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方法中,提到:




介入导管消融,很多读者不陌生,其最佳适应证是具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但外科迷宫手术,很多人就不那么熟悉了。实际上,迷宫手术可是介入导管消融的鼻祖,且在转复窦性心律的效果上更优。


上世纪60年代,Moe提出的房颤的发生机理,为多发性子波折返假说,而后Cox在犬房颤模型试验中证实,心房颤动的激动是经房间隔围绕肺静脉、下腔或上腔静脉径路并在界嵴产生功能性传导障碍,导致心房内产生诸多异常折返,故于1987年开始研究迷宫手术(Maze procedure)。1989年,Cox等首次报道了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维颤动,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根治效果,即永久消除房颤,使房室同步激动并保留心房的传输功能。


Cox迷宫手术设计基于3个目标:


(1)切断所有潜在的能导致心房颤动发生和持续的折返循环;


(2)恢复窦房结对心跳的控制,形成一条人为形成窦房结至房室结的心电传导通路;


(3)使心房产生的冲动激活左、右心房,维持心房的传输功能。


迷宫III手术示意图,引自《图解心脏外科手术学》


上图的+++线为手术切口,手术切开缝合处逐渐形成疤痕形成心电活动传导的阻断线,箭头线为窦房结至房室结的心电传导通路,左右心耳切除。


最初的迷宫手术,即迷宫I和迷宫II手术,所有的心电活动传导阻断线都由外科切开缝合造成,手术操作复杂,故COX在迷宫III手术中,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改用冷冻消融阻断。另迷宫I、II、III三种术式中,还对部分切口作了修改,为了减少窦房结和房室结区的损伤。


目前,迷宫III手术转复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最高,但其显著缺陷是,操作过于复杂,在心房上要做十处手术切口,特别是左心房后壁环绕肺静脉开口的切口,其出血有时是灾难性的。故随着技术的发展,外科医生改用射频、冷冻、微波、激光来形成这些心动活动的阻断线,即为迷宫IV手术。


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的发展,通过经血管介入的方法,也可以形成这些心电活动阻断线。细看迷宫III手术的示意图可以发现,导管消融线其实在模仿迷宫手术,比如环肺静脉消融线


因为射频、冷冻等能量造成的消融线,其透壁性、连续性等不可能超越外科的切缝,所以通常,外科迷宫手术具有更高的窦性心律转复维持率。但迷宫手术创伤较大,所以通常作为附加手术,在瓣膜或其他开胸心脏手术时同期施行。


对于孤立性房颤的病人,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Randall Wolf于2002年提出了Mini-maze手术,通过胸部的小切口或胸腔镜下完成四项主要操作内容,即使用射频能量双侧肺静脉隔离、左房线性消融、心外膜部分去神经化以及左心耳的切除,窦性心律转复维持率仍可高达9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