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缘摄受智 (一个半智平天下)

 buglee 2016-10-02

 缘摄受智

名色缘觉智一般被译作缘摄受智。我最初有名色缘觉智也就是缘摄受智的体验是在很早以前,在跟刘高明老师学拳的时期。有一天,在一个干枯的游泳池底,我和一个同校同学一起打杨式太极拳。打第一遍没什么感觉,打第二遍打到一半时,突然发现原来可以用意念带领手臂来打拳。打第三遍拳时全部都是那种奇妙的感觉,身体的动作是由意识在前引导。真是用意不用力啊,那样打拳根本不可能用到力。后来我问殷建尼师傅打拳时是不是应该那样用意打?殷建尼师傅说,对了,对了。我以为你学不会,看来你会了。

非常可惜的是那种感觉只来了一次,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这也是我后来停止练习的一个原因,练来练去没有进展。有些朋友看我现在痴迷苦练,说,如果你从十年前开始练就好了。我回答说,现在也不晚啊!孙禄堂对陈微明说,练习内家拳,只要一口气在,即能练之。李洛能三十七岁练形意拳,四十七岁功至大成。现在人的科技知识,生活水平,卫生条件都比过去不知好多少,人的寿命和青春似乎都延长了二十年。因此我认为只要肯努力,且找对了方向,年纪大一点还是可以练出绝世武功来。怎么练呢,当然是照着我的安般太极拳法来练啊。其实到现在估计没人明白安般太极拳法是什么类型的太极拳法,什么类型的有人知道吗?答案我会在下一篇博文中给出。

孙禄堂先生认为第四位达到绝世武功境界的,是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武禹襄武学,以气贯串。武禹襄的武学理论,其个人特色最为强烈,影响後世武者最大的,就是他的''论。''字用於武术,虽然不是武禹襄所独有独创,但是却可以说是完全发扬光大於武禹襄。在他短短的'打手要言'中,武禹襄就使用了二十五个''字。在他极短的'四字秘诀'中,也使用了六个''字。由此可见,武禹襄的武学理论可以说完全是以''来贯串。

不过在我看来,唯一的太极拳理论大家武禹襄,是最早讲述有关缘摄受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之人,这也是我对这位前辈极为佩服极为尊敬的一个重要原因。武禹襄的打手要言,才是真正有用的唯一的太极拳论。

在武禹襄的太极拳论中,有一系列有关心神意识在行拳打手中应用的讲述。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先在心,后在身。

始而意动,继而劲动。

这些都是非常清楚明显的缘摄受智的描写。

我学习南传佛教内观方面的知识是根据博友慈心老师的指点,直接阅读马哈西内观禅法的相关资料。当我看到关于缘摄受智时不禁眼睛一亮。这不是很美妙的事情吗?我问了一下身边几个修定的人,都没这种感觉。只有气功师尹达非说,他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是慢动作,就能感觉到一举一动都是心识在前,而肢体的动作在后。尹达非具有这种观智极为正常,他练习气功打坐多年,而他的功法是出现腹式呼吸后,就不停的观注腹部随着呼吸一起一伏。这跟马哈西基本禅法非常接近。

我来到了尹先生的住处。尹先生说,即使要推你一下,也是先要想要推你,手才会推出去。尹先生两手开始交替推来,之后开始连拉带搡,我的身体随着他的推拉牵引不停的运动,但两脚如被漆粘在地上。尹先生以前是机械专家,当他的手按在我的胸脯上时,气功师惊讶地说,我的力怎么跑到你脚底下了。这似乎不符合力学原理。

尹先生来了兴趣,让我也推他一下。我手轻扬,气功师向后倒去,我一把拉住了这位近来身体欠佳的另类玻璃高人。看来气功和太极拳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九月份,太太带着孩子去了外国,我独自在家,开始了马哈西禅法的套餐禅修。名色跟随智是早就感觉到了,我寄希望于在短期内获得缘摄受智。我每天都坚持坐几次,当刚下坐时,手臂慢动作时,确实有心在身先的一点感觉,但不明显。一个月后,太太带着女儿回来,我的实验停止。总之是进展不大。但由于有了一些马哈西内观禅法的知识,我之后经常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名色跟随。几个月后,缘摄受智的感觉来了。

一个半智平天下,是武禹襄。一个半智评天下,是我阿邓。

一个半智,即不完全的缘摄受智。至此,观禅四阶已贴出了一半。希望博友们练出神功,也来个一个半智萍天下。

: 武禹襄拳论 打手要言:

解曰:

以心行气,务沉著,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 '变幻虚实须留意'也。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

发劲须沉著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犹动动犹静'也。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是神奇'也。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莉顶头悬'也。

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解曰: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已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尚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精神提得起,则无双重之虞;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须上下相随,乃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能粘依,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要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继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将掀起,而加以顿挫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身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