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猪场考察归来 博士的震撼与反思---值得每一位中国猪老板阅读与称赞!

 朕本凡人 2016-10-02


得地利者得先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一句耳听起来很美,身受起来很惨的诗句。每年十月份,秋风肃杀,落叶飘零,就拉开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大幕。生在北方的我对丹麦、德国这种温和的气候,羡慕不已。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丹麦和德国的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这次在丹麦,听说一年中最冷的温度是0摄氏度,最高温度大约20摄氏度。没太信,回来问问度娘,度娘说此言不差。不仅感慨啊,老天爷真是眷顾丹麦啊,这个温度大部分都处于猪的最适温度区,再加上能源充沛而廉价,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猪舍环境是不难的。因为环境温度适宜,可以大量地通风;因为能源充沛,可以充分地换气。记得加拿大的技术专家在某次讲座上,一直对我们嚷:ventilating,ventilating,always ventilating。想想也真有道理啊,猪舍通风是疫病防控的不二法宝。我对猪舍内穿半袖干活的青年,投去羡慕的一瞥,因为在我们这儿,敢在11月份穿半袖舞秋风的,绝对是纯爷们才敢做的事。

那么,我们中国就真的不懂通风吗?显然不是的。按照经典的地理教科书说,我国的最南端在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最北端是漠河。东西距离5000公里。当北方白雪纷飞时,南方还在鸟语花香呢。四大火炉闷又烤,北方长刮沙尘暴。夏季敞门蚊子咬,冬季猪舍似冰窖。通风吧,夏季四大火炉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都高;通风吧,冬季北方的温度能冻死猪。在我们东北流传个笑话:某南方老板在吉林省西部建猪场,按照南方的标准修建了大量的猪舍。当满天大雪飞舞时,老板无心赏雪,暗自祈祷别压塌了猪舍,猪舍岿然不动;过了正月十五,开始化冻。老板终于长舒一口气,这个冬天算是过去了。然而,春天的冻雪却在春天真正来临前,轻轻滴压塌了他的猪舍。大家笑谈北方养猪是“过得了初一,过不去十五”。北方的雪载就像调皮的孩子,说不清什么时候胡闹。

因为气候温和,丹麦可以嚣张地要求土壤不能裸露超过30%;因为宜农环境良好,丹麦敢于号称世界养猪王国。这是老天爷赐予他们的先天优势,养不好猪,没天理。

得人才者得天下

“21世纪什么最珍贵?人才!”支撑德国制造和丹麦养猪的核心因素,我甚觉人才的力量功不可没。因为长期浸淫在教育界的缘故,我对这两个国家在吸纳畜牧业人才方面赞叹不已。

环境留人。

无论是在猪舍内还是设备加工制造厂,温馨而舒适的环境使人身心愉悦,进而创作/创业的积极性倍增,至少我要是工作在这个环境中,我定会在内心呐喊要为之奋斗终生的,而不是停留在入党誓词中。猪舍内空气清新而温暖,完全没有国内猪场内的“3D”产业特征(Dirty,Danger,Dark),取而代之的是铺着麦秸、碎木屑的地板,甚至让人如置身于沙滩的感觉,看来,猪的福利不仅仅是为了猪,更是为了人而提出的。在那个畜牧机械制造厂的车间,引起我注意的是墙上的音响。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想不激发设计灵感都做不到。

薪水留人。

在猪场出来时,与一个员工在洗澡。在恭维他长得年轻、强壮后,问他为啥喜欢十几年地在一个猪场工作这么久?他回答的原因很多,什么文凭低、离家近等,他特意强调了这是个中等偏上收入的职业。然后,我们看到了在猪场停车场停着的宝马、奥迪等车。当然,在奔驰都是出租车的国度里,这也许不算什么。问题是在丹麦也真看不到什么豪车啊。当在猪场工作能维持起码的小康水准,谁还愿意东奔西走当饲料销售人员呢?当小伙子开车回家时,我特意照了张相,打算回来告诉我的学生们:小伙子们,好好干吧,你们也有开宝马上班的时候!可惜,每年毕业的100多本科生能熬到那一天的,不多。因为每年他们毅然决然地走进猪场的不足10个人。

制度留人。

号称“从摇篮到坟墓都由国家包揽”的北欧福利最好的国家,丹麦果然名不虚传。这种制度也滋生了人们自然宁静的内心。人们可以醉心于自己心爱的事业。这一点,从设计工人的工作态度中看出来。在第二天参观的那个畜牧产品设计车间,工程师在图纸上画着草图,然后拿着尺子测量着,对比着,不紧不慢,不徐不疾。其神也专注,其态也享受。反观我们自己,里外上下都透着那么急功近利,心气浮躁。因为我们一直被教育着要力争上游,至于上游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某年的科技部的科技支撑项目,要求在3年的项目实施期间,培育出牛的品种。何其笑谈啊,3年连牛犊子都见不到,居然说可以培育出牛新品种。但你不吹这个牛,这个项目就会对你嫣然而笑滴飘身而过,留下你一个团队在呼喊中哀叹。

人才在技术的传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想要留住这种宝贵的智力资源,需要全社会都营造一个发挥人才优势的环境,允许失败,允许尝试,允许人才代替人力。

法家海外有市场

与技术相比,在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丹麦的国家育种体系中,我看到了丹麦人的自律、诚信和务实。

根据杨磊的介绍,结合在Hating公司的参观,我感觉丹麦人之所以可以把猪群的生产性能提高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国家育种体系功不可没。但维持起国家的育种体系,却又依赖于丹麦人的自律。这一点在大家把最优秀的种猪选送到国家AI中心这一过程中,就可窥一斑。鄙人不才,也承担了吉林市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的技术专家。但在实施中,却发现诸多问题,集中在一点就是人性的问题。对于丹麦人能够将国家育种体系执行得如此完美,心甚佩服:法家的思想在丹麦人的心中植根甚深。谁违规了,这个行业就不带谁玩了。

通过杨磊介绍猪场争取优秀种猪精液过程的表现,体现了丹麦人的诚信的一面。假设这事在中国执行,我深疑这其中必猫腻不断,芥蒂丛生。在丹麦,大家一轮一轮滴电话争购最优秀公猪的精液;在中国,很可能演变成酒店里一杯一杯的美酒,换来一袋一袋的精液。中国人实在是太聪明了。

丹麦人务实,知道养猪的根本在哪里。这根本就不用这工程、那计划、这补贴、那奖励来引导。养猪生产中,遗传育种技术的经济贡献率高达40%。所以说育种是养猪诸多技术中的重点,是基础,也是公益性工作。这项工作只能由政府牵头,而不是各个养猪场。丹麦的做法令人叫绝,据说他们在制定育种方案时,只有2名养猪专家,其余的专家居然来自餐饮、销售、政府等。不知是否属实,但猜想此言不虚。所以,丹麦猪的育种方案中,不论在生产性能还是胴体品质等,都紧紧围绕人们的消费需求而展开,其结果也是效率高、效益也高。

这次欧洲两国之行,最打动我的不是先进的养猪设备,不是令人扼腕叹息的病死猪肉被加工成肉骨粉,也不是猪舍内生产性能卓越的猪群,这些都可以通过投资和技术普及来解决。真正难以解决的是人们心中对法的敬畏。

格物致知

原本很高雅的道理被我理解得不伦不类。我觉得这次欧洲之行收获最大的是他们对器械的理解:高效、耐用和符合要求

功欲速,必先利其器——孔子《论语?卫灵公》


高效

丹育国际的首席商务官杨磊先生说丹育的猪群生产性能非常好,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piglet/sow/year)高达32头。那么这么高产的母猪依靠人力来进行管理显然是行不通的。在杨磊提供的专题片《ModernDanish Pig Production》中,除了母猪配种使用了大量的人力外,其它部分的机械化程度高是一个典型的特点。该片的农场主可以自如地使用电脑来管理生产。也许有人会不屑,我们也会用电脑。问题是我们用电脑在做什么?把生产数据录入excel表格?把数据录入猪场管理软件?貌似这些都太小儿科,应该学会统计分析,利用海量信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惜,时间短,没有看到农场主怎样用电脑分析猪场数据。

耐用

展会现场和公司的仓库中,一件设备、一套设施,都向我们展示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制造业的狂热。厚实的双面镀锌管看上去就质感十足,使用50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即便是现代的板材,比如合成壁板,也是倍显高科技的范儿。这些其实很值得我们借鉴,易损的器材很容易伤到我们的猪群。当然,中国制造也不是造不出这么好的设备,而是需要符合一种经济规律,具体忘了叫什么了,大概的意思是用便宜、易坏的产品吸引人们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生动的例子就是当年温州的星期天鞋。据说这种便宜的鞋只能穿1周时间。款式新颖、价格便宜,就是不耐用。

符合要求

这一点是我感受最深的。其实,符合要求,到底符合谁的要求?当然应该是符合猪的生物学特性对生产设备的要求。那么,猪的生物学特性到底有哪些,可能会难倒一批自诩为养猪的人。猪饮水设备到底应该怎么样设计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复杂的事。丹麦猪场在给仔猪补饲人工乳的设备就非常有意思。一个碗状的水碗,将压力阀连杆突出在水碗中间。这点充分利用了猪的探究行为特点。估计设计人员没少费心血。在《pig signal》这本书中,有幅图片,是一个人在母猪舍内观察母猪群情况,配的标题是“see better by see more”,给我的启示很多:想要提高生产水平,就要仔细观察我们猪,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为之设计出更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

虽然我们是人口大国,但有专家断言我们的人口红利已悄然离开,迎接我们的将是昂贵的劳力价格。新形势下,丹麦的养猪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展会搭台,吃喝唱戏

以前,从国外回来的牛人常不无感慨滴说人家国外的农场主是如何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促进畜牧产品的消费。这回畜牧展上的所见所闻,业也确实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跟消费者进行走心的互动。

搭起stand,招待吃与喝。

与国内畜牧展相类似,我在汉诺威畜牧展上看到了硕大的农机具、活生生的参展动物、精美的技术资料等。但不太一致的地方也多。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吃与喝。大部分展台,尤其是大型公司的展台,都有咖啡、啤酒、可乐等饮料,出手阔绰的公司在中午的时候还有汉堡、蛋卷和煎饼等。我和老丁就在第二天的中午,通过各公司的招待,解决了午饭的问题,顺利滴省下10欧。国内农展会的展位没吃喝,可能是怕吃撑了顾客,或者喝得顾客频频找厕所,降低参观质量。纵观这么多年的长春国际农博会,我还真没发现谁家有吃喝招待。而这里的展台,几乎家家有纪念品,帽子、圆珠笔、钥匙扣等。应了那句话,瓜子仁不饱暖人心,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想不仔细看看展位内容都不好意思。而国内的参展商可能第一次见到老外拿农业展会当party了,没来得及准备吃喝,几乎都是简单的产品宣传单,没有大型的产品,自然也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

游戏魔术和讲座,拉近关系有绝活。

与国内冷冰冰的展会不一致的是,这次见到的参展商都主动讨好参观者,炒人气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有个展位,请魔术师表演魔术。我驻足参观时,是在表演绳子打结的内容。魔术师请两位靓妹各拉绳子一头,绕在他脖子上使劲拉,他也表现得额头青筋暴动,等攒足了大家的恐惧后,一松手,绳子的结自动开了,大家一阵阵掌声。虽然内容简单,但互动效果很好。另外,DLG的讲座、大力抡锤砸桩子、推球入洞等游戏也很好玩。狭隘滴想,老外这么卖力滴做,一方面与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心态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跟他们的农业人口金贵有关。要是像天朝70%的农民,这些根本不需要,展位前都people mountain peoplesea的。

管你是谁,图的都是乐。

在展馆里,美女如云,美腿如林,也有胖子,甚是吓人。我真不信这么多美女都能不爱红妆爱牛羊,一心一意投身修理地球的伟大行业中。而且,其中也不乏胖若两人的帅哥美女,这明显不符合我们畜牧业的选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嘛。但大家都逛得怡然自得,乐在逛的快乐中,也大包小裹滴划拉资料,心安理得地拿纪念品,见到好吃的也都大快朵颐。我估计参展商对通过参展来提高业务量也没抱多大希望。整个欧洲的业务量就那么多,只好把产品往高大上的层次上做。结果,越好越耐用,产品用了就不坏,导致市场越来越萎缩。一看到亚洲人面孔,都跟看着钱包似的,弄得我面对他们期待的眼神,一阵阵地内疚:对不起,我不是土豪,我就一介酸儒,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百无一用的书生。明白了其中的玄机,大家也都心态平和,卖了孩子买猴——就是为了玩嘛。所以,整个展馆内外就是一个大party。

汉诺威的展会其实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要亲近我们的消费者,拉着他们来看看他们吃的肉蛋奶都是怎么生产的,不要动辄就被无良媒体忽悠,不要再让禽流感、瘦肉精等蒙住了我们的双眼。尤其是一些小孩都来参与,都来理解,对于未来的人才、市场等,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汉诺威的展会其实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要亲近我们的消费者,拉着他们来看看他们吃的肉蛋奶都是怎么生产的,不要动辄就被无良媒体忽悠,不要再让禽流感、瘦肉精等蒙住了我们的双眼。尤其是一些小孩都来参与,都来理解,对于未来的人才、市场等,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资料来源:姜海龙博士---吉林农业大学,原载爱畜牧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