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与“质”——《论语》乱谈之二十二

 沉思中的李子树 2016-10-02
  “文”与“质”

  ——《论语》乱谈之二十二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ò)犹犬羊之鞟。”(《论语》12、8)

  中秋节,收到了亲戚朋友送来的一些月饼,包装精美的盒子琳琅满目而内在的月饼却大同小异,这让我怀疑送的究竟是盒子还是盒子中的月饼。于是,我对包装精致的月饼铁盒总是爱不释手,而对月饼本身反而无所谓吃不吃了,故而哂笑自己真是一个“买椟还珠”的郑国人。在现实生活中,注重“面子”的中国人越来越重视表面的“文”,而对看不到的“质”的追求却常常忽视,因而不愿意把精力花在“质”的提高上——或许这也是当今社会浮躁的一种表现。“月饼现象”可算是对“文”与“质”关系的最好阐释,结合这则“论语”,棘子成和子贡之间的对话当然不是针对什么事物而言的,而是对“君子”要不要“文”的“学术”探讨。卫国大夫棘子成可能也对当时片面追求“文”的社会现象不太满意,认为君子只要本质纯真朴实就可以了,不需要在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方面耗费心思。棘子成的观点想想也有道理,“月饼”只要有营养、味道好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在外面穿上豪华的“套装”呢?谁知道,棘子成的随便一说,子贡听了反应有点出人意料地激烈,先用了一个“惜乎”以表示自己的遗憾,再加上一句莫名其妙的“驷不及舌”,意思相当于常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莫非他为棘子成的说话轻率而感到惋惜?子贡在表达了自己“文犹质”、“质犹文”的看法之后,又用“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作为论据加以证明。“鞟”是去毛的皮,即革,他的意思是如果否定“文饰”,就像兽皮去掉毛色花纹后,“虎豹之革”就如同“犬羊之革”了。子贡的譬喻论证法似乎言之有据,其实没有多大说服力,甚至根本没有道理,因为即便是掉毛的虎豹之革也一定会远远强于犬羊之革——归根结底这还是“质”的差距!按照子贡的思路,反过来说,虎豹之皮之所以强于犬羊之皮根源在于“毛”,也即“文”,那么“质”根本不是问题了?这未免就有些片面了,我想子贡是难以自圆其说的。我以为,内在的“质”永远是本质,而外在的“文”永远是文饰而已,这是主与次之间的区别,主次间无法划等号,更无法颠倒位置,一个人如果在文饰方面过于注重起来,一定多多少少地会在内在修养方面减少精力。外在的不足可以用内在的修养来弥补,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而外貌丑陋的人我们今天依然崇敬;而内在的不足却不能以外在的华丽来掩饰,比如有些影视明星虽然生有一身好皮囊却难以掩饰知识的浅陋和灵魂的空虚。何况,内在修养本身就是一种“文饰”,如果说虎豹之皮与犬羊之皮没有多少区别,这是因为你的关注点只是外在的“皮毛”而已,但一个活生生的人则是所有的综合,而且内在的东西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子贡所认为的“文犹质也,质犹文也”的观点就显得有些极端了。我觉得“文”与“质”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反映在人身上,两相取舍,相对而言,我倒是更赞成棘子成的说法——当然,他把“文”完全地否定掉也是错误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内在充实,同时外在也不赖,君子既要有内涵,同时也衣着整洁,举止大方,抬手文明,投足稳重,那才是最好不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