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鸿墨轩3dec 2016-10-07

 发布者: 书法屋

摘要: 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唐代初期,在书法艺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祖父欧阳阳玲为南陈名将,官至广州刺史,都督南· ...-
 
 
  唐代初期,在书法艺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祖父欧阳阳玲为南陈名将,官至广州刺史,都督南·衡·交·广等州诸军事。父亲欧阳绝继承爵位,后据广州起兵叛陈,兵败而死,欧阳询幸免于难,为著名文学家江总所收养。隋开皇九年(589),随江总入隋,客居长安,官太常博士。与唐高祖李渊有旧,武德四年(621)降唐,官至给事中、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贞观十五年(641)去世,终年85岁。-

    欧阳询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曾参与编纂《陈书》,并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艺文类聚》。他更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有重名于夭下。唐代学者张怀瑛在《书断》中称欧阳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可惜欧阳询的飞白和章草等书体没有作品传世,
篆书散见于其所题写的碑版题额,楷书则雄冠天下,为我们留下了《房彦谦碑》、《化度寺碑》、《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和《九成宫酸泉铭》以及小楷((,心经》等作品。-

      欧阳询早年受养父江总影响学习王羲之父子书法,后来曾经师法北齐著名书法家刘氓,笔力更加坚韧。人唐之后,综合诸家,自成一体,成为唐代楷书的杰出代表.
-
      《房彦谦碑》全称《唐故都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临淄定公房公碑铭并序》,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丹,是欧阳询传世的唯一
隶书作品,贞观五年(631)三月立石于山东章丘。其结体笔法都保留了北朝风气,古拙雄浑,而串性粗糙,缺乏韵’味。欧阳询年已七十余岁而写出这样的隶书作品,颇令后人费解。它一方面说明当时社会隶书水平的普遍低下,也说明当时社会尚且流行这种风格的隶书作品。-

      《化度寺碑》全称《化度寺故僧a禅师舍利塔铭》,贞观五年(631)立石于洛阳化度寺,李百药撰文。字体小而秀雅,笔法刚劲而风神内敛,含蓄蕴藉,历来被认为是欧阳询楷书之冠。元代书法家赵孟颊在拓本的跋文中称“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

      《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632)四月刻石,原石在陕西麟游。法度谨严,窝险劲于雍容之中,风神遒劲,神采与骨力兼具,文质彬彬,是欧阳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也称《温彦博碑》,贞观十一年(637)十月立。原石在陕西礼泉。点画瘦劲,气格清峻,结体稳健,炉火纯青。书写此碑时,欧阳询已经81岁,人书俱老,而从书法之中看不到一丝衰退之气。-

      《皇甫君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君之碑》,也称《皇甫诞碑》。无刻石年月,于志宁撰文。原石现存西安碑林。点画峻整,斩钉截铁,结体险劲,若精钢所铸,充满张力,气息森然,带有较多的隶书笔意。在传世欧书中别具一格。-

    以上诸碑书写时间不同,风格也有差异,说明欧阳询到晚年在书法艺术上仍然精进不已。对干欧阳询书法的这种差异,前代学者都已经注意到。清代学者郭尚先在《芳坚馆题跋》中说:“率更书出奇不穷,《化度》之渊穆,《醴泉》之华贵,《虞公》之峻洁,此碑(指《皇甫君碑》)之森秀。”唐代书法崇尚法度,而规矩森严又以欧阳询为最。-

    欧阳询还有两件
行书作品传世,即《卜商帖》和《仲尼梦莫帖》。《卜商枯》为纸本墨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点画遒丽而险劲,蕴含一股猛锐之气。《仲尼梦莫帖》也是纸本墨迹,为欧阳询晚年作品,现藏辽宁博物院。点画险劲,气韵森然有不可犯之色,而又清丽绝俗,不可方物。和王羲之一派东晋南朝士族行书相比,欧阳询的行书显然融人了更多的北方气息,峻拔秀润,超凡脱俗,耐人寻味。欧阳询去世后,其书法在其少子欧阳通身上得到了继承。-

    欧阳通(?-691),字通师,为欧阳询少夫人徐氏所生。武后朝官至宰相,封渤海县子。因谏立武承嗣为太子,件武后之意,被酷吏陷害而死。-

    欧阳询去世之时,欧阳通年纪尚少,母亲徐氏为生存计而教欧阳通学习其父亲的书法,并徐氏为生存计而教欧阳通学习其父亲的书法,并让欧阳通花费大量金钱购买父亲的书迹以供学习。欧阳通昼夜苦练,遂得欧阳询书法之神韵,而险劲峭拔过于乃父,遂获得重名。与欧阳询相比,欧阳通在书写的时候更加刻意,连工具都十分讲究,失去了艺术的自然快乐。表现在作品之中就是做作,从点画特征到结体架构,都刻意而为,使人感到拘束。其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和《泉南生墓志》。-

    《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高宗龙朔三年(663)十月立。李俨撰文,欧阳通书丹。原碑现在西安碑林。笔力劲健,结体谨严,而点画刻意尖露,横笔和转折的顿笔处尤其如此。-

      《泉男生墓志》全称《大唐故特进行右卫大将军兼检校右羽林军仗内供奉上柱国卞国公赠并州大都督泉君墓志铭》。高宗调露元年(679)十二月立。1922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北邝山。书法风格和《道因法师碑》接近而稍显温润。-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父虞荔官至南陈太子中庶子,以德行受知于陈文帝。虞荔去世,度世南年仅4岁,过继于叔父虞寄,故弱冠取名“伯施”。性沉静寡欲,笃志勒学,少与其兄虞世基受学于当时著名学者吴郡顾野王,经十余年而精思不倦,或累旬不盟洗。善属文。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虞世南拜之为师,妙得其体,由此而声名远播。仕于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隋灭陈,与其兄虞世基同入长安,兄弟二人俱有重名,时人方之“二陆”(陆机、陆云)。隋场帝大业初,累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
 
在此期间,虞世南编纂了著名的类书《北堂书钞》100卷,并编纂了《长洲玉镜》等类书。虞世南长于诗文,风格类似著名文学家徐陵,故为场帝所爱。虞世基为隋场帝所宠信,贵盛无比。及场帝为宇文化及所杀,虞世基亦被杀。虞世南从宇文化及至聊城,宇文化及为窦建德所破,窦建德授虞世南黄门侍郎。唐太宗灭窦建德,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寻转记室,授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当时.身为秦王的李世民“锐意经籍,于秦府开文学馆,广引文学之士,下诏以府属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下。”(《旧唐书》卷一八九《福学总论》)“每军国务静,参渴休归,便即引见,讨论坟籍,商略前载。”(《旧磨书·褚亮传》)-

    太宗即位,转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迁太子右庶子,与褚遂良、萧德言等编纂《群书治要》50卷.贞观七年,转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后人因称“虞永兴”。唐太宗重其学问,每机务之暇,多引之谈论,共观经史。虞世南貌不惊人,但志性刚强,敢于直言,每论先朝帝王得失,必存规谏.太宗过失,世南必上疏谏之,有犯无隐,故太宗重之。唐太宗尝称虞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日忠直,三日博学,四日文辞,五日书翰.贞观十二年去世,终年81岁。-

    在书法上,虞世南曾受教于智永,妙得其神,为南朝士族书法之正传。由南入北,虞世南并不以书法名世,所以唐太宗贞观年间以前,世人并不重视虞世南的书法。唐太宗崇尚王羲之,虞世南的书法遂大得欣赏,以致虞世南去世之后,唐太宗有“无人可以论书”之叹。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使虞世南的书法在唐代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张怀瓘在《书断》中就曾比较欧阳询和虞世南二人的艺术风格说:“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认为虞世南的含蓄蕴藉要胜过欧阳询的锋芒毕露.张怀瓘在《书断》中还说:“其书得大令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臭味羊(欣)、薄(绍之),不亦宜乎!”唐·李嗣真在《书后品》中称赞虞世南的书法“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绮娇春,鹅鸿戏沼,故当在(萧)子云之上。”-
 
宋《宣和书谱》云:“释智永善书,得王羲之法,世南往师焉。干是专心不懈,妙得其体,晚年正书遂与王羲之相后先。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称,议者以谓'欧之于虞,智均力敌,亦犹韩虚之追东郭娩也。’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盖世南作字,不择纸笔,皆能如志。立意纯粹,若登太华,百盘九折,委曲而人杳冥。或以比罗绮娇春,鹤鸿戏沼,层台缓步,高榭风尘。其亦善知书者。”史书记载唐太宗力学王羲之而不能佳,便向虞世南学习。唐太宗的《晋祠铭》和《温泉铭》笔力结体也确实有度世南的味道,说明虞世南当时对唐太宗的书法审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虞世南传世的作品不多,比较可信的只有《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武德九年(626),唐高祖李渊下诏重修孔庙,命虞世南撰文铭石。而碑石之树立则在贞观七年  (633)。武周长安三年(703)四月,相王李旦题额“大周孔子庙堂碑”。或云原碑仅拓数十本以赐近臣,后毁于大火,所以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据史书记载,《孔子庙堂碑》刻成之后,观者众多,车马集于碑下,填塞街巷,毡拓几无虚日。-

      《孔子庙堂碑》集中体现了虞世南学习王羲之一派南朝士族
书法的艺术特点,点画姿媚而遒劲,气韵简淡而高雅,骨肉相称,风神凝远,锋芒内敛却气宇轩昂,珠圆玉润而端庄肃穆,在唐代楷书碑刻中独树一帜。-

    虞世南的其它书迹记载于《宣和书谱》的还有《积年帖》和《论道帖》等行、
草书十余通,大都失传。传世墨迹《汝南公主墓志铭》历来被定为虞世南所作,但从其笔法神韵来看,尚有一定的疑问.
    唐代书法家中与虞世南风格最为接近的是其外甥陆柬之。
    陆柬之,生卒年不详。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虞世南的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仪郎、崇文侍书学士等。-

    陆柬之先从其舅学书,后上溯二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据唐·张怀瓘《书断》的描述,陆柬之中年时期的书法还比较怯懦柔软,总章年间(668-670)之后,筋骨具备,风神遒逸。若至于兴会.则穷理极趣,不可端倪。唐·李嗣真《书后品》也称述陆柬之“学虞草体,用笔则青出于蓝,故非子云之徒。正隶(即楷书)工夫恨少,不至高绝也。”说明陆柬之长于
行书。《宣和书谱》记载北宋宫廷藏有陆柬之所书行、草书迹六帖,评者以为“搜出蓝之誉,遂将咄逼羲、献.落笔浑成,耻为飘扬绮靡之习,如马不齐髦,人不栉沐,虽为时鄙,要是通人之达观。”传世作品有其所书晋代文学家陆机的《文赋》墨迹。
    陆柬之书陆机《文贼》,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点画遒逸,神采温润圆浑,刚柔兼具,风流蕴藉,心手双畅,自然活泼,在唐代书法家的传世作品之中最为接近王羲之一派东晋南朝士族书法的风格神韵。-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褚亮,字希明,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群书,无所不至,复善谈论。弱冠入仕,至尚书殿中侍郎。入隋,与虞世南并以文学受知于晋王杨广,召为东宫学士。大业七年(611)任太常博士,与欧阳询共掌礼仪。大业九年(613),杨玄感反叛于东都洛阳,后被平定。褚亮受到牵连,左迁西海郡司户。大业十三年,薛举据金城郡(今甘肃夭水)起事,号西秦毅王,割据陇右,拜褚亮为黄门侍郎,委以机务,褚遂良也被署为通事舍人。薛举病死,其子薛仁果为唐太宗所灭,褚亮父子受到太宗礼遇,褚遂良被授秦州都督府恺曹参军.太宗于秦王府设文学馆,褚亮与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姚思廉、孔颖达、卢德铭、虞世南等同为秦王府学士,名于一时。贞观九年,封阳翟县男。贞观十六年进爵为三品县侯。贞观二十一年病故,时年88岁。-

    褚遂良是褚亮的第二个儿子,因为褚亮的关系,受到当时名士重臣的器重。贞观十年迁右起居郎。博涉经史,尤其工于书法。一次,唐太宗对侍中魏微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与之讨论书法。魏徴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诏令褚遂良侍书。唐太宗极爱王羲之书法,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献古法书,但莫能辨其真伪,褚遂良一一备论所出,一无衅误,天下服之。贞观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贞观十七年参与决策,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寻授太子宾客,贞观二十二年拜中书令。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重,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受遗诏辅政。唐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公,后人因称“褚河南”。高宗永徽三年,征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四年为尚书右仆射,依旧知政事。永徽六年,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及长孙无忌坚决反对,遭到武则天的嫉恨,左迁潭州都督。高宗显庆三年,转桂州都督。不久,又被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去世于爱州,终年63岁。-

    褚遂良中年以后方以书法名世。对于褚遂良的书法,张怀瓘在《书断》中评论说:“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而从褚遂良的作品来看,其前期书法主要继承了北朝碑版的刚劲雄健之风。如著名的《伊阔佛A碑》,全用方笔,结体方正谨严,笔画虽细劲而气韵雄肆,和虞世南没有什么雷同。北方碑版虽在风雅蕴藉上输于南朝士族书法一筹,但刚正阔大之气却为南方士族书法所不及。经历了南北朝末期和隋代的南北文化融合之后,南北书法风格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隋代的碑版刻石已经没有了北魏造像的粗糙猛厉,方正刚强而中平和雅。就碑版而言,初唐的几位大书法家其风格气韵都主要以北方气格为主。另外,用于碑版的书法和用于书札的书法要求是不一样的。碑版书法要求雄峻方整,书札则要求流畅秀雅。南朝士族的书法主要施之于书札,便于朋友亲戚之间的书札往来,将其施之干高碑大版则明显不合适。到唐代,士族名士书札往来以见性情的风气已经逐渐淡去,树碑之风却方兴未艾,所以唐代书家多善碑版,书风雄肆奔放,其因正在于此。
-
 褚遂良没有为我们留下像王羲之、王献之或萧子云那样的书札作品,只为我们留下了一些碑刻。
    唐·李嗣真《书后品》载褚遂良曾学书于史陵。史陵的书迹今已不可见,无法推断。因为欧阳询比褚遂良大将近40岁,又和褚亮是好友,所以褚遂良可能受过欧阳询的影响。太宗贞观初年,曾令魏微、薛收、褚亮等整理御府所藏古今图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向抄书手们教示笔法。-
 
唐太宗从贞观十三年(639)开始大力搜求王羲之书法墨迹,前后共得数千纸。褚遂良书于贞观十五年的《伊阔佛完碑》尚且没有什么王羲之书法的痕迹,但褚遂良又为唐太宗整理了这些搜求而来的王羲之书法墨迹,并撰写了《右军书目》。说褚遂良不受王羲之书法的影响,似乎又是不可能的。褚遂良的传世书法,《伊阙佛龛碑》代表着中年,而《雁塔圣教序》和《房玄龄碑》等则代表晚年。晚年书法明显比早年更加秀美跳宕,更加讲求结体和笔法的韵律,有更多的温雅之气。故李嗣真在《书后品》中称褚遂良的书法“丰艳雕刻,盛为古今所尚。”张怀灌《书断》称褚遂良“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真书甚得其媚趣,若瑶台青琪,官映春林,美人蝉娟.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欧、度谢之。其行草之间,即居二公之后。”-

      《伊阅佛龛碑》也称《三兔记》,贞观十五年(641)十一月立石。岑文本撰文,褚遂良书丹。原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口石壁,为褚遂良中年所书。结体平正宽博,点画炯娜刚健,有不少
隶书波碟笔画,古朴厚拙,保留了较多的北朝碑刻风格.《孟法师碑》全称《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贞观十六年(642)立石,岑文本撰文,褚遂良书丹。原石久已佚失,传世有清代学者李宗瀚旧藏唐代I日拓孤本。-

      《孟法师碑》的书写时间与《伊阔佛龛碑》相距不到一年,风格也非常接近,而《孟法师碑》更加温润而飘逸,点画圆劲深厚,犹存部分隶书遗意。李宗瀚跋日:“遒丽处似虞,端劲处似欧,而运以分隶遗法,风规振六代之余,高古近二王以上,殆登善早年极用意书。”清代学者杨宾称其为褚遂良
楷书第一,有过誉之嫌。-

      《房玄龄碑》也称《房梁公碑》,贞观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立石。原碑在陕西礼泉县昭陵。与《伊阔佛完碑》和《孟法师碑》相比.此碑的书法风格已经发生很大改变,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融隶书点画于楷书之中,点画细劲飘逸,韵格超绝,承前启后。-

      《雁塔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凡二石.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十月至十二月刻。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丹,万文韶刻石。后石刻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书丹。二石均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下。-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书写此碑时褚遂良已经56岁,书法艺术已达巅峰。《雁塔圣教序》有魏碑结体的宽博和带隶书意味的波碟,笔法跳跃多变、中锋侧锋交替使用,婀娜多姿、瘦劲飘逸,如插花舞女,顾盼多情,耐人寻味。所以宋代学者萦迪在《广川书跋》中说:“褚河南书本学逸少,而能自成家法。然疏瘦劲练,又似西汉,往往不减铜鞮等书,故非后世所能及也。昔逸少所受书法有谓多骨微肉者筋书,多肉微骨者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河南岂所谓瘦硬通神者邪?’-
 
明·汪珂玉在《铁网珊瑚》中称褚遂良书法“婉媚遒劲,波拂处蜿蜒如铁线。”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更称宋徽宗的瘦筋体书法源自褚书,非常正确。清代学者王树曾评价《雁塔圣教序》“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见清·王珊《虚舟超胶》。)
-
    临《兰事序》绢本墨迹,传为褚遂良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虽然是临写王羲之,但全为褚遂良自运,十分精彩动人。米带曾评价说:“虽临王帖,全是褚法。其状若岩岩奇峰之峻,英秀之华,翩翩自得,如飞举之仙;爽爽孤骞,类逸群之鹤;蕙若振和风之丽,雾露擢秋干之鲜,肃肃庆云之映宵,矫矫龙章之动彩。九奏万舞,鹓鹭充庭,锵玉鸣挡,窈窕合度,宜其拜章帝所留赏群贤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传世号称为褚遂良所书的还有《倪宽赞》、《阴符经》等,虽然能得部分褚遂良书法的风神,却绝非褚遂良的作品。而传世小楷《陀罗尼经》则可视为褚遂良的书法精品之    褚遂良晚年的新书风问世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许多追随者,其中最著名的是薛曜和薛樱兄弟。
 

    薛曜(642-?),字升华,祖籍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河东薛氏自东汉晚期以来一直是著名的士族世家.人才辈出,隋代著名文学家薛道衡就是薛曜的曾祖父,祖父薛收则是隋代大儒王通的弟子。父亲薛振(622-683)字元超,官至中书令,奖掖后进,当时著名文士多出干门下。薛暇历官春官郎中、正议大夫、奉哀大夫等,与当时文人王勃、李桥、沈侄期、张说、刘知几、宋之问等相过从。传世作品有《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涂山诗》,书学褚遂良而加之以猛厉,殊少蕴藉,而其点画之有意顿挫婉转则开宋徽宗瘦筋体之先声。-

    薛樱(649-713),字嗣通,薛暇的堂兄弟,魏徽外孙。进士及第.历官彭山令、中书舍人、奉哀大夫修文馆学士、工部礼部尚书、中书侍郎、参知政事、太子少保等,人称“薛少保”。以翔赞之功封晋国公。唐睿宗以其为姻亲,常引人宫中,参与朝政。唐玄宗开元元年(713),窦怀贞以谋反被杀,薛稷以知其谋,被赐死干万年狱中,时年65岁。-

    薛稷才华横溢,长于诗歌,精善声律,诗作雅正冲融,与李桥、崔融、宋之问齐名,张说称其诗歌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复善绘画,尤以画鹤著名,号为一绝。长于
书法,家中多藏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真迹,临写不辍,遂以名家。尤善楷书,效仿褚遂良而能得其神韵,点画纤瘦而笔势雄健,遂以书法名天下,后人将其列入“初唐四家”之列。其传世作品有《信行禅师碑》。-


      《信行禅师碑》神龙二年(706)八月立石。李贞撰文,薛樱书丹。原石久佚.点画结体全仿褚遂良。唐·张怀瓘《书断》称薛视“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从《信行禅师碑》正可以看出薛樱书法的这种特点。其点画比褚遂良更加瘦硬,结体也更加疏朗,而笔法却抑扬顿挫,充满韵律,故富于婀娜之姿态。-

    另一位书法家裴守真也继承了褚遂良的书法风格。裴守真,生年不详,约去世于武则天长安年间。绛州视山(今山西绛县)人。高宗时官太常博士,武后时期官司府承,后贬汁州司马,迁成州、宁州刺史.传世书迹有《李憨碑》,1954年出土于西安。书法全学褚遂良,只是比较拘谨,不够鲜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