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脾助胃操总共有五节,全部做完共需要3~5分钟。这套动作直接涉及身体上的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以及足太阴脾经五条经脉上总共十几个腧穴,具有健脾胃、利肝肾的作用,能够起到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有助于身体健康。 1、叩打缺盆穴 缺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这个穴位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距离前正中线4寸的地方。 缺盆穴可以用来防治咳嗽、气喘、颈淋巴结核、咽喉肿痛以及肋间神经痛等症。 进行这套动作之前要采取正坐的预备姿势,上体自然靠在椅背上,两手掌心朝下放在两侧的大腿上面。 具体动作: 第一个八拍的1~2拍,将头低下去,两臂同弯,带动两手指尖对两侧的缺盆穴进行点扣。注意手腕要放松,点扣的力量要适度。3~4拍的时候要抬头,将两臂打开。5~8拍的时候,将1~4拍的动作重复一遍。 第二个八拍的1~2拍,上身向左转体,同时两臂侧举回弯,带动两手指尖对两侧的缺盆穴进行点扣。3~4拍,上身向右转体,同时两臂侧举回弯,带动两手指尖对两侧的缺盆穴进行点扣。5~8拍,重复1~4拍的动作。 第三个八拍重复第一个八拍的动作。 第四个八拍重复第二个八拍的动作。 2、拍打阴市、梁丘穴 阴市穴属于足阳明胃经。这个穴位位于大腿的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髌骨上3寸的地方。 梁丘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的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髌骨上2寸凹陷的地方。 这个穴位可以用来治疗胃炎、胃痛、腹泻、膝关节以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症。 取正坐的预备姿势,上体自然靠在椅背上面,两脚并拢,两手掌心朝下放在两侧的大腿上。 具体动作: 第一个八拍的1~4拍,两手对两腿的阴市穴和梁丘穴进行拍打,一拍一次。5~8拍,左右手轮流对两腿的阴市穴和梁丘穴进行拍打,同时用两脚的脚尖交替点地,身体逐渐转向左侧。 第二个八拍的1~4拍,用两手对两腿的阴市穴和粱丘穴进行拍打,一拍一次。5~8拍的时候,用左右手轮流对两腿的阴市穴和粱丘穴进行拍打,同时两脚脚尖交替点地,身体逐渐转回原位。 第三个八拍和第四个八拍分别重复第一个八拍和第二个八拍的动作,但是转体的方向相反。 3、拍打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于足阳明胃经,这个穴位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的位置。 作为人体上的保健要穴,足三里穴可以防治急慢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咳喘、贫血、高血压、健忘失眠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的多种疾患,并有补虚强身的防病作用。 取正坐的预备姿势,上体自然靠在椅背上而,两手掌心朝下放在两侧的大腿上。 具体动作: 第一个八拍(1)1~4拍,上体前倾,两臂伸直,双手对两腿上的足三里穴进行拍打。 (2)5~8拍,将左腿伸直,用脚跟着地,左手对左腿上的足三里穴进行搓揉。 第二个八拍具体动作同第一个八拍,但第二个八拍的5~8拍需要出右腿。 第三个八拍重复第一个八拍的动作。 第四个八拍重复第二个八拍的动作。 4、按摩腹部 对腹部进行按摩可以直接涉及任脉、足少阴胆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五条经脉上的几个腧穴。 腹部众多的腧穴均可以用来防治消化系统疾患、肾病以及热病等病症。 取正坐的预备姿势,上体自然靠在椅背上面,将两脚并齐,两手掌心朝下放在两侧的大腿上面。 具体动作: 第一个八拍,将左手贴到右手手背上面,双手上下按摩腹部。 第二个八拍,将右手贴到左手手背上面,双手上下按摩腹部。 第三个八拍,将左手贴到右手手背上面,双手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第四个八拍,将右手贴到左手手背上面,双手按逆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5、按摩腰部(双人运动) 按摩腰部会直接涉及位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两条经脉上面的七、八个腧穴。 对腰部穴位进行按摩可以防治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疾病,同时对于热病和脾胃、心肺等不适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取两人对坐的顷备姿势,上体自然靠在椅背上面,两手掌心朝下放在两侧的大腿上面。 具体动作: 第一个八拍,全体起立,两人保持面对面的姿势,同时左脚向对面的人左边迈一步,俯在对方左侧背部,两只手掌紧贴对方腰部进行上下揉摩。 第二个八拍,双方都俯在对方的右侧,两只手掌紧贴对方腰部进行上下揉摩。 第三个八拍,具体动作同第一个八拍。 第四个八拍,具体动作同第二个八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