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沿第二十五期:药物起效有快慢 抑郁治疗有讲究

 秋水i5k6sd71sj 2016-10-10

抗抑郁药物的快速起效在临床上又称为早期改善,是指使用抗抑郁药治疗 2 周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或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的减分率 ≥ 20%。快速起效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故一直是临床医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过去,能够快速起效的方法主要是电抽搐治疗,大多数患者经 4~6 次治疗就可获得较好疗效,而很多抗抑郁药需要 4~6 周方能起效;但近些年的研究证据表明,多数新型抗抑郁药物起效较快。

抗抑郁药快速起效的临床意义

病情缓解的缓慢将导致患者抑郁痛苦的延长,以致对治疗失去信心并导致治疗中断,不仅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也加重其经济负担。一项纳入 705 例抑郁症住院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发现,抗抑郁药物早期无效患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较早期有效者升高 3~3.4 倍。

此外,抗抑郁药是否快速起效也与最终的治疗结局明显相关。一些研究提示,若抗抑郁药物治疗 2 周时未能起效,则 6 周时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反之,若 2 周时起效,则 6 周时临床治愈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因此,当药物治疗 2 周仍未起效时,应考虑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增加剂量或更换药物)。

2009 年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抗抑郁药物治疗 4 周末持续有效的患者中有 90% 为早期改善者,而早期未获得改善者中仅有 11% 持续有效;获得临床持续治愈者中有 92% 为早期改善者,早期未获得改善者中仅有 4.1% 达到了持续临床治愈。作者强调,如果抗抑郁治疗 2 周内未获得改善,则在 8 周获得有效或临床治愈的机会很小,应当尽早调整治疗方案,而并非像传统的治疗观念,在等待 4~6 周后再进行调整。

因此,抗抑郁药的快速起效对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快速起效一方面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自杀风险、提高依从性并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可以预测远期(8~12 周)疗效,对于指导药物治疗方案的维持或调整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快速起效对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2 年,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的结果在《临床医学杂志》发表,该研究纳入了 930 例成人抑郁症患者,使用 HAMD-17 评估患者治疗 6 周时的有效性及临床治愈率,并用社会和职业功能总评量表(SOFAS)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

最终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治疗 6 周末获得临床治愈的 191 例患者,其社会功能已恢复至健康人的水平(SOFAS 评分>80),而对于 6 周内未获得临床治愈的 725 例患者,其社会功能恢复至健康人水平需要 12 个月。早期的临床治愈与社会功能水平的恢复密切相关,同样表明了抗抑郁药物快速起效的重要意义。

能够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

临床前研究表明,只有缩短 5- 羟色胺 1A(5-HT1A)和 5- 羟色胺 1B(5-HT1B)自身受体的脱敏过程,直接或间接阻断 5-HT1A 和 5-HT1B 自身受体或加快脱敏,以及阻断突触前膜 5-HT 再摄取,才能使抗抑郁药物快速起效。 

近年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多数新型抗抑郁药起效较快。米氮平、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等抗抑郁药物可阻断 5-HT1A 和 5-HT1B 自身受体,明显加快自身受体的脱敏过程,迅速解除 5-HT 释放的抑制效应,使 5-HT 的可利用度增加,这一作用机制可部分解释这类抗抑郁药物起效快的原因。

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给予适合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使患者尽早摆脱抑郁痛苦,尽快回归社会。

(本文根据《抗抑郁药快速起效的临床价值》一文改编,原作者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