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员们看过来,南马即将开跑,请收下我的膝盖!

 DICT观察者 2016-10-11

本周日(10月16日)南京马拉松即将开跑,小伙伴们肯定已经摩拳擦掌,积极备战,虽然大家都是运动健将,不过还是得提醒大家一下,注意自己的膝盖哟~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跑步时保护膝盖的一些小常识~


第一、体重与距离

众所周知跑步是很好的运动,马拉松对心血管、眼睛等身体健康以及耐力、毅力、心里承受力等等精神层面也有很大的益处,而且很多健身和饮食专家说,马拉松日益成为堪比“迅速减肥食谱”的运动。

不过马拉松运动非常需要跑者根据自身体重大小来选择跑步的时间与运动量,因为跑步对膝盖的要求较高,跑步过程中对膝盖的冲击是与人体重量成正比关系的,每跑一步单腿所承受的压力是人体重的3倍,而下坡时是7倍,试想一个体重80公斤的人,跑步时单条腿所要承受的压力是480斤,而下坡时是1120斤,可想而知对膝盖的压力有多大,所以越胖相对跑步的时间要越短,否则高强度、高重量容易造成膝盖半月软骨的损伤。

跑步应随着体重的逐渐下降而逐渐上升,达到标准体重后再进行马拉松长距离训练不容易出现伤病。体重越轻的人马拉松运动时伤害也会随之减少,但是也要注意其他的一些问题。



第二、姿势的重要性

马拉松初跑者一定要请专业人士训练正确的跑步姿势,因为有些姿势不仅能减轻运动中的疲劳痛苦,也能减少运动中的伤害。比如着地的脚在自然地登地之后向前摆出,这时踝关节要放松,所以脚登地之后, 膝关节以下部分就完全消除了紧张,依靠惯性向前摆动

(谨记“俗话说马拉松是用手臂跑的”),小腿的这种运动与手臂的摆动有密切的关系,跑时对这点始终要加以注意,要把跑的速度、手臂的摆动和小腿的运动等相互协调一致把动作的节奏练习好,保持一定的跑速有赖于稳定的节奏,有了稳定的节奏还能减轻疲劳,减少疲劳时对膝盖的负担。

 

第三、路面选择不合适

路面选择,其实这也是马拉松跑者的一种自我评估能力,一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或者运动时间不是特别长的马拉松跑者,不要一上来就跟专业运动员一样跑各种路面、路段和超长距离,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否则造成损伤很正常。柏油路相对硬度大,跑起来会更累,对身体的单肌肉群、软组织强度要求更高,初跑者可以尝试塑胶路或越野路,硬度相对比较低,多条肌肉分担跑步压力。

 

第四、肌肉群过度疲劳

一般的专业运动员,肌肉都是十分强壮的,强壮的肌肉会紧紧的包裹骨骼并对骨骼和软组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很少有专业运动员出现膝关节软组织磨损的状况,一般有损伤也都是一些扭伤、拉伤等等。所以要求准备跑马拉松或已经在跑的人应该适当训练腿部的肌肉。人体的肌肉共有1500万条肌纤维,在体育锻炼中尤其马拉松跑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都是超负荷、大运动量训练,必然损伤人体某部位肌肉的肌纤维(肌纤维的数量是固定的)。

人们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跑步重复周期动作使某些肌肉群力量得不到训练,而经常使用的肌肉过度疲劳,所以应该加强训练核心肌群。

另外也要注意在马拉松训练注重小肌肉群的训练,如趾长伸肌;姆趾长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等等都是训练的重点,因为小腿肌承受的力量是最大的。同时上肢肌肉,前臂肌前群,前臂肌后群,都是摆臂时需要的力量,腹肌,腰肌都是跑马拉松保持重心稳定的所需要的力量,了解基本知识,才能更加科学。

第五、能量补充

马拉松跑是耐力训练,有着独特的能量供给的特点。当马拉松运动员跑到32-35公里时能量消耗极大的情况下,仍然跑得很快,这就是赛前能量储备充足。

世界优秀马拉松选手,储备能量是惊人的,他们在跑马拉松全程中,不补充能量,在2:15内跑完全程。因为喝饮料,增加肠胃的负担,在激烈的运动中肠胃蠕动大,吸收转化成能量过程很复杂,影响高速度跑,所以平时、赛前补充能量是关键。我们业余选手跑马拉松时,补充能量的占80%。他们平时训练的量远远不够,储存能量差,跑到32-35公里时,必须补充,否则肌肉要抽筋了。

所以我们在训练中。要学会适合自己的特点来补充。补充的时机、补充能量的名称、补充的量,时间长了,就得出了适合自己的一套规律,为自己提供了跑马拉松能量供应的实践经验,保证高负荷运动时肌肉所需的能量,才能不至于使肌肉过度疲劳,增加骨骼负担。

另外还有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跑鞋、护膝、运动后的休息调整等等,都跟这个息息相关,把所有工作做足,不要把一件原本很好的事情变成坏事,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