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市西瓜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wupin 2016-10-14

北京市西瓜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05  浏览次数:398
核心提示:我国是全球西瓜最大的生产与消费国,西瓜产量一直保持在世界第1位,2011年西瓜全球总产量102 889kt,中国占67.2%。西瓜不仅是居民

我国是全球西瓜最大的生产与消费国,西瓜产量一直保持在世界第1位,2011年西瓜全球总产量102 889 kt,中国占67.2%。西瓜不仅是居民日常重要瓜类消费品之一,而且具有生态、生活功能和示范功能。2012年北京市农委《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指出要瞄准生态休闲功能,突出生态屏障和休闲首选定位,并指出北京农业是“生产性绿色空间”,并不断开发观光农业、农耕文化体验等休闲农业模式。西瓜以其特有的生物、经济和社会属性成为北京市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由于瓜果类产品667 m2平均收入明显高于蔬菜和食用菌,西瓜产业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增收。研究北京市西瓜产业发展问题,对进一步探索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路径,提高农民收益,稳定居民消费品供给等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近年随着西瓜市场价格的波动,劳动力成本增加,资源约束愈加严峻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发展。基于此,北京市西、甜瓜创新团队调研主产区县种植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中小规模种植户等,试图全面把握总结本地西瓜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并归纳整理目前西瓜产业发展困境和阻力,最后结合现有资源条件及相关政策展望北京西瓜产业发展趋势。

1 北京市西瓜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北京市西瓜种植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人文气息。近年来,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带动下,北京市西瓜产业独具特色,产学研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优质、示范、高效的绿色生态产业。

1.1 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从种植面积和产量看,2012年,北京市设施农业3.78万 hm2,瓜类设施面积5 733.3 hm2,占全市设施面积的15.24%,同年设施瓜类总产值10.7亿元,占设施作物总产值的20.55%。2012年北京市西瓜播种面积6 500 hm2,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3万 hm2的2.8%,年产量为31万t,占全国7 071万t的0.4%。每hm2产量约为212.6 kg,远高于全国平均每hm2产量174.5 kg,排在全国第6位。

近10年北京市西瓜自给率平均在35%左右,本地西瓜需求主要依靠山东、河北、河南和辽宁等地供应。但由于生产集中,富有文化内涵,如建立全国首家“西瓜博物馆”,每年举办“西瓜节”,北京大兴区被冠以“中国西瓜之乡”的美誉。

1.2 北京市西瓜产业结构

从种植结构看,目前北京市西瓜生产主要有日光温室、大棚、中小棚和露地栽培4种模式。大棚作为主要种植模式,2012年播种面积占西瓜总播种面积的35%,主要种植2个茬口,包括春季提早栽培和秋季延后栽培。中小棚和露地种植面积分别为2 106.6 hm2和1 893.3 hm2,其种植面积分别占西瓜总播种面积的28%和25%,而温室种植面积较少,仅占全市总种植面积的12%。

从地区结构看,北京市西瓜种植区域以大兴区和顺义区为主,形成了2个重要的西瓜产业带,占总生产面积的85%,占总产量的89% 以上。其中大兴区瓜果类2012年总产量为15.65万kt,占全市瓜果产量的64.29%,顺义区年产瓜果6.03万t,占全市瓜果产量的 24.76%。而昌平和通州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年瓜果产量分别为12.1 kt和8 300 t,占全市瓜果产量的4.99% 和3.41%。其中昌平西瓜以与草莓套种为主。房山等地则以露地栽培为主,年产西瓜2 161 t。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延庆的西瓜具有一定自然优势,年产量约为903 t。

1.3 北京市西瓜产业特点

从地区特色看,各区县西瓜具有不同的种植特色,其中大兴西瓜以设施中、小型西瓜为主,上市时间以5—6月和7—10月为主,产品以零售和采摘为主;顺义区以无籽西瓜著名;房山区露地西瓜较多;昌平区则种植以‘麒麟’为主的中型瓜居多;最具特色的是延庆西瓜,该区域由于光照足、温差大,气候条件又与别的区县存在差异,其生产的西瓜不但品质好,而且上市期为7—8月份,正好填补消费旺季北京地产西瓜稀缺的现象。

从种植特点看,普遍采用吊蔓栽培方式,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蜜蜂授粉等一系列新技术均快速推广,新技术集成和推广为了提高西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增加采摘的愉悦感。随着露地种植西瓜面积的减少和西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传统产量导向的西瓜种植模式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为主的新型种植模式。

2 北京市西瓜产业发展面临突出问题

总体看,北京北部区县以山地为主,土壤含沙量相对较大,加之昼夜温差较大,多数瓜棚依山而建,通风较好,因此具备较好的西瓜种植条件。北京南部区县多以平地为主,适合大面积规模化种植,且水资源相对丰富,适合企业和种植大户生产经营。

2.1 投入产出结构变化,劳动力成本突出

通过对北京西瓜种植主产区县的调研,不论种植大户还是龙头企业,亦或是中小瓜农,在既定技术水平下,亩均农资投入整体差异不大。投入方面,排除自身劳动力工价之外,西瓜种植物总成本近年呈逐渐增长态势,667 m2均全部要素投入为5 000~6 000元,其中雇佣劳动力平均成本超过35%,个别区县种植大户雇佣劳动力成本超过50%,且具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而且本地雇工逐渐稀缺,多数需到外地寻找合适的劳动力,这又进一步提高了总成本。产出方面,中果型西瓜667 m2产量(1个大棚)约3 500 kg左右,各区县差异不大。收益方面,2013年西瓜667 m2均收入为2万~3万元,整体低于往年,但由于成本的快速增长,导致利润率较往年有所下降。

2.2 生产组织形式单一,整体竞争力不强

目前,京郊西瓜生产主要有农户种植、合作社种植以及园区种植等组织形式,分别占生产面积70%、20%和10%。西瓜户均种植面积约为 0.33 hm2,其中低于0.33 hm2的农户占63%,0.33 hm2以上0.66 hm2以下农户占31%,0.33~3.3 hm2及3.3 hm2以上的农户分别占4%和2%。大兴和顺义经营西瓜的合作社约有100家,生产面积1 600 hm2,园区20家,面积800 hm2。在西瓜品种上,园区全部种植小型西瓜;合作社中小型西瓜都种植,小型西瓜份额较大;而农户以种植中果型西瓜为主。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小西瓜主要由园区种植,而90%以上的中果型西瓜由利润里较低的中小规模种植户经营。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农民合作社比较松散,主要为社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等信息和服务,并不具备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