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根觅祖之普救寺

 我要学贯中西 2016-10-14

(景点概况)这里就是爱情圣地普救寺。佛寺怎能是爱情圣地呢?大家对中国的戏剧《西厢记》了解吗?《西厢记》是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它叙述的是1200多年前的唐贞元年间,洛阳才子张君瑞在普救寺与相国女儿崔莺莺一见钟情,引发的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自从《西厢记》广泛流传以后,普救寺就把佛教寺院爱情圣地有机地融为一体了。

“天下佛寺不言情,普救寺中情意浓。”寺院本是“六根清净”所在,然而千百年来,普救寺不以名僧大德见称于世,却由男女爱情名扬中外,的确是个千古之谜。要想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只有走进普救寺,才识“庐山”真面目。

钟楼观或)因为《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普救寺,所以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与《西厢记》有着不解之缘。旧址上修建的这座钟楼,在当年的“白马解围”中,发挥观阵台的作用。

《西厢记》中的莺莺是一个绝色美人儿。她因父亲崔相国病故,与母亲郑老夫人,幼弟欢郎、待女红娘一起,扶灵枢回河北博陵(今定州市)安葬,途经普救寺暂住。蒲津桥的叛将孙飞虎,听说莺莺长得貌似天仙,便带领人马将寺院团团围住,要霸占莺莺为妻,否则火烧普救寺,杀尽众僧俗。郑老夫人无奈许诸:谁能用计退对,就把莺莺许配给他为妻。

当时的张生,立即修书一封,派武僧惠明杀出重围,趁夜送信蒲津关总兵杜确。白马将军杜确与张生是同窗好友、八拜之交,后弃文从武,镇守蒲津关。他接信后速带兵解围,活捉了孙飞虎,杀退了众贼兵。《西厢记》中,张生与法本长老、郑老人就是在钟楼上观看两军对阵厮杀的。

塔院惊艳莺莺塔原名“舍利塔”,因为崔、张二人塔下生情,俗称“莺莺塔”了。塔下回廊就是张生与莺莺初见生爱的地方。唐贞元年间,张君瑞赴长安科举应试,路访好友蒲津关总兵杜确,途经蒲州城。一场春雨之后,张生慕名游玩普救寺,在回廊恰与赏花的莺莺相遇,随即心生爱慕、欲说难言。

夕阳下,花丛间,莺莺也发现了英俊潇洒的张生,内心同样泛起一阵阵波澜。双方竟然一见钟情。红娘看见,赶紧催莺莺回去。莺莺临回之前,很自然地回眸一顾、秋波一转。就这一道秋波,让张生决定不走了,就住普救寺了。这就是《西厢记》中浪漫的“惊艳”故事。它不仅表述了崔、张二人爱情的“罗曼蒂克”,也表现出作者王实甫对封建功名观念的蔑视。

(塔西蛙鸣莺莺塔高40米,440多年前的明代有过重修,为“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塔西20米处,无论击石、拍手,都会听到类似蛙鸣的声音。据专家考察,塔西蛙鸣的形成,主要有3个原因:

一是地形地貌特殊。莺莺塔建于峨嵋塬上,周围没有高大建筑,可以接受大范围传来的声波。二是建筑结构特殊。13层塔檐形成的组合,恰好对反射声具有良好的合聚作用。三是建筑材料特殊。全部用青砖叠砌而成的塔身塔檐,经历数百年的风吹,表面光滑,对声波的反射系数达0.98,几乎是全部反射。

(佛殿斋)大殿佛龛里面的3尊石佛,是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遗物。说来有,庄严的佛殿,却是《西厢记》中崔、张二人爱情加深的地方。话说张生借住西轩天都在找寻遇见莺莺的机会。无奈老夫人治家甚严,不准莺莺随便外出。张生只好与法本长老闲谈,等待时机。果然等到了崔家要为老相国做法事的机会,他便恳请长老,长老应允了自己也要随斋、超度父母亡灵的要求。

二月十五日那大晚上,莺莺身穿洁白的衣裳,跨进灯火辉煌的佛殿时,手持法器的众僧惊呆了:修行多年的长老,凝望莺莺忘记了诵经;上香的和尚香灰掉下来,把手烫了没有知觉;击磬的头陀,乱击一气毫无章法;敲木鱼的小和尚,敲的是老和尚的光头,老和尚还不知道痛……而在莺莺面前百般卖弄的张生,心中只怨法事完结得太早。《西厢记》的作者,借此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绝妙的讽刺。

(东厢停婚梨花小院的东厢房里,这一组老夫人、红娘、莺莺、张生和小欢郎的蜡像,表现的是《西厢记》中“东厢设宴停婚”的场景。张生用计退贼之后,老夫人摆下宴席,席间却让莺莺拜张生为哥哥,以兄妹相称而报活命之恩。

老夫人突然变卦,一句话犹如一声霹雳,打散了一对有情之人。您看,这时的莺莺,偷偷抬起香罗袖,遮住了满眼眶的泪珠。红娘一脸惊诧之色,隐隐现出愤愤不平的怒气。可怜的张生,只好奥告红娘求助。

《西厢记》中的红娘,富有同情心,聪明伶俐,一腔正气,是一个光彩照人的丫环形象。她力劝张生不要着急,告知他在莺莺晚上烧香时,听到她一声咳嗽,便以琴声向通晓音律的莺莺倾诉深情。

善于弹琴的张生,当夜随歌一曲情深意浓的《风求凰》。正在上香的莺莺默默倾听,更加钟爱张生,便让红娘送给张生一首流传千古的“寄情诗”。诗的意思是什无么呢?一会儿您就明白了。

(西厢待月《西厢记》以莺莺的居室西厢命名。闺房正面,还有一首唐代诗人元镇写的咏莺莺诗。《西厢记》源于元植写的自传体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意为遇见仙子。西厢左侧,莺莺正在给张生写诗寄情的蜡像,体现出她已向自己的爱情迈出了一步。

(金代诗碑普救寺里出土的这一通金代石褐,是有关《西厢记》的实物佐证。诗文题目是《普救寺莺莺故居》,意为莺莺从前在普救寺居住过的房屋。作者王仲通是金代大定年间的蒲州副使。那时,董解元《西厢记》还没有问世,《莺莺传》已在流传。这说明800多年前,普救寺就有莺莺住过的西厢,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已在《西厢记》问世之前就广泛流传了。

(书斋幽会藏经阁后是书斋院。《西厢记》中,老夫人设宴停婚之后,让张生从西轩移居书斋院,就是张生与莺莺热恋时居住的地方。当年,张君瑞的悠悠琴声就是从这儿传出,拴住了莺莺的芳心,拨动了千百年来有情人的心弦。

张生受莺莺之约,夜半跳墙相会也是从这儿出去的。之后,在红娘帮助下,莺勇敢地与张生幽会书斋,自定终身。《西厢记》中惊世骇俗的一折戏,《月下佳期》就发生在此。现在的每年9月,这里都要举办情侣月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