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虚体质的三种表现

 生生健康管理 2016-10-15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发布的《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显示,气虚体质是占比最大的一种偏颇体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分布。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加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气虚表现而不自知,尽早辨识体质并进行调理尤为重要。

从中医学的角度说,气虚有三种表现,可以通过3个具体的病例来分辨气虚体质。

1上焦心、肺型气虚

张大爷今年58岁,但很多人看到他都会以为他将近70了。张大爷平常总会感觉全身疲乏无力。之前没有太注意,但最近在自己最大的爱好麻将上也坐不住了,没打几圈就觉得好累。哪怕回到家休息还老是出汗、心慌。

经中医搭脉诊断后发现,张大爷的气虚体质属于上焦心气虚型。这一类气虚的患者饮食宜清淡,可进食时令鲜果。亦可食用一些滋补阳气阴精的血肉有情之品,如瘦肉、鱼类、家禽类等。但必须忌食辛辣、生冷、肥甘的食物。

而上焦肺气虚与上焦心气虚有相似点,不同之处在于肺气虚型气虚体质者遇到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时候,除了咳嗽、流鼻涕以外,还会大汗淋漓、两脚发软;平时说话声音小且气力不足。

这时候,则宜食具有补益肺气作用的食品,如百合、杏仁、赤小豆、黄芪等。

2中焦脾胃型气虚

小梁有着“小白骨精”的外号。她从小开始就一直处于怎么吃、吃多少都不胖的状态。刚开始,照顾她的爷爷奶奶见她虽然瘦但食欲旺盛,也没有太在意。但她慢慢长大,到现在25岁了,还是瘦骨嶙峋的,吃的东西都不往身上长肉,总觉得肚子胀,大便也经常是稀的,还需要很长的排便时间。而且脸色萎黄,总是无精打采。

对于小梁的状态,中医认为是典型的中焦脾胃气虚。针对这一种气虚症状,生活中应多吃补气、调养脾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等。

3下焦肾型气虚

老钟才35岁,就开始有着血压不稳定,容易头晕眼花,夜间易耳鸣,腰时不时酸软,晚上老起夜,严重影响夜晚的睡眠质量。他稍微动一动就感觉疲劳和出虚汗,经常感觉累,慢慢的连说话也觉得没力气。中医诊断后认为,这是典型的肾气不足所导致的下焦肾型气虚。在日常生活中,海蛤、墨鱼、乌鸡、熟地、党参这一类的食材能补足肾气,对于改善下焦肾型气虚有一定的作用。

以上三种类型都属于典型的气虚体质的事例。而且,他们的感冒会经常反复不容易好,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了。

气虚如何调理?

其实说到底,中医认为无论要调整哪一类的气虚,补气都是关键。正气存内,邪气才无法轻易侵犯人体。

一要加强锻炼,越不运动,体质会越差,运动能让身体被动地兴奋,对体质改善很有帮助;

二是可以通过食疗来调理,最合适的保健中药是黄芪,可以用黄芪泡水代茶,也可以用黄芪炖鸡、煨汤等,味道甜甜的,很好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