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的传习录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圣人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16-10-16

王阳明的传习录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圣人

说起王阳明,最为被人熟知的是“知行合一”。在高中教材里,因为他的“心外无物”还被扣上了唯心主义的帽子。

王阳明从小研习兵法,直到中年被贬至贵阳,在荒芜的龙场,研读《易经》、《大学》得以悟道。被重新启用后,历经藩王造反,土匪劫粮,鞑坦犯边诸多战事,战无不胜。被后人尊为孔孟之后的第三圣。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里面的名句,网络上很多。《传习录》并非像《易经》、《老子》讲道,而是讲述如何学道。相当于学道的方法论。今天小编以对王阳明的了解,将其系统理出脉络,讲述一个凡人到圣人该如何学道,悟道,用道,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王阳明的传习录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圣人

一 一心向圣 即为立志。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每个人都能够升华,只是由于自己的愚钝、陋习、缺点,给掩埋了。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周易·困卦·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王守仁正因为被贬龙场,此时已是三十七岁,困境当中立志悟道。

王阳明的传习录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圣人

研道 即格物致知 以至顿悟

“玩易窝”是阳明研习<易经>的地方,是一个地下洞穴,当年阳明就是在地下蜗居里面,读《易》自得其乐。“不以聪慧警捷为事,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阳明格竹:以竹子为题,整整思考了七天,感觉似乎做了一篇关于竹子的大长文章。到第七天,直做的他头晕眼花,几乎要昏倒了。“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忆说》。”

王阳明的传习录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圣人

完全靠格物,得不到真知,于是诞生了:心学。这就是中国哲学里常说的悟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训龙场诸生”中其众多弟子对于这个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好莱坞电影《夜访吸血鬼》中,皮特被变为吸血鬼后,眼睛里的夜色都变得活跃起来,跟心学正是想通的。

王阳明的传习录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圣人

小编以为,将哲学分为“唯物”“唯心”,实在是个错误。人们认识世界本来就是两种方式,向外看人,向内看已,见自己方能见众生。

以后有时间,单独讲一篇唯物唯心的文章。

三知行合一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道了一个理论,并非真知,没有践行仍是未知。

这就是为什么古人出现了这么多圣人,现代人每天接收的信息、读到的书远远超出古人,却仍是泛泛之辈,出不了伟大的哲学家。

正如《庄子.养生主》所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知识是无穷的,有限的生命追逐无限的知识才是危险的。对有限的知识,用心去领悟,去践行,才是对的。此为术业有专攻,对那些天天看手机朋友圈鸡汤的人更有警醒作用。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学了一个知识,反复练习之后,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将其运用,当事情发生时,才能稳如泰山,游刃有余的去处理。处理事情时,内心很清楚事情的规律,不管有什么情况,都能应对。

小编作为程序员,深知此理,学了一个设计模式,不将其编写为可执行的代码来验证,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无法应用到接下来的项目中,在实际项目中反复使用,才会了然于胸。

马云跟送去学MBA的员工说,等你们把学到的知识都忘了,就说明你们真的学到了,就是这个道理。

小编在IT公司工作,经常遇到“形而上”的上司,新官上任三把火,一般都要求写文档,并提出各种规范,岂不知,小编作为经验丰富的IT小牛,早已将文档在开发过程中写了,那些所谓的规范,要么是给第三方评审用,要么是写给上司邀功的。真正有用,起到效果的工作,在无形当中已然做了。

这便是无中生有,有中方无的道理。

王阳明的传习录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圣人

对王阳明来说,兵法相对哲学是“行”。学习兵法其实是掌握了行的手段,由于悟道得以人事通透,所谓“天理即人欲”,以对人欲的了解,瞒天过海,攻其不备,奇兵夜袭,围而不打,这些战术被王阳明随心所欲的使用,从而战功卓著。

得以平天下,让王阳明成为出色的军事家,是他被尊为圣人的重要因素。

四 成为圣人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阳明的临终遗言。

通过自己研究的方法,让自己终于领悟了圣贤的理论,自己也得以活了个明白。可以安心了。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知行合一只是修炼的手段,虚灵不昧,心外无物,是最终追求的境界!

内心大彻大悟,明白了真理,所有外物、外事都可以排出心外。静亦定,动亦定。不管遇到何事,内心都能看的透彻,看的透彻便不需放到心里。

传习录的文字不像易经、老子那般文言难解,也是因为行是心学的重点。

传习录不是圣人写的书,而是想成为圣人的人根据王阳明的言行写出来,教大家如何成为圣人。所以叫传习录。

陶行知心慕王阳明,于是改名字叫 陶行知。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明白了何为 知行合一,希望现实当中能够活学活用,来引导自己上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