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刮痧疗法·淋证

 水木年华138 2016-10-21

  [概述]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的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下腹拘急,痛引腰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淋证在古代医书中就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关于淋证分类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了五淋之名《外台秘要》具体指明了五淋内容:“集验论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现代医学仍沿用五淋之名,但有以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为五淋者;亦有以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劳淋为五淋者。按临床实际,热淋、气淋均属常见,故一般淋证分热淋、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六种。淋证相当于西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以及乳糜尿等。
[病因病机]
1、膀胱湿热  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发而为淋。
2、脾肾亏虚  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或年老、久病体弱,以及劳累过度,房室不节均可导致脾肾亏虚。脾虚则中气下陷,肾虚则下元不固,因而小便淋沥不已。
3、肝郁气滞  恼怒伤肝,气滞不宣。气郁化火或气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气化则少腹作胀,小便艰涩而痛,余沥不尽发为气淋,气淋有虚实之分。
[证侯特征]
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诸淋的证侯特征,除此以外各种淋证又有其不同的特殊表现:热淋表现为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气淋表现为小腹胀满明显,小便涩痛,尿后余沥不尽;血淋以溺血而痛为特征;膏淋是淋证而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劳淋则以久淋,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则发为特征。
[治疗]
1、热淋
取穴  膀胱俞  中极 肾俞  阴陵泉  行间  支沟
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肾俞至膀胱俞,再刮腹部中极穴,然后刮前臂支沟穴,最后刮阴陵泉与行间。
刮拭方法  泻法
方义  淋证以膀胱气机不利为主,故取膀胱俞及中极以疏利膀胱气机肾俞可补肾固涩。阴陵泉通利小便,疏通气机;因肝之脉络阴器,故取肝经荥 穴行间以泻热而定痛,支沟治便秘泻热经验穴。
2  石淋
取穴  膀胱俞  中极 肾俞  阴陵泉  委阳  然谷  气海  足三里
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肾俞至膀胱俞,然后刮腹部气海至中极,再刮下肢内侧阴陵泉。然谷,最后刮下肢外侧委阳,足三里。
刮拭方法  平补平泻
方义  膀胱俞、中极、肾俞、阴陵泉、如前所述,委阳、然谷可通淋排石止痛;气海、足三里补气养血,行气通经
3、气淋
取穴  实证:膀胱俞  中极  肝俞   期门  间使
      虚证:膀胱俞  中极  关元  足三里 脾俞


刮拭顺序  实证:先刮背部肝俞至膀胱俞,再刮胁部期门穴及腹部中极穴,然后刮前臂间使穴。
虚证:先刮背部脾俞至膀胱俞,再刮腹部关元至中极,最后刮足三里
刮拭方法  实证泻 虚证补
方义:膀胱俞、中极如前所述,肝俞配期门可疏肝理气,清利肝胆湿热;间使可益心气;关元补肾气,行水气;足三里补气养血;脾俞可补脾益气。
4、血淋
取穴:膀胱俞,中极,血海,三阴交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膀胱俞,再刮腹部中极,然后从下肢血海刮至三阴交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方义:膀胱俞  中极如前所述,三阴交,血海可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5、膏淋
取穴:膀胱俞、中极、肾俞、命门、阴陵泉、三阴交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肾愈至膀胱俞,再刮腹部命门,然后刮腹部中极,最后刮下肢阴陵泉至三阴交。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方义:膀胱俞、中极,如前所述肾俞命门补肾固涩,三阴交、阴陵泉分清泌浊。
6、劳淋
取穴:膀胱俞、中极、肾俞、脾俞、胃俞、关元、足三里
刮拭顺序:先从背部脾俞刮至膀胱俞,再刮腹部关元至中极,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刮拭方法:补泻兼施,中极泻法。
方义:膀胱俞、中极,如前所述脾俞、肾俞补益脾肾;关元、强壮肾元;足三里、胃俞健中州强生化之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