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深远影响

 芝润斋 2016-10-24

邢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深远影响

图1:唐代邢窑白釉玉璧底盏

邢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深远影响

图2:北朝邢窑青釉凤首龙柄盘口壶

邢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深远影响

图3:隋代邢窑黄釉印胡人乐舞园林双狮纹扁壶

邢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深远影响

图4:北朝邢窑青釉划卷草纹镂空香薰

邢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深远影响

图5:隋代邢窑白釉长颈瓶

邢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深远影响

图6:唐代邢窑白釉玉璧底唇口盏(内丘白瓷瓯)

邢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深远影响

图7:唐代邢窑白釉盏托(出自黑石号沉船)

在中国陶瓷史上,邢窑白瓷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横空出世,它以洁白如雪、莹润如玉的釉色和规整完美、雅而不俗的形制,以独特的烧制工艺,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专家多次考古发掘证明,邢窑的遗址在今天邢台市的内丘县。邢窑创始于北魏,兴盛于唐,衰于五代、北宋,烧造时间长达五百多年之久。邢窑的最早记载见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因唐代瓷窑以州命名,当时的内丘县属邢州管辖,所以称邢窑。邢窑在初创期很长时间一直烧制青瓷,北齐时创烧出白瓷。又经过长期实践,到唐代烧制出精美的精细白瓷,被朝廷定为每年进贡的贡品。邢窑到在唐代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窑场群,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当时中国的北方瓷都。邢窑创造的制瓷技术代表了唐代制瓷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并对自唐以后中国一千多年以来的陶瓷制造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邢窑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常喜良

一、邢窑最早制成了白瓷,开创了白瓷生产的道路。

从陶瓷界上世纪80年代的考古资料看,白瓷的创烧最早始于北朝时期,主要根据我国年代最早的白瓷标本,是在内丘的西关北邢窑窑场遗址发现的,从残片的造型特点来判断,年代属北朝时期。所以,专家认为内丘县的邢窑是我国现知最早生产白瓷的一座窑场。最近被评为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2012年内丘粮贸大厦北齐邢窑遗址考古发掘,确切地印证了过去专家的判断无误。这充分说明,邢窑是白瓷的先驱,是我国的白瓷之父,是世界白瓷之祖。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唐代中国的邢窑白瓷传到阿拉伯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他们视若珍宝。欧洲一些国家一直到公元十七世纪才学会中国白瓷的制作方法。所以,我国白瓷技术领先世界一千年。这项伟大的发明,是内丘邢窑先人的骄傲,是中国人的骄傲。

二、白瓷的创烧,打破了商朝以来青瓷统一天下的局面。

青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瓷萌发于商朝,商朝时的胎体与瓷已比较接近,但制作粗糙,胎釉呈青灰色,这时的瓷器学术界称之为原始青瓷。到东汉三国时期在浙江上虞才生产出符合瓷的定义的青瓷,到唐代形成规模宏大的越窑窑场。

越州瓷器造型美观大方,制作规整,釉层均匀,色泽淡雅,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当时不仅是朝廷贡品,而且远销海外。越瓷也代表了当时青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在社会上享有卓著的声誉。在唐代以前,越窑青瓷一直占据着我国陶瓷的统治地位。邢窑到唐代得到空前发展,形成与越窑一样规模宏大的窑场,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制瓷中心。邢窑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北方窑口烧制白瓷的发展,逐步形成以邢窑为代表的北方白瓷体系,由此形成邢窑与越窑一南一北、一青一白,互相争奇斗艳的两大瓷窑体系,从此改变了青瓷独霸天下的局面。如唐人李肇在其撰写的《国史补》里记载:“内丘白瓷瓯,紫溪端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以想象,当时的邢窑窑场规模之大,产量之高,销售范围之广,与现在的景德镇一样,当时的内丘也是一代瓷都。(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