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是武术发展的源泉

 三拳合一 2016-10-25
       中华武术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创新,创新,再创新,是中华武术发展的源泉。就说中华武术的初始阶段,是从争夺地盘,争夺统治权,训练军队搏击技术开始,到军队训练有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逐步形成武术功夫。军队在搏击、打斗过程中,形成的武术技击功法,经过中华民族聪慧祖先不断模仿飞禽走兽强肉弱食动作,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以此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到了近代,中华武术功夫越来越具体,技法越来越精湛,就说中华内家拳,吸收道家的呼吸吐纳方法,吸取易经的阴阳、八卦,以及五行相生相克哲学思想,创新的内家拳法,到晚清发展到鼎盛阶段。如陈式太极拳,就与洪洞通背拳相似相近,由陈王廷创新;杨氏太极拳在陈式太极拳基础上,由杨露禅创新,奠定了太极拳在中华武林的地位;八卦掌在武当八盘掌基础上,由董海川创新等等。
       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中华武术的竞技性退居其次,观赏性、健身性成为中华武术的新特点、新特色。新常态下的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不仅传递中华民族搏击与健身,更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灵魂。对外可增强文化软实力,展示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对内能全民健身,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由于中国传统武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一旦选择传人失误,就逐步消失在茫茫人海。只有创新,才能符合中国现实发展的需要,才能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被淘汰,不会被埋葬成为历史尘埃。
       王之和拳法,是现代武林创新的典范。王之和先生传授通背拳、形意拳、八卦掌,素来无门户之见,只要是爱好中华武术,愿意苦心修炼,他都授之以拳,诲人不倦。王之和先生虽然生长在旧民主主义时期,他的思想一点不落伍,他教习中华内家拳的时候,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把一些顺口的拳谱、口诀讲给徒弟们听,为了让徒弟很快掌握拳术要领,尽快把拳术练上身,王之和先生非常善于创新,他编排的纵横通背拳、形意拳、八卦掌,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想前人没有想的动作。他说,编排套路,突出特点,发扬光大,才不辜负习武练拳一辈子。
        王之和先生年轻时曾拜中华武术大师修剑痴、刘智、张策为师,向修剑痴、刘智学习了直手通背拳,向张策学习了横手通背拳,通过他的苦思苦练,综合修剑痴、刘智、张策三位武术大师的直手通背拳与横手通背拳特点,自创独门武功纵横通背拳。纵横通背拳中有你?(?横手通背拳?)?,也有我?(?直手通背拳?)?,而且直手通背拳与横手通背拳两拳融会贯通,且有所升华。就是广为人知的形意拳、八卦掌,王之和先生传授给徒弟,也具有王之和拳法的个性特色:筋长骨重,放长击远,稳沉厚重,? ?飘逸大气,潇洒大方,纵横惊炸等?。
        在我们研习纵横通背拳的时候,曾经询问王老师,通背拳属于长拳,经过我们查证,通背拳流派应属于外家拳,而我们研习的纵横通背拳属于内家拳,这是为什么???王老师非常高兴我们向他提出问题,认为我们学拳问拳,是动了脑筋的。他说他当年就为通背拳是外家拳还是内家拳,提出质疑。他的师父告诉他,内家拳与外家拳都练气,然而呼吸的要求有所不同。外家拳讲究深长吸气而久住丹田的宝瓶气修炼法?;?内家拳讲究内气自然出入丹田而不用住气之法?;?外家拳修炼刚气,适于年壮体强,气血旺盛的人,迅速获得效果。内家拳修炼柔和之气,见效缓慢,但无流弊,且高深精微。内家拳重呼吸吐纳,在一呼一吸之间完成一招一式。外家拳重招式,通常是一口气完成多个招式。最后到了每一位练拳人,练内家拳的人,脱掉衣服,身体上下浑圆?;?练外家拳的人,脱掉衣服,身上肌肉有棱有角,成豆腐块。按照现代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看中华武术内家拳的研习,长期站桩做呼吸吐纳,等于在做静力性的桩法修炼,身体各部位肌肉拉长,自然浑圆,能够支持研习内家拳的人快速启动,快速踢打,快速翻转,勇猛、连贯地完成内家拳的技术动作,有时看似轻灵柔软,却能以柔克刚,排山倒海。外家拳重动力训练,刚猛异常,身体上的肌肉自然成棱成块,威猛强悍?。
        王之和先生敢于创新,敢于把前辈大师创立的直手通背拳与横手通背拳合二为一,敢于编排王氏八卦掌、王氏形意拳,突出技击性,具有健身性,还有观赏性,吸引徒弟们愿意用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来研习,来传承。徒弟们淡泊名利,一心一意研习,现在,多数退休了,仍然在研习王之和拳法,并把研习王之和拳法的要领、心得记录下来。在提笔编写过程中,突然发现,纵横通背拳、形意拳、八卦掌三拳合一,无论操练王之和拳法中的任何招式,都透视着八卦掌的轻灵飘逸,形意拳的沉稳厚重、通背拳的冷脆鞭长,在中华武术界绝无仅有,独树一帜?。 
        王之和先生的嫡传弟子周锦龙,是王之和拳法忠实传人,他为了让师兄弟们更加顺手地操练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按照王之和老师传授的创新要领,编排了通背拳六式、八式、十六式;编排了形意拳十二形连环;编排了八卦连环掌;突出技击性,别具健身性与观赏性,年轻人喜欢研习,活了一个甲子的老年人,退休了,一样能够研习,可以研习,一下子得到众多师兄弟的认可与好评,大家一起练拳,一起交流,一起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一起传承王之和拳法。
        当师兄弟们认识到王之和拳法的精髓是三拳合一时,周锦龙与师弟王祖辉自主创新,编排了王之和拳法的科学训练法,一改内家拳难学难练,短时间内难有建树的状态,结合王之和拳法一路、二路、三路的循序渐进展示套路综合练习,学拳快入门,功夫能突飞猛进。这得益于《易经》天一地二交合生三,三生万物的原理,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三拳交合,生王之和拳法,恰好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强组合不谋而合,王之和拳法又叫三生拳,互为渗透,互为影响,形同自然,道法自然。这样的创新,完整地体现王之和拳法的精妙与特色,也深得贵阳市武林健儿的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