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蚊对食用菌的为害及其防治 泉州市农业学校 蔡佩娜 随着食用菌栽培规模的扩大,场地的重复利用,食用菌的 病虫螨害愈来愈严重,已成为制约食用菌生产的主要障碍,严 重影响食用菌产量、品质。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病虫所造成的 损失可达成15%—20%,其中,菇蚊是食用菌生产的主要病虫 害之一。据报道,为害食用菌的蚊类主要有三个科:菌蚊科、 眼菌蚊科、瘿蚊科。其中菌蚊科的中华新蕈蚊、草菇折翅菌蚊 和小菌蚊是长期以来出现在菇床上主要种类。在眼菌蚊科中为 害食用菌的种类多达20多种,但为害面积较广和为害程度较 严重的代表种有平菇历眼蕈蚊、闽菇迟眼蕈蚊。瘿蚊科中主要 有嗜菇瘿蚊和异翅瘿蚊。在我省尤以闽菇迟眼蕈蚊发生普遍, 主要为害蘑菇、平菇、香菇、金针菇、黑木耳等多种食用菌。 现将菇蚊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 形态特征 菇蚊属双翅目昆虫,卵长圆形或梭形,白色或褐色,蛹乳 白色或黑褐色,幼虫长筒形、无足,蛆形。体透明,乳白色或 黄褐色。成虫有一对膜质的前翅和一对特化为平衡棒的后翅, 三对足,分为五节,有爪一对,刺吸式口器,两复眼很大,几 乎占头的大部分。 二、 生活习性 (一)具有很强的趋腐性和趋光性 幼虫喜生活于腐殖质多的潮湿环境中。成虫初侵入菇房是 被堆制好的培养料的发酵气味所吸引。菇房覆土后,雄虫则常 栖息在覆土的表面,雌虫在墙壁和菇架表面栖息,在野外则栖 息在野生菇、烂叶、烂菜等有腐殖质的地方。白天在荫蔽处栖 息,有时也有在叶面上活动,或做短距离飞翔,夜间很活泼, 喜欢飞集灯光下。成虫喜欢在旧料、废料上产卵,着卵部位是 覆土上、袋料表层或成熟子实体的菌褶中,卵堆产或散产。 (二)立体分布,钻蛀咬食,隐蔽性强 成虫选择在阴暗潮湿的菇体、培养基和土面上产卵,幼虫 喜群集生活在潮湿的培养培养基和菇体中,在袋栽发菌的过程 中,成虫飞至袋口或钻入袋内产卵,幼虫则随着虫龄的增长向 袋中心钻入咬食菌丝。幼虫老化后又爬到料的表面化蛹。在覆 土菇床上,幼虫喜群集于土层下面的基质中咬食菌丝,并延着 菌丝向上,咬食幼小的菇蕾或钻蛀菇柄,咬食菇体,造成缺水, 1/5页 萎缩发黄,严重者造成断柄和倒伏,在覆土床面,幼虫把基质 上部与土层接触面的菌丝咬空,导致无法出菇。 (三)虫体携带螨虫、杂菌、常造成病虫连发的现象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菇蚊的成虫和幼虫体表上携带大量螨 虫、线虫、病菌。随着成虫的产卵和幼虫的钻蛀取食,把螨虫 和杂菌接种、带入培养基内,被蛀食过的培养基和幼嫩菇体很 快就被绿霉菌或细菌侵染,常造成病虫连发,难以控制。 (四)为害时期长,繁殖力强,发生量大。 菇蚊从4月上旬温度回升后卵即孵化为幼虫,开始取食为 害,7—8月受高温的影响,活性强,种群数量最多,为害特 别严重,11月上旬以后,成虫停止产卵。菇蚊年为害期长,个 体小,繁殖能力强,年发生多代,发生量大,在适宜的条件下 繁殖快,随着种菇时间的延长,造成大量的积累,给防治工作 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防治措施 (一)加强技术管理,清洁菇房卫生 认真做好菇前、后两次发酵,且注意堆制培养料时充分发 酵,使料温上升到70℃以上并保持一定的时间。提高栽培技 术管理水平是防治菇蚊的重要举措之一。 及时清除废弃的培养料、腐烂的植物、以及食用菌废料, 保持菇房内外的环境卫生,断绝菇蚊的滋生、越冬场所。栽培 场地也应远离垃圾及腐败殖质堆积的场所。同时,为了防止成 虫闯入菇房在栽培料或原基处繁殖,应在菇房的门、窗和通气 孔装上窗纱,控制其发生。 (二)人工诱杀 成虫具有趋光性,可利用3W黑光灯或普通白炽灯诱杀, 并在灯下安置盛有0.1%敌敌畏的半盆水进行诱杀,也可在菇蚊 活动场所及出入窗口放置粘虫胶纸,粘虫灭杀。为防止成虫趋 光而入,进出菇房应随手关灯。 (三)调控温、湿度。 针对菇蚊在高温、高湿和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容易暴发成 灾的特性,在食用菌生长的适温范围内,应加强通风,降低湿 度,菇蚊的幼虫由于不耐干旱,很快就会失水死亡。据报道, 温度适宜,只要有一点风,成虫就会成群结队飞离菇房。 (四)药剂防治 对于菇蚊的防治,可选用药剂种类很多,如用有机磷和拟 除虫菊脂等农药进行防治。如果合理施用,就会计有较好的防 治效果。 2/5页 1.菇房熏蒸 在密封条件下,可喷70%除虫磷乳剂1—1.5ml/m2,或用40% 敌敌畏乳剂1ml/m2,灭害灵是一种卫生药剂,近年来也被用于菇 房消毒(167ml/m2),防效达100%,对于低龄幼虫杀死率也达 100%. 2. 培养料处理 可利用前法对培养料进行熏蒸,还可在培养料中拌入40% 辛硫磷500倍液或敌杀死1000倍液、50%的氧化乐果1000倍液 等均有很好的防虫效果。 3.菇床防治 在出菇前发现菇蚊时,可向床面喷洒敌百虫500倍液、敌 敌畏500—800倍液、敌杀死1000倍液等到进行灭杀。但喷洒 上述药剂要先将菇全部采收后才可使用,否则会导致菇体畸形。 在出菇期间可用22%菇虫净乳油1000—2000倍液直接喷洒或注 入菌袋。菇虫净是新型的生物农药,效果显著,且药后菇体不 畸形,也不影响转潮。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施用化学药剂时,务必注意食用菌 对药剂的敏感性。当出菇后使用药剂,一方面要选择能够抑制 虫害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要求不影响食用菌的正常生长发育, 菇体上不能有超标淮的农药残留。以免影响食用菌的食用品质。 3/5页 4/5页
5/5页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