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丹县民间过年习俗

 弘道养正馆 2016-10-28
                                                     山丹县民间过年习俗
       


      腊 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从上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是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日”。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家乡的腊八粥过去因各家的家境不同,粥的成份略有差异,家境好的要在粥中放核桃、杏仁、葡萄、红豆、豌豆、大米、糯米、小米等,简单的腊八粥仅用小米、豌豆、红豆、大米等。不论家境贫富,在腊八这一天都要喝腊八粥祭祀祖先,还要馈赠邻居。吃剩下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有的人家还把吃剩的腊八粥涂抹在果树上,相信来年会多结果实。
  小 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王爷时,人们要在厨房悬挂灶王爷像,在灶王像前摆上供桌,上供公鸡一只、糖果、清水、料豆、麦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备料。主人在供桌前敬表上香,口念“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样,灶王就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大年三十晚上,灶王还要请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在零点左右“接灶”、“接神”。
  除 夕   除夕是指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年最后的一个夜晚。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在腊月三十至除夕,有吃年夜饭、贴春联、打醋坛、祭祖、发压岁钱等一系列活动。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贴”,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辟邪的意思,因此春联用红纸书写。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窗户上贴上艳红的对联,还有的人家用红、黄、绿纸剪一些剪纸和窗花贴在门窗上边及窗户玻璃上增加节日喜庆气氛。同时,还要在居室、客厅、大门等门扇上贴门神。有的人家还在厅堂、大门上贴“福”字。“福”字一般要倒贴,意为福到来。
  祭 祖   古时,这种礼仪很盛。先在家中堂屋或客厅将祖先牌位依次摆正,陈列供品,点燃长明灯,然后按长幼顺序上香跪拜。这种祭祖活动要从初一延续到初三,每天早晚献供新茶,上香叩拜,长明灯也要点到正月初三。礼毕,要在院外面向祖坟的方向燃草点香,焚烧纸钱、贡品祭物、泼洒祭汤,燃放鞭炮后回屋。
  年夜饭   年夜饭旧时在家乡又叫“灌仓饭”。因生活清苦,大多在除夕晚饭时做一顿带肉的面条和面片,家中老少要吃饱,还要分送邻里和村里的老人。剩余的要给家畜家禽分喂,预示来年能粮满仓、饭饱肚。现在,由于农村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年夜饭已成为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了。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好酒好烟好吃好喝统统拿到年夜饭上,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共享美味,儿孙分次给长辈敬酒祝福,长辈也随手将压岁红包一一派发,其乐融融,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守 岁   除夕夜有守岁的习惯,俗称“熬岁”。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要慢慢的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岁月的惜别之情,又有对来临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当年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响起,家家户户点燃爆竹烟花,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孩子们燃放鞭炮,欢快的活蹦乱跳,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打醋坛   家乡的打醋坛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无据可考,但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年三十,家中派青年男子到邻近的四坝河中选一斤至一点五斤左右的圆石作为醋坛石,带回家中洗净后放入火炉煨烤。晚饭后,由族中或家中壮男端一铁盒,内置柏枝、清香,浇以香油,跪在堂屋或客厅祖先牌位前,另一人将早已煨烤透红的醋坛石放入盆中,顿时,盆中火起香溢,端盆者及家中大小在祖先灵位前叩首后在家中各屋中巡游,每到一屋,出门时由手持醋汤壶的男子在盆中浇一点醋汤,大人小孩齐声唱吟:“阴阳污气百污气,邋里邋遢全出去!”意思是污气晦气一扫而光。若到牲畜圈中,还要将盆中的醋坛水浇一些在草料盒上,据说牲畜会膘肥体壮,百病不生。打醋坛活动好似一种迷信活动,但现在看起来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房间里经醋香熏烤,可起到净化空气杀菌消毒作用,不失为一种健康活动,也增添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拜 年   新年初一,人们都要早早起来,穿最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齐齐,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按门进行。一门中男丁早早赶往门中辈分最高和年长者家中,按辈分次序前后排开,在院中正对堂屋或上房处给祖先叩首,然后从大到小由晚辈给长辈拜年,最后平辈中岁数小的给年长者拜年。礼毕,主人拿出糖果瓜子、香烟等招待来宾,年长者给小孩分发压岁钱,据说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之后,由同门中长着带队,挨家挨户给本门中每户人家拜年。拜年中最为热闹的是两门乃至以上众人在路上相会,小的给大的作揖,大的给小的还礼,问候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挨户拜年后,齐约到先祖坟前祭祀。祭祀活动有上香、焚表,在祖坟前烧纸钱、献各种祭物等内容,最后各族老少按辈份大小前后排列,由一主持给祖先拜年,并打躬给后人拜年。拜年毕,鸣放鞭炮礼花,先祖坟前顿时烟雾缭绕,炮声阵阵,热闹非凡。
  走 亲   大年初二,开始走亲会友。从这天开始,热闹的正月会亲友拉开了帷幕。主人家要将腊月准备好的年货尽呈亲友面前。旧时,由于生活困难,物资匮乏,走亲戚一般都带供养(一种类似千层饼的蒸大馍)、油馃子等食品,现在已改成烟酒、营养品等礼品。到亲友家后一般要经过三四道饭菜才算真正的年饭。过去有不少外地人到村中见到第一道茶点尽情享用,待第二道、第三道年饭端上后已无法下肚,闹了不少笑话。年饭的第一道是糖茶和点心,有油饼、油馃子、馓子等各色油炸食品和饶、蒸、烙的各色面食。第一道后,主客唠家常、叙友情。稍后,才上第二道年饭。第二道是各种炒菜、凉菜外加蒸、烙的各种馍馍,一边吃,一边由主人敬酒,中途也可由主客划拳喝酒,拉开酒场热闹一番。酒后,第三道年饭才上来,有拉条子、长面、饺子等,根据各家喜好和手艺,端上不同风格的主食,只有享用过主食后,年饭才算真正结束,路途较近者还要留下来继续拉家常、叙往事,亲情友情尽显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