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昵称dc3es 2016-11-05

 

关于“常见的逻辑谬误”,一个最惊人的事实是:它们都是真的。

 

道理明摆在面前——正因为它们是真的,才有可能既是谬误,又那么常见。正如垃圾食品正是因为好吃,才会既垃圾又流行,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然而,所有教你识别逻辑谬误的教材,都没有正视它们何以盛行,只教你如何辨析、如何避免、如何反驳,这种教法,治不了根。

 

别紧张,我并没有说它们“正确”,我只是说它们“真实”。这是感觉意义上的真。也就是说,感觉不会骗人,看起来是什么样,那就是什么样。至于这感觉意味着什么,那是你的解读问题。就算你从这个感觉出发得出了错误的结论,骗人的也只是我们的理性对于感觉的加工而已。

 

比如说,木棍放在水里“看起来”是弯的,自然并没有骗你,反倒是它如果看起来仍然是直的,这才是哪里有些不对劲。又比如说,魔术师没有让你看到任何并不存在的东西,他们只是有意利用你的习惯性思维,让这些真实的现象误导(更严格地说只是“引导”)你得出他们想要的结论。

 

而常见的逻辑谬误之所以“常见”,正是因为它们“真实”地反映了这个世界的“某些”基本规律。相应地,由于人要存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上,所以这些规律也就变成了人心中的基本思维定势。问题只是,由于这些规律和原则都是“基本”的,所以当情况越来越复杂,特例越来越多的时候,原本有用的思维定势,就变成了思维陷阱。就像是凭借经验干活的老庄稼把势,在现代化的农场里反而会觉得别扭。

 

比如说,作为常见逻辑谬误之首的“错误归因”,也就是把“相关性”当成因果关系,对于人类这个物种活到今天,简直就是首要功臣。用大拇指想想你都知道,相关当然不等于因果,就像雄鸡一唱天下白,太阳毕竟不是鸡叫出来的。但是听到鸡叫,你一定会联想到日出,因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让你产生一种因果性的“联结感”。

 

而正如前面所说,感觉本身一定是真的,对于感觉的解读才存在正确与错误。当你产生从“鸡叫”推出“天亮”的心理机制时,你就对世界当然就多了一层“真实”的理解,这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苟全于天地间的不二法门。是的,这种心理机制一定会草木皆兵,把非因果的东西当成因果,但是江湖险恶世事难料,宁可把非因果的东西当成因果,也不要把有因果的东西当成随机,对于生存而言,这反倒是更加正确的选择。而所谓掌握真理,无非就是能够做出正确判断而已。

 

以上所说,就是感觉层面的“真实”。由于这种真实,我们一定会偏向于把相关看成因果,而不是把因果看成随机,就像由于万亿年生物进化的真实本性,我们一定会倾向多吃高油高糖的食物,而不是满足于嚼几片菜叶。甚至可以进一步说,现在我们所说的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因果”,也只不过是更高概然性的“相关”,统计学上把高于对照组一定百分比的差异,视为A对B“有实际影响”的证据,也就是这个意思。宏观世界讲规律,微观世界讲概率,这几乎是现代物理学上的常识。

 

再举一例:常见的“稻草人谬误”,也就是歪曲对方立场,攻击一个假想中的观点,以为这样就驳倒了对方,这虽然错误,其实也是论战中的“真实”。你回想一下,面对论敌的猛烈驳斥,除了知识点上的硬伤,你有没有哪怕是一次,觉得对方没有误解你的意思,正正好就是打到了你的要害?恐怕没人这么虚怀若谷。那么,既然谁都觉得对方的反驳是基于歪曲,这个“稻草人谬误”,岂非是一种最真实的描述?而我们如果没有这种谬误倾向,岂非不能反驳任何问题?

 

这种例子还可以举很多,但是我要再次强调:别紧张,我并不是说谬误是对的,我只是说它们是真的,它们根植于人类真实生活状态的程度,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若非清醒承认并且勇敢面对这一点,剔除使其合理的那些“真实”因素,常见的逻辑谬误,就会一直“常见”下去。

 

两千多年前,借由“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哥拉第一次触及一个伟大的真理,即“一切主观都是真的”。如今,借由“一切常见的(具有蛊惑人心力量的)逻辑谬误都具有强大而真实的合理性”,我们也能触及一个伟大的辩论原则,即“充分承认对方的合理性,才有充分反驳其谬误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